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

来源 :故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h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咸丰年间,程老板开了家古玩字画店。这天店里来了个中年人,程老板一看来人气宇不凡,便上前打招呼。不料那人摆了摆手说:“您忙,我自己看。”程老板回了声“您请便”,就忙自己的了。伙计有眼色,忙跟上陪着。
  
  那人在店里慢慢看着,走了没几步,便站定不动,直勾勾地盯住一幅当朝徐翰林的字不放。
  徐翰林是当时书法界公认的泰斗,传说他手把手教过两代君王习字,声名显赫,因此他的字非常难求。
  伙计看出他喜欢这幅字,便上前一步想要介绍,那人抬手阻止道:“没必要介绍,我已经看出是假的了。”伙计争辩道:“当朝徐翰林的字,谁敢作假?若被他知道了,就算能保住命,也保不住家产。”那人“哼”了一声,不屑搭理。
  这时,程老板过来了,问:“先生,您说它是假的,一定看出了什么,请指教。”没想到那人没有回答,反而问还有没有徐翰林的字,若是有就拿出来看看。程老板回答:“没有了,仅此一幅,请先生说说它假在哪里?”不料那人还是不理,转身走了出去。
  程老板忙递给伙计一个小玉件,指了指门外。
  那人走出去没有多远,忽见路上有个小玉件,弯腰拾起来一看,知道价格不菲,急忙装进兜里。而就在此时,伙计站在了他面前,冲他鞠了个躬,说:“先生,我们老板请您回去聊聊。”那人笑笑,跟着伙计回到了店里。
  这一次,无须多问,那人就自己解释了起来:“徐翰林用的纸是皇家专供的,市面上根本买不到。那幅字的用纸,虽属上乘,但与徐翰林用的还是有差距。”程老板听了恭恭敬敬地说:“先生真是火眼金睛,敢问贵姓?”那人回答免贵姓罗。程老板接着说:“罗先生,请过几天再来。”
  那幅字,其实是程老板写的。程老板在仿字方面极有天赋,无论谁的字,只要他想模仿,用不了多久,就能够做到惟妙惟肖、真假难辨。
  过了几天,罗先生一进门,程老板就起身相迎,接着领他看字。罗先生反复看了一会儿,还是摇了摇头。
  程老板把罗先生请到茶几前坐下,命伙计给罗先生倒茶。茶倒完,罗先生就发现茶碗旁多出一个玉饰,端茶时顺手拿了起来。他喝了口茶,放下茶碗后说:“纸没问题了,您是从哪里弄的?”程老板笑着回答:“只要肯花钱,没有弄不到的东西。”罗先生不再多问,接着说:“只是印章的颜色嫩了些,略显轻浮。徐翰林这人端庄严谨,讲究厚重。”
  又过了几天,罗先生再来看时面露惊喜,说:“程老板,您终于弄到了一幅真品,多少银子?”程老板回答,他十两银子拿到的,就十两银子给罗先生,也算是答谢了。罗先生付完银子,捧着字幅高兴地说:“您马上就要身价陡增了。”程老板问他什么意思。罗先生告诉程老板:“听说徐翰林得了不治之症,恐怕时日不多了。”临走时,罗先生还好心交代,若再弄到徐翰林的真品,没有五十两银子别出手。
  也不知道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消息,徐翰林为了治病,不得不天天强撑着身子写字,委托程老板代卖。
  很快,程老板的店里天天有人来买徐翰林的字。当有人问是不是代卖时,程老板坚决否认,回答是从全国各地收购的,不是从徐翰林那里拿的。他越是不承认,别人越是深信不疑,来买字的人一天比一天多。
  转眼过了两个月,程老板卖了上千幅字,足足赚了五万两银子。他高兴万分,正想庆贺一番,罗先生又来了。
  这一次罗先生穿的是官服,还带着几个禁卫军。程老板预感不妙,战战兢兢地问:“罗先生,您……”罗先生回答:“我是内务府的一名小官,不值一提。徐翰林听说程老板模仿他写字再高价出售,把程老板告到了皇上那里。我这次是奉皇命而来,请程老板老实配合。”接着他便问程老板共卖出多少幅仿徐翰林的字。
  程老板想了想回答:“估计有一百幅。”不料他的话音刚落,伙计就更正说:“不对,是一千幅。”程老板冲他一瞪眼喝道:“胡说八道,哪里有这么多?”伙计一点也不害怕,把账本递给罗先生说:“我天天记着,不多不少,正好一千幅。”
  程老板傻了眼,不由问伙计:“你到底是什么人?”罗先生代伙计回答:“他是你的人,也是我的人。”说着,罗先生掏出那两个小玉件,都给了伙计。
  罗先生接着宣布:“你卖假字得了五万两,再罚你五万两,共计十万两。”程老板知道躲不过,只好取了十万两银票,递给罗先生,然后不甘心地问:“明明知道是我模仿的,为什么还要装模作样地纠错?”罗先生告诉他:“是为了让任何人都看不出瑕疵,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来买,而买的人越多,筹集的救灾款就越多。”
  程老板以為罚完银两就没事了,不料罗先生又拿出一个木盒说:“皇上知道你有双能模仿古今字画的手,很好奇,想亲眼看一看。”说着,罗先生命随从把程老板的双手砍下,再装进木盒中……
  (发稿编辑:刘雁君)
其他文献
