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前的雷锋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zf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锋生于1940年,家乡在湖南长沙望城县。1956年,小学毕业的他参加工作。1958年2月,雷锋来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秋季,雷锋响应支援鞍山钢铁厂的号召,从湖南出发前往辽宁鞍山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在北京转车时,雷锋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天安门广场。他在天安门前的金水桥上坐了很长时间,引起了执勤战士的注意。战士走到雷锋面前,告诉他金水桥上不准久坐。雷锋不太情愿地站起来,问这个战士:“你见过毛主席吗?”战士回答:“我在这儿执勤快一年了,也没见过毛主席。”雷锋又问道:“毛主席是不是就住在天安门城楼上?”战士说:“毛主席在中南海,天天日理万机。要见毛主席,得要做出大成绩,是英雄、是模范才成!”战士的话深深地触动了雷锋,他暗下决心要做出成绩。
  随后,雷锋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影像。他先在天安门前照了一张手拿编织提篮的全身像。这张照片上雷锋衣帽整齐,留着漂亮的“刘海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拍完这张照片后,雷锋发现有位青年在天安门广场上骑着摩托车照相,便借来摩托车又照了一张。他上身微向前倾,好像正在长安街上驰骋。
  事实上,雷锋本来很可能亲眼见到毛主席。1962年6月,沈阳军区政治部批准雷鋒作为代表参加当年的国庆观礼。遗憾的是,雷锋在同年8月15日因公殉职。(摘自《中国文化报》,闫树军/文)
其他文献
问:孩子上小学,一放学就丢下书包跑出去玩,写作业要三邀四请。好不容易坐下,却又迟迟不动笔,不是抓耳挠腮,就是对着书本发呆。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我不会。”我只能给他讲解,或在旁边指点督促,有时实在看不下去,就直接动手帮他完成。畢竟孩子小,我不想给他太大压力。每次考试,他的成绩总不理想。他说是因为粗心丢了分,我让他下次注意,结果到了下次,还是一样。  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我感觉他的大脑不够灵光。请问,
长期照护为全面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重要政策支撑。本文围绕长期照护政策执行偏差这一核心议题,以结构-机制视角构建政策执行偏差分析框架,挖掘偏差背后的根本动因和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压力型体制下基层政府的变通执行和路径依赖下相关职能部门的碎片化管理直接导致了我国长期照护政策执行的走样和失真,但出现这一偏差难以完全归咎于此,而是社会政策过程中积累的认知谬误造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政策选择层面的理念偏差与界定失准,即长期照护的观念仍未突破固有传统家庭照顾的束缚、长期照护的内涵及其外延未做出清晰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