调整产业结构 打造和谐小康村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xrhyt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阳区永春镇长春堡村坐落在长乐公路10公里处,下辖2个自然屯,10个村民小组,1425户4943人,耕地面积663亩。近年来,村两委班子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输出劳务,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多样化,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00余元,长春堡村先后被确定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和市级文明村。
   1.立足村情定思路,努力挖掘产业发展的“点子”
   针对村里人均耕地少的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村两委班子确定了以发展玉米种植为依托,绿色苗木花卉种植和蛋鸡、肥猪、肉牛养殖相结合,剩余劳动力输出为辅的发展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长春堡村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20公顷,年收入达300万元;有养殖户近300户,年产值达2000万元。
   2.调优结构显特色,努力找准农民增收的“路子”
   市场经济是特色经济,有特色才有起色,有起色才有市场。村两委围绕“特”字做文章,大力发展特色种植,逐年加大苗木花卉种植面积;围绕“多”字抓调整,发展特色养殖,养殖种类包括蛋鸡、肥猪、肉牛等,其中,大型养殖户20户,大型肉牛养殖场1个,肥猪养殖场8个,蛋鸡养殖场11个。畜牧业的发展实现了稳中有升,同时,村两委还提出了“政府引导,农户实施,干部树榜样,群众跟着干”的十八字工作措施,做到了放手让农民干而不放任自流,干部参与帮扶而不全部包揽,增强了农民自我发展意识。
   3.强化示范抓典型,努力解开农民致富的“扣子”
   3.1树立典型,示范带动 坚持村上培养产业示范带头人,每组发展示范带头户,通过树立农民致富典型,然后再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让他们用市场观念、风险意识、实践经验诱导农民,使其摆脱“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思想禁锢,从而形成“一个典型示范一组、带动一村、致富一片”的良好带动效应,走出一条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张佰顺是长春堡村种植花卉的第一人,曾经做过村干部的张佰顺白手起家,建起大棚,通过学技术、学管理,掌握了苗木种植的基本方法,经过艰辛努力,成功实现依靠花卉种植致富,乡里乡亲百姓们看到花卉种植确实是创收增收的好途径,也都纷纷效仿,村里开始兴起花卉种植业。村两委班子抓住时机,举办致富经验交流会,让致富带头人为百姓传授致富经验,实现全村共同富裕,张佰顺在会上介绍了经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此后,村里相继涌现出了许多致富能手。现在,苗木花卉种植在长春堡村以初具规模,每年为村里增加产值近400万元,实现了产销经营一体化,带动了全村经济增长。
   3.2加强培训,教育带动 镇村干部定期到村到组召开村民大会,宣传党的惠农政策,消除农民的疑虑,改变农民传统的小农意识。村里邀请区、镇畜牧、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家畜家禽养殖技术、农作物栽培技术等培训,现场发放种养殖资料,使农民在技术上吃上了定心丸。同时,长春堡村设有巾帼信息站,通过互联网,养殖户们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生产、销售、养殖信息。信息站的工作人员定期将全国及本省的养殖信息及时在村委会的公告栏内发布,为养殖户提供信息参考,养殖户还可以在网站上发布自己的销售信息,增加销售渠道。养殖户的思想在种养观念上得到更新,农民在思想上解开了“扣子”后,拓宽致富渠道,加快了增收的“步子”。
   4.积极引导农民输出劳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劳务输出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各种生产性、服务性需求不断增加。城市劳务需求的多样性和日益个性化,为劳务输出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潜在空间。劳务输出创造社会效益和价值是必然选择。为了提高本村劳动竞争力,长春堡村两委班子积极充当本村劳力的坚强后盾。村干部关注留守儿童,为他们提供爱心帮助;经常看望慰问留守老人,为他们送去温暖。同时,村里还为剩余劳力提供技术培训、就业信息,帮助他们走上工作岗位。长春堡村现有劳动力3750人,年劳务输出达1875人,人均年收入达15000元,劳务输出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有效途径。
   5.探索发展新思路,全面建设小康村
   根据长春堡村实际情况,村委会探索适合本村养殖业发展的新路子,大家一致认为发展生态型畜牧业、建设生态型养殖小区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十二五”时期,长春堡村将建设一个生态型养殖小区。小区的建成,将带来以下几大优势:集中饲养将节约土地、水资源;集中处理畜禽粪便,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集中饲养将推进建设村容整洁新农村的步伐;生态养殖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几年来,长春堡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经过持之以恒的建设发展,在经济和社会事业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各级党委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后,村两委认真总结经验,发现和弥补不足,积极探索,用新思路、新方法努力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继续建设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和谐小康村。
  (长春市朝阳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供稿)
其他文献
李油房村位于公主岭市怀德镇最南端,公怀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有着良好的地理优势和肥沃的土地资源,是远近文明的小康模范村。全村有农户425户,人口1525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2万元。   李油房村自2006年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以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村两委班子在抓好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狠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个文明齐抓并举。  
曾都区洛阳镇境内的桃罗河水库盛产斜颌鲴。1972年至1976年,桃园河水库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经过5年的研究实验,摸清了细鳞斜颌鲴的生物学特征,解决了养殖上的一些技术问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是针对传统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弊端而提出的。要推进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改革,首先必须界定森林资源资产的概念及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范围,同时要明确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