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非机动车搭载儿童的立法表述

来源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ly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机动车搭载儿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交通现象,关注非机动车搭载儿童相关法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法制的题中之义.在对非机动车搭载儿童的驾驶条件、儿童概念、乘车条件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提出非机动车搭载儿童的立法表述:非机动车不得载人,但由成年人驾驶、安装有符合国家标准的自行车用儿童座椅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可以附载一名体重为8kg—22kg(参考年龄1—6周岁)的儿童(具体数值可参考未来自行车用儿童座椅国家标准确定),且不得附载其他人员;鼓励驾乘人员佩戴(或应当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头盔.
其他文献
在德国读书期间,我住在柏林的一户人家.这户人家的男主人叫弗兰克,是一名货车司机,女主人叫桑德拉,是超市的理货员.他们有一个13岁的儿子叫卢卡,在当地一所中学读7年级.rn有段日子,卢卡沉迷于网游中不能自拔.弗兰克和桑德拉却为了生计,每天早出晚归,疏于对卢卡的管教,连学校开家长会也常常缺席.卢卡在失去父母管束后,更加肆无忌惮,经常逃学打网游或在街上游荡.
期刊
人脸识别技术业已在社会治安治理工作中发挥出显著作用.人脸识别技术嵌入社会治安治理在理论层面的逻辑包括三个环节,即技术作为工具的理性化、主体间的对话与沟通和依靠技术追求幸福的“最大化”.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嵌入社会治安治理的困境包括数据共享与技术掣肘的冲突,追求安全与保护权益的失衡,角色差异和权利主张的矛盾,法律缺失与意识觉醒的困顿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当从技术规制、多元监督、人才培养、法律完善四个维度进行破解,以推动完善人脸识别技术融入社会治安治理之中.
她是“癌女士”,他是“糖先生”rn2012年,简池35岁,在北京一家文化公司做执行主编,先生胡子是编剧,正应邀为电影大咖创作剧本.儿子甜橙不到两岁,活泼可爱,一家人幸福美满地生活着.rn2013年年初,简池感觉体内不时闪过尖细的疼痛,但没在意.一天洗澡时,她发现乳房上原来乳腺炎的伤疤长大了.生孩子时,因为胀奶,她乳房上肿了一个脓包,手术引流后,便留下一道疤痕.她伸手摸摸疤痕,感觉疤痕下似乎有个疙瘩,再细细一摸,果然是.她的心里“咯噔”一下.
期刊
在浙江杭州上城区的一间工作室里,礼盒设计师郭俊岐专注地摆弄着一款名为“盈月洞天”的月饼礼盒.随着月饼一个个拿出,内有乾坤的纵深景象慢慢拉开帷幕,就像小时候玩万花筒一样,窥见盒内洞天.rn3年多来,这个34岁的杭州小伙以中国传统节日为元素设计了超过30种礼盒.拼图、灯箱、立体书……为了减少礼盒过度包装和浪费,郭俊岐巧妙地把普通包装变成可以玩、可以用的艺术品.
期刊
《行政处罚法》与《立法法》关于部门规章的权限存在设定权与规定权、概括授权与具体授权的冲突.《立法法》是宪法相关法而不是行政性法律,将两法理解为一般法和特别法进而适用的弥合方案,解释能力不足,针对性不强.取消部门规章行政处罚设定权的主张亦未在最新修订通过的《行政处罚法》中得到回应.基于行政法治的一般理论,部门规章罚则内容只能对法律法规等罚则进行细化.原则上只能有法律、行政法规等上位法规范的具体授权,部门规章才能进行减损权利、增加义务的设定,《行政处罚法》第13条第2款仅是作为概括授权的规范依据.同时,部门规
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的背景下,“嵌入式治理”为社区警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为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提供了一种合适的路径.北京市所推出的“民警副书记”这一新模式本质上是“嵌入式治理”在社区警务中的应用,针对这一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民警工作水平高低不一等问题,应通过加强培训学习、完善考评机制、构建制度体系、打通部门壁垒等工作加以优化,为社区警务的“嵌入式治理”提供较为完善的实践模板.
面对个人极端暴力案事件,原有警种机制下民警根据警种确定的职责范围,完成以先期处置为核心的接处警工作.但由于先期处置具有时效性,而警情发展又具有不可预测性,故一旦出警的警种不适宜,就会出现因警种转换带来的群众二次报警、贻误战机等问题.为此,笔者结合PSR思维模型,对民警面临个人极端暴力案事件处置中的本能选择进行分析,提出警种单警融合先期处置理念,即在先期处置阶段不区分警种,将多警种职能融合于单警,以遏制事态发展,为进一步提升警务运行质效、最大限度减少个人极端暴力行为的损害而努力.
目前世界各国针对恐怖主义犯罪都在寻求强有力的打击措施.切断恐怖组织的经济来源,是除了军事和外交手段之外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打击方式.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程度越来越高,正努力加速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为了更好地打击恐怖主义融资犯罪,充分承担大国责任,提出以下建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加强政治互信,共同打击恐怖主义融资犯罪;坚持共同的义利观,积极缔结国际公约,完善国内法律制度;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技术侦查手段,提升恐怖主义融资监测水平;建立以亚投行为支点的国际警务联
人脸识别信息的刑法保护存在一定的争议与空白,具有解释的必要.根据新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和《人脸识别司法解释》这两部法律规范性文件可知,敏感个人信息包括人脸识别信息.然而,这些对于《刑法》而言仅属于前置性法律规定,人脸识别信息是否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公民个人信息,则需要结合《刑法》第253条之一及其司法解释重新进行解读.另外,必须将本罪的实行行为限制在“非法获取、出售和提供”这三类,对于“可识别性”程度高的人脸信息,应当相应地降低其入罪门槛,信息数量达到50条以上即符合入罪标准.
庭前程序与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在功能、构造上具有耦合性,将非法证据排除活动置于庭前能够保障正式庭审的集中审理,并能避免庭审法官的心证被“污染”,同时也有助于对审前行为进行及时的司法控制.世界各主要国家均采取了此种做法.目前中国的庭前程序仅具有非法证据排除的初步调查功能,正式的合法性调查仍被置于庭审进行,有学者将其称为“庭审前有限排除模式”.但这种“有限模式”并不符合“以审判为中心”和“庭审实质化”改革的真正要求,尤其是缺乏实际意义的初步调查程序反而会造成审判程序的不当拖延.在此情况下,有必要对中国庭前程序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