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视角下的平台责任与政府控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来源 :新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ji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台治理的相关问题涉及到政府、平台、用户等多主体之间的关系,平台的自我规制和政府规制之间的冲突调节成为平台治理中的重点问题.本文聚焦用户这一主体,以平台中的有害评论为具体情境,运用第三人效果理论、责任归因理论、代理控制理论,探究用户呼吁政府监管平台的心理机制,借此透视用户如何认识媒体规制领域的国家和市场、自我治理和外在规制之间的关系.用户对公共监管的需求也可以理解为用户参与内容治理的一种方式.尽管用户在主体结构中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但并不是完全被动,而是通过观念和行动反作用于结构,用户的政策取向可以为实践提供参照.
其他文献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立足发展大局,在“三个转变”中把握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的必然要求,符合一流大学建设发展的根本要求、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现实需求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的实践诉求.认为新形势下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要从责任协同、阵地协同、队伍协同、保障协同四个方面入手,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统筹性、能动性和创新性,努力开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新文科建设区别于传统文科,围绕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球化风险社会和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背景而展开.以新文科为背景,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理论场域和话语体系的拓展和重构、现代大学制度中的学科界限和壁垒的突破和超越、研究范式和研究主体的更新与改造等挑战.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当加快改造现有学科体系、推动知识生产模式转进、完善知识话语体系、打通科研与教学界限,以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具身认知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具身,即认知的身体性、体验性、环境性和生成性.而省属师范大学研究生层次卓越教师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离身,出现师德教育遮蔽身体主体、知识学习剥离身体体验、专业能力训练脱离现实情境、自我发展能力缺乏开放的生成机制等问题.省属师范大学针对教师培养过程中的离身问题,形成了“身体”转向研究生层次卓越教师养成新路径:师德教育具身,凸显身体主体;专业知识学习具身,注重身体体验;专业能力培训具身,重视创设教育教学情境;自我发展能力养成具身,着力构筑开放生成系统.
明确了多学科交叉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目标,提出了多学科交叉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理念,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虚拟现实专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为例,探讨了如何发挥学科交叉的科研基地优势,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虚拟现实技术高层次人才.
基于2015—2020年我国博士毕业生数据,分析其去向及就业特征.研究发现,博士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就业单位偏好主要为高等学校、医疗卫生单位、科研设计单位、国有企业等;就业地区具有明显属地原则和中心聚集效应;不同院校类型、不同学科门类(类别)的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的选择差异显著.针对博士毕业生去向及就业特征,认为需建立就业动态反馈机制,完善就业创业知识培训与教育,积极引导高层次人才到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及高等院校应协同国家社会需求,建立多元化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提升博士毕业生就业
如何评价研究生翻转课堂有效教学,为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改进提供一个参照系和路线图,这是推进研究生翻转课堂理念和实践深入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在目标—活动—评价一体化思路的引导下,兼顾翻转课堂模式“课前学习+课上主动学习”这一固有的结构,初步设计了一个由“课程设计”“课前学习”“课堂参与”“反馈与评价”“学习成果”五个一级指标构成的研究生翻转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框架.这一评价框架得到了实证研究的初步验证.对于这一评价框架,教师可以灵活应用,采取各种变式.
针对我国农科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生”)培养过程中存在培养方案与目标定位不匹配、产教融合长效培养机制缺乏、“三农”情怀缺失等问题,浙江农林大学基于科技特派员模式培养农科类专硕生的创新性实践,实现了导师、研究生、产业发展三者需求的统一.该模式通过聚焦一批“三农”技术难题,建设一批创新性实践基地,组建一批科技特派员导学团队,形成一套人才培养方案,厚植一份“三农”情怀,创新了基于科技特派员的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人才长效机制.通过深度分析该模式在浙江农林大学余杭基地的实践成效,发现农科类专硕生的创新性实
基于整体观的外语学科评估,有利于对学科建设成效实现综合性、系统性评判,是外语学科评估的新趋势.历年来的学科评估极大地推动了外语学科发展,但以整体观思维来审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立足整体观视野,从坚持立德树人、回归育人初心,坚持分类评价、加快特色发展,坚持内涵建设、营造良好生态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未来评估的策略以及外语学科内涵式发展的建议.
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低年级直博生学术热情消减的原因,指出学术热情消减是在个体入学前学习基础、动机与准备,教育情境中的重要他者和发展平台,以及就业前景等因素的作用下引发的行动回应,在不同个体身上体现为“主动放弃”或“被动抽离”两类维度,进而对个体后续发展趋向产生差异化的影响.据此提出了建议:贯通“后推免时期”与博士生教育阶段,提升本博衔接水平;因人施教,设定合理角色期望与支持策略;适应学生多元的发展需求,建设开放包容的博士生培养体系.
在疫情肆虐加剧全球撕裂的背景下,中美欧几乎同时掀起了平台治理风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全球协同与互动的领域,而且是产业、制度和学术三大层面几乎同时形成了彼此参照和共振的正向互动.这种联动超越意识形态和发展程度等固有的隔阂,使学术界难得可以从全球史视角下,一起思考人类走向数字时代共同面临的挑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