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浅析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ry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主渠道,让学生从小接受语言文学的熏陶,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自身的思维层次得到提升、思维能力得到发散、思想素质得到提高,才能促进学生学生进步,成长为一个有益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优秀人才。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不断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发挥课堂教学效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方法;发散思维;放大效用;提升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学方法真可谓“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创新已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是必须遵守的原则。教师要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会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自悟、自练的境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得轻松,学得活跃,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和人文素养。
  一、加强自身修养,增强履职能力,营造亲师信道的教学情境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社会性,是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学科。教师是教学任务的主导者、承担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起到主导作用,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加学生语文情感,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文学阅读的情感,很大程度往往会受教师的影响,他们模范性强,会有爱屋及乌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博览群书,博古通今,学习新型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积极参加各类观摩、培训活动,熟练掌握利用各种媒介获得信息的技能,收集新知识、新信息,营造“亲师信道”的氛围,增强自身的履职能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最信任的教师之一,关注学生的热点话题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与学生共交流、同探讨,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培养他们学习语文、深钻细研的兴趣和情感。同时,语文教师要充分整合校本资源,走进教材、吃透教材、跳出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自身的情感和美感,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追求技能提升的激情,在“愉悦和谐、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笔者在教学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精心的设计、巧妙的导入设计各种学生喜闻乐见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发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随着作者的思路进行联想,随着课文的内容或泣或喜,深刻领会课文中的各种意境,使语文课堂教学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
  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语文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生成的过程。教学实践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我们奋战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所要努力的方向,教师要教会学生预习、阅读、写作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的方法下投身学习,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在学中练、练中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一点时间,让学生多讨论、多提问、多交流,教师给予及时地解答、启发、点拨,活跃课堂氛围,发散学生思维,让每个学生都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交流、发表见解的习惯,使语文教学走进学生心灵,满足学生成长进步的需求。笔者在教学注重故事法、想象法、表演法、比较法四法并举,灵活运用,有意识的牵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紧跟教学节奏。如在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时,我在有表情朗读之时,让学生闭目想象,感知课文中的内容与感情,使学生“入其境、会其意”。体味大自然的奇趣妙景,让学生通过比较法设想一下自己会如何描绘大自然,与作者生动的笔触进行对比,挖掘教学内容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热情。在教学其他内容时,我往往会用表演法,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感受情境,生动、直观、形象把文本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时通过故事法,讲解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主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引入电教媒体,活跃课堂气氛,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改的深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教学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对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较好地辅助作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引入和利用电教媒介,发散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性情,指导学生能利用网络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让学生了解、掌握更多的书本以外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如,笔者在教学中,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多媒体搜集课文内容涉及的政治家、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的资料,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背景资料,了解他们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等方面的高风亮节,学习他们严谨治学的精神。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整合和利用教学资源,使课内外相互融通、相辅相成,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举办课外阅读、演讲比赛、即兴作文等,拓宽学生的参与渠道,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进行锻炼、接受考验,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阅历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科学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能力素质,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刘华生.为了儿童的幸福与发展.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吴晓义.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提高学生能力素质.北师大出版社,2011年
  [3]高新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黄塍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谈到小学教育我也在山区扎根了差不多二十多年了,在这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战经验的路上还远远不足为道。但是作为一名特岗教师的我,踏上山区教育特岗路,站上三尺讲台已有短短二十多个春秋。深入基层教育工作的特岗职责使我也从各方面得到诸多的启示和认识,对于怎么做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我只能是用自己这两年从事的语文教学经历浅谈一下个人在语文教学方面的认识和看法。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
当前,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不断渗透和强调着“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数学课堂标准》中也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合作理念和方式。然而,我们现在的高中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接受的几乎都是传统模式的教学,教师往往重事实与原理的传授,轻知识产生进程的学习体验,有的甚至直接把知识点拿出来,然后针对此知识点反复训练等,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只为做题而做题。这样的学生即使通过了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