最近读了一个颇为感人的故事。一对夫妻有一个罐子,专门用来装笑话,每当两人看到有趣的笑话,就会写在纸条上,放进罐子里。一旦他们碰上不开心的事情,就打开罐子,取出一个笑话,大声朗读,借此忘记不愉快。夫妻俩在一起愉快地生活了七年,放进罐子里的笑话远比取出来的多。然而就在这时,妻子被诊断出得了癌癥。夫妻俩抱在一起痛哭流涕,之后便打开了罐子,大声读了起来。读了好几个,妻子才露出一个微笑。这天,两人读了很多笑
换灯泡很简单,卸下旧的换上新的,几秒钟就能搞定。可是,在机关单位里,这可是个技术活……  小吴是一家机关单位的新员工。这天,小吴正准备下班,刚巧,走廊里的一盏灯烧坏了。领导正好路过,随口对他说:“小吴啊,你去找后勤处,让他们换一下灯泡。”小吴连连答应。    第二天刚上班,小吴就来到后勤处,一个老师傅听他说了情况,点点头说:“就是一个灯泡的问题,我知道了。但我们后勤处这几天都忙得团团转,走廊里的灯
清苑小区规模大、人口多,广场舞很火,明秀最近也开始在小区的中心广场跳舞。这才第三天,领舞的梅姐就来搭讪:“刚搬来的吧?”明秀笑着点头。梅姐很和气:“我们这个是自发的组织,你要是决定一直跟我们跳,每个月就交五块钱,主要是维护音响,买光碟、电池之类。”明秀忙从贴身口袋里翻出十块钱递给梅姐:“我们那边也是这样收的,就别找了,权当我给咱队的见面礼。”因为平时总有人不自觉交钱,拖来拖去的,所以明秀给梅姐留下
小时候,我曾经为一件事而困扰。  那天,我放学回家,一进屋就闻到一股饺子的香气,我冲向厨房,原来是妈妈在煮饺子。我很惊讶地看见,妈妈一边干活一边往嘴里塞东西!  我悄悄地退出来,心想,妈妈在做什么呢?偷吃?可是妈妈一向都把好吃的往我和爸爸面前推,看我和爸爸吃饱了,她才拣剩菜吃,我和爸爸不止一次地提出抗议,不许她这么当二等公民,可她就是“屡教不改”。这样的妈妈怎么会偷吃?  后来我又碰到过几次,在包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些年街上几乎没有机动车,特别是在乡下,走在街上,偶尔看见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大伙都会驻足观望,羡慕不已。可是向阳村的老黄家,却在同一天买了两辆崭新的“金鹿”回了家!  老黄之所以狠心买这两辆自行车,全是为了给他那两个儿子找对象,俩儿子骑着金鹿在村里一转,那多拉风啊!果不其然,老黄的大儿子骑着金鹿,很快就定下了亲事,但媒人说女方有个要求:女方有个弟弟叫六子,听说老黄在派出所上班,
田晓丽是红云服装公司的公关部经理。她年轻漂亮,能说会道,深得公司赵总经理的信任。这天,赵总把田晓丽叫到办公室,说他们公司打算并购同城的靓纱公司,专家的估值是四千万,而靓纱公司开出的价码则是五千万。他想让田晓丽去和靓纱公司谈判,把价格杀到四千万,并许诺田晓丽,事成之后奖励她一百万,并升她当副总。田晓丽领命后,很快就来到了靓纱公司,见到了总经理柳亚梅。柳亚梅看上去温柔和善,田晓丽本以为她很好说话,可谈
王磊和顾兵两家是世交,到了他们这代,关系不但没淡化,反而更近了。  这天,顾兵去王磊家吃饭。媳妇们在厨房忙乎饭菜,两人搭不上手,就在客厅喝茶闲聊。这时,顾兵忽然指着客厅墙上挂的那幅牡丹富贵图说:“好好的画咋破了呢?多可惜呀!”  王磊笑了笑说:“噢,前些日子让儿子拿棍子敲的。结婚时,父亲也不知从哪买的,也没好好装裱就匆忙挂上去了。你看,颜色都变了。这不,我正好托人求了幅王大画家的画,刚准备换上,正
阿华是一个外卖小哥,经常去科研所给一个叫陈辰的女孩送外卖。时间长了,两人便渐渐熟识起来。这天,阿华给陈辰送外卖时,因为天气炎热中暑了,昏倒在科研所门口。陈辰得知后,和同事一起把阿华扶进了休息室,待他醒来后,还给他送来了绿豆汤,阿华十分感动。第二天,阿华给陈辰送外卖时,特意送给她一件自己亲手做的礼物,那是一对用泡沫塑料雕成的白天鹅,两只天鹅交颈缠绵,看上去惟妙惟肖。陈辰欣赏着这对天鹅雕像,不住地发出
这事儿发生在长白山脚下,已经有十几年了。有两个从四川过来的哥们,一个反应快,心眼活,工友们戏称他为“赵小鬼”;另一个一根筋,认死理,大伙儿都喊他“硬脑壳”。俩人一起找了个煤矿打工。四川人是有名的能吃苦,哥俩拼死干了一年,寄回家五六万块钱,感觉收入还不错。  那时候国家对安全生产开始重视了,派人到矿上一查,安全不合格,停产整改!工人们都被迫放假了,俩人开始发愁,坐吃山空心里没底呀。赵小鬼就和硬脑壳商
康熙年间,黄山庄有一大户人家,主人名叫黄世文。十年前,老峨山的山贼把黄家十二岁的小公子黄元曦掳走,黄世文简直被割了心头肉,让管家赶快给山贼送赎金。哪想黄元曦回到家,却满脸鲜血,面目全非。管家泣不成声:“山贼丧尽天良,竟然把爆竹塞进小公子嘴里,毁了他这张俊脸哪……”黄世文心痛得浑身颤抖,急忙请来了最好的郎中。可黄元曦伤愈后,半张脸上有个大洞,比鬼还难看。他终日躲在屋内,不见外人,也从不出家门半步。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