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腔内治疗自发性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一例
【机 构】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血管外科,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血管外科,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血管外科,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血管外科,
【出 处】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8年33期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有症状性腹主动脉瘤(S-AAAs)和无症状性腹主动脉瘤(E-AAAs)腔内修复术后的中期结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3年2月符合标准的230例非破裂性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共160例患者完成有效随访,总有效随访率为70%,中位随访时间22.7个月。E-AAAs组心血管病患病率高于S-AAAs组(34.4%比11.5%,P=0.02),重症监护时间长于E-AAAs组[(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ASMVT)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6例ASMV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非手术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差异。结果本组36例ASMVT患者在诊断后均立即予抗凝治疗,治疗后再通率42%。手术治疗组2
目的探讨甲状腺/甲状旁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预防、识别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RLNI)及修复中的作用并评价其价值。方法回顾总结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351例甲状腺/甲状旁腺手术中使用术中神经监测(IONM)技术的经验,记录喉返神经解剖变异、术中各类损伤情况、术中修复喉返神经及术后处理、RLNI患者预后等资料,评价IONM在甲状腺/甲状旁腺手术中对于喉返神经保护及损伤修复的价
目的探讨诱导性升降压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8年8月于国内多中心收治的1 48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筛选共纳入1 448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在CEA术中均使用诱导性升降压技术。结果共纳入1 448例患者,手术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占87.8%。评估代偿血管情况,平均手术时间(51.8±6.
目的探讨儿童亲体肝移植术后膈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4例患者术前原发病均为胆道闭锁,移植时月龄5~7个月,移植物均为肝脏左外叶,发生膈疝的时间为术后1.5~16个月,包括右侧膈疝3例、左侧膈疝1例。结果4例患者的移植物质量及移植物质量与受者体质量比分别为170 g、170 g、210 g、290 g与2.7%、2.5%、3%、5%。4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急性呼吸抑制、消化不良或肠梗阻。4例患者均通
目的探讨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术(CAS)对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进行一期单侧干预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自2003年7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 04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中选取213例合并对侧颈动脉严重病变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经CEA方式治疗(18/71,25.3%)单侧病变的患者其术前脑缺血症状发生率高于经CAS方式(19/14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