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 生成 探究 升华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3168602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改变“你要我做”的说教,就得从学生成长的内在要求出发,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感悟知识、形成知识、内化知识,升华情感,从而产生“我应该这样做”的情感态度。因此,应该围绕学生的生存需求反思、探究、拓展教材。教学资源应该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而又真实的事例,只有真实的事、真实的心、真实的情、真实的话,才能感动学生,培养学生的真,也更能引发学习兴趣和激发思考。
  关键词:体验;生成;探究;拓展;升华
  2015年10月12日,永新县教研室李成斌老师在笔者所在学校上了一堂研讨课,听课教师来自全县的不少学校,内容为《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学会尊重”(北师大版)。其教学环节依次为:体验感悟→生成知识→拓展延伸→反思探究→评价升华。课后,李老师结合教学,就思想品德课如何“注重知识生成,培养探究意识”与听课教师作了互动探讨。现将他的教学过程、课后对话及笔者的感悟实录呈现如下,以期思品教师从中获得启迪。
  (刚上课,李老师有电话打入)李老师拿着震动的手机问学生:我很矛盾。接电话妨碍课堂教学;不接电话又怕耽搁打电话人的事。我接不接呢?
  (一会儿)生:老师,你接。
  师:谢谢你们对我的尊重,我想还是不能接,因为不能为他一人而妨碍我们这么多人的教学。课后回他电话解释一下。(板书:妨碍)
  (笔者感悟:这是教师常遇到的现象,不知是预设还是偶然生成,但自然且恰到好处。既向听课教师提个醒,又教育学生当遇到这类矛盾问题时该如何处理。)
  教学环节一:体验感悟
  师:现请4位同学上台体验盲人走路,愿意参与的请上来。
  教师在学生蒙眼时对其他学生说:你们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观察者。当你看到这些“盲人”走路时,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就怎样做。
  4位学生分别向对面的墙壁摸索走去,走了一半路的李老师对其中一位“盲人”说:前面路不好走,我们一起走好吗?李老师搀扶着这位“盲人”走到目的地。
  (笔者感悟:李老师的话充分体现对“盲人”的尊重,对“盲人”的搀扶更体现其身教。)
  在“盲人”走回前台后,教师问“盲人”扮演者:刚才走路有什么感受?
  扮演者A:我就是想早点走到对面,但是很难。
  扮演者B:我真希望有人帮助我。
  扮演者C:我下一次会帮助盲人。(板书:帮助残疾人)
  师:同学们,你们听到吗?我有点遗憾呀!你们竟然看着他们从身边走过,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帮助他们。要么没有理解我说的“看到这些‘盲人’走路时,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就怎样做”,要么你们不尊重“盲人”呀。尊重他人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落实到每时每刻的实际行动中。
  接着让学生谈各自的观察感悟……
  PPT展示两组图片:
  (1)国家领导人访问时的贴面礼、碰鼻礼、拥抱礼、握手礼等见面礼仪图片。(教师边介绍这些礼仪边板书:礼貌和礼仪)
  (2)不同宗教的建筑和李老师参观宗教场所的照片。(教师一边介绍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信仰和教义,以及自己参观时如何尊重宗教文化,一边板书:宗教)
  思考题:为什么国家领导人会行不同的礼?我们应该怎样与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交往?
  学生讨论得出礼仪交往必须尊重不同的习俗和宗教文化。
  (对话时李老师说:我们不能将教学与现实分开,应该把教学活动视为真实的生活,对学生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得加以引导,使学生时时刻刻注重自身的修养。笔者感悟:“盲人”走路活动不是简单地教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知盲人需要帮助,从而产生情感需求和价值认同。)
  教学环节二:知识生成
  教师依据“妨碍”等板书引导学生生成本课的5个知识点,对尊重的基本原则、行为要求、尊重对象及情感要求进行适当讲解,并通过PPT逐一展示。
  (1)尊重他人,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能妨碍他人。
  (2)尊重他人,需要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3)尊重他人,应该懂得敬重老人、照顾女性、关爱儿童。
  (4)尊重他人,还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的宗教和习俗。
  (5)尊重要发自内心,出自真诚。
  (对话时李老师说:这几个知识点的含义八年级学生都懂,教师要做的不是絮絮叨叨地讲解知识内涵,而是要改变“你要我做”的说教,应该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内在要求,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内在情感,升华为信念,落实到行动,从而产生“我应该这样做”的思想情感。)
  教学环节三:拓展延伸
  师:是不是掌握了这几个知识就学会了尊重呢?
