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黄石崖位于千佛山以南,相传秦时黄石公曾在此隐居,又因此处山体为寒武系石灰岩质,颜色青灰色偏黄,故而得名,崖上旧有"乐缘寺",俗称"螺丝顶",在北麓的半弧形峭壁下有处天然平台,长约30米,上方悬崖探出,状如披厦,下方陡壁上罗列着大量佛造像和石窟佛龛,绝大部分开凿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至东魏兴和二年(540年),是山东地区较早的佛教摩崖造像,原造像群有一个天然大窟和28个小龛,共计100余尊,另有8则造像题记和1处刻经。在经历了近1500年的自然洗礼和数次人为破坏后,绝大部分造像被严重损毁,仅余几尊幸免于难,庆幸的是现存六处造像记尚可清晰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