  教师引导学生看PPT:
  “2010年,我曾请一位教师为全县八年级期末测试命题,他从网上下载。考过后全县思品教师一片哗然,纷纷指责我,我也因此受到批评和处分。思考一:这种行为是否尊重人?如果是你,你还会关照他吗?”
  生:这种行为是不尊重人的表现。
  对于后一个问题,有的回答还会,有的回答不会。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是将PPT切换成:“我却依然关照这位教师,给予精心指导和鼓励。因此他2011年参加吉安市的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接着代表吉安市参加江西省‘赣教杯’教学技能比赛,获得全省二等奖;去年荣获吉安市课改标兵。”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不知道!
  师:他就是你们的班主任。
  师:他是老人吗?
  生:不是。
  师:他是妇女或儿童吗?
  生:不是。
  师:他是残疾人吗?
  生:不是。
  此时PPT呈现“思考二:我尊重的是哪一种人?”   学生讨论,但不知如何准确表达。
  师:他算不算是不尊重我的人?
  有学生有所悟:对,尊重不尊重我的人。
  教师边PPT展示“尊重不尊重我的人”边说:“尊重有恩于我的人,那是报答;尊重能帮助我的人,带有功利性;对老、幼、妇、残等社会弱者的尊重或许源于怜悯和同情。而尊重不尊重自己的人更显示出一个人的胸怀,相对更真情,更能感化人,更有利于社会和谐。”
  师:课文中没有说到这一点,我们应不应该写进去呢?
  生:应该!(学生在书上补写这一内容)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
  (1)列举现实生活中不尊重人的现象。
  (2)我们应如何对待这些现象?
  学生思考、讨论,并踊跃发言……
  师:社会生活中不尊重人的现象不仅仅这些,我相信发生在我们同学身上的不多。无论有还是没有,有的就改掉,没有就不要沾上。
  (对话时李老师说:教学资源的选择,首先应该真实,只有真实的事、真实的心、真实的情、真实的话,才能感动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真;其次要与学生相关,这样才能引发学习兴趣和激发思考。教师常常苦于没有教学资源,其实这样的资源比比皆是,就看我们平时的观察、积累。笔者感悟:这个真实的故事既检验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情况,又引出新的思考,加上列举现实生活中不尊重人的现象使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紧密相连,达到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延伸书本知识的目的。李老师对“尊重不尊重我的人”的解说可谓点睛之笔,真正从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在要求出发,拓展书本知识、延伸情感认识,引导学生尊重不尊重自己的人,使学生更全面地学会尊重,也使我们顿悟教材的局限性。)
  教学环节四:反思探究
  师:既然大家认为尊重他人,也要尊重不尊重自己的人。下面我们回到课本,反思探究一下课本知识。
  PPT展示:
  教材中的《问路》画面(注:画中人物对话,少年:“喂,老头儿,到城里还有多远?”老人:“620丈。”少年:“你们这里怎么认丈,应该认里。”老人:“认里?认理(里)你应该尊重老人。”)。思考:(1)假如你是这个问路少年,听了这位老人的话后应怎么做?(2)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人的言行。
  学生思考后,教师鼓励大家自主说出看法,同学们一致认为应该向这位老人道歉,承认自己对老人的不尊重。
  对于第(2)个问题,有的认为老人做得对,既告诉了问路的少年,又使少年反思自己的错误。有的认为老人做得不完全正确,没有尊重不尊重自己的人,老人应该明白地告诉问路少年,并指出少年的错误。
  师:从惩戒不尊重人的角度看老人的言行并没有什么不对,但从尊重他人的角度分析老人的言行也有待改进,正如刚才部分同学所说,他应该明白地告诉问路少年,并指出少年的错误。
  师:我们再看看教材上的这两句话,谈谈你的看法。
  (1)“社会生活是面镜子,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我们。”
  (2)“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也可以漠视你的存在权力。这种行为恶性循环,最终会使每一个人的利益受到损害。”
  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起来,有学生认为现实就是这样;有学生说不知道;有学生认为不能这样,接着就有学生反对说:不能这样?教材还会这样说?!
  师:这确实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但从尊重人的角度来看这是不正确的,至少可以说是不完美的。我们不能这样做,这样做有可能会产生类似“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后果。
  (对话时李老师说:教材中的《问路》和课文中的这两句话容易产生歧义和误导。教材编辑只看到它能够引起学生注意不尊重人的后果,却没有看到它的负面影响。学生会认为别人不尊重我,我就可以不尊重别人,这可不是思品教学的目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反思和钻研教材,通过教学规避误导。笔者感悟:这就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用教材教的理念的落实,立足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在要求对教材教学的反思探究,也足见李老师的知识功底和思想涵养。)
  教学环节五:评价升华
  师:真正“学会尊重”不是看我们今天学到多少知识,而是看我们日后的行动。请你们体悟下面这段话:
  尊重不仅存在一事,更在人的一生!
  学会尊重不仅在课堂,更需我们平时践行!
  你的和蔼语言尊重了对方的听觉,你整洁的着装和礼貌行为尊重了对方的视觉。
  社会和谐需要你学会尊重,更需要你的尊重!
  你愿尊重所有的人吗?
  你能尊重所有的人吗?
  你能用你的一生去践行,使尊重有你而延伸、有你而增辉吗?
  同学们,社会需要你,老师相信你!
  为了你我他,为了社会更美好,我们相互尊重吧!我们一起加油吧!我们一起努力吧!
  (学生默念并体悟)
  师:同意老师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能够用行动去践行吗?
  生:能!
  师:那请班长带领大家宣誓。疑问句班长念,其他学生回答。念到“同学们”处也请全体听课教师一起参与。
  (对话时李老师说:我们不能为检测而检测,最好的检测评价是引导和激励。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下课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因为思想品德教育的真正要义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没有转化为情感和行为的知识再多也是无效的。)
  师:感谢听课老师,感谢学生!(鞠躬)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掌声)
  (笔者感悟:李成斌老师的这堂课是一堂高品质的课,一堂明显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课。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依据思品教育的内在要求反思、探究、拓展教材,体现出一种责任和担当。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流畅、自然,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高潮迭起,给人想不到的意外而又使你不得不觉得合理。)
其他文献
语文试题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少数干部,或无动于衷,或畏葸不前,其所作所为,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  B.我国乒坛健儿在四十三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  C.开会时,同事因意见不同而造成了尴尬的气氛。
15.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记载: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晷(guǐ)长损益相同(晷是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晷长即为所测量影子的长度),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是連续十二个节气,其日影子长依次成等差数列,经记录测算,夏至、处暑、霜降三个节气日影子长之和为16.5尺,这十二节气的所有日影子长之和为84尺,则夏至的日影子长为____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粮食有生命,也有灵性,吃饭不只是得口舌之快,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人们咀嚼粮食也是咀嚼时光。人与粮食同行,有辛苦,有温暖,有感恩,有敬畏……  [写作方向]  此作文题的命题材料谈“粮食”,共有三句话,可分为三个层次:  (1)第一句话“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为第一层
【摘 要】 我国的贫困区大多处于高海拔地区,针对不同地区的贫困案例,许多学者经过研究提出了生态扶贫的理念,对生态环境与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环境灾害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及高海拔地区生态功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高海拔地区生态扶贫的基本模式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生态扶贫;政治策略  [Abstract] Poverty areas in C
古典诗歌对于时代的意义在于让现代人了解过去某些已经消失的生活方式,让今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古典诗歌原汁原味地保存了古人的生活,保留了古人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古人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歌言简义丰,看似简单的语言形式却暗藏着汉语音韵节奏的密码。阅读古典诗歌不可简单粗暴,字字落实般翻译方法无疑是对诗境的破坏,对美的扼杀。中国古典诗歌是曾经生活在华夏大地之上的先民的生活记录,一
一、情景對话
期刊
对于我们2018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了解一些英语任务型阅读题的解题规律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其做题的基本思路是:抓住任务阅读试题的特点,巧妙且灵活掌握解题思路,以课内学习为基础,课外拓展为提高,以自己精心归纳总结为关键。  同学们都知道,高考任务型阅读主要是考查我们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解答该类题要求我们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领会文章的主旨大意,快速理解句段细节意义和理清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要能够理解
【摘 要】 “课程思政”并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而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园林设计初步》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实现专业课程育人,在课程中以培养目标为导向,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内容,从而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应用于2018级园林专业,效果显著。  【关键词】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思政;实践  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应该深入到高校的每一门课程,思政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思政课
摘 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生命教育,既符合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贴合当今时代对青少年核心素养培育的实际。教师应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平台,最大限度地创新整合课程资源,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增强学生的生命价值判断能力,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命教育;生命价值素养  蓝鲸游戏是一款邪教性质的死亡游戏,游戏要求每个参与者以每天完成一项任务的方式晋级,最后一个任务就是——自杀!成为活
圆锥曲线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难点.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圆锥曲线的定义、几何性质等的考查多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而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以及圆锥曲线与平面向量、三角形、直线等结合时,多以综合解答题的形式考查,属于中高档题,甚至是压轴题.  考试要求:(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2)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3)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其简单几何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