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财政政策是激励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外在推动力,但政府的财政补助与企业创新效果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这一直是学术界与实践界争论的话题.一般认为政府补助会促进企业创新,但也有研究发现,政府补助的数量规模、补助项目重点分布、补助时间等不同因素会对企业创新产生不同的影响.为此,本文在界定企业创新能力概念与维度的基础上,利用2010—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全面地考察了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基于企业规模、产品市场竞争、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异质性检验.研究发现:政府补助规模与企业创新能力呈浅U型关系,即
【机 构】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北京100029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发展的创新驱动战略研究"(11&ZD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政策是激励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外在推动力,但政府的财政补助与企业创新效果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这一直是学术界与实践界争论的话题.一般认为政府补助会促进企业创新,但也有研究发现,政府补助的数量规模、补助项目重点分布、补助时间等不同因素会对企业创新产生不同的影响.为此,本文在界定企业创新能力概念与维度的基础上,利用2010—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全面地考察了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基于企业规模、产品市场竞争、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异质性检验.研究发现:政府补助规模与企业创新能力呈浅U型关系,即只有当补助规模超过适度值后,政府补助才能真正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具体表现为创新质量、创新效率及创新可持续性这三方面的整体提升;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上述浅U型关系仅在大型企业及高知识产权保护下成立,高市场竞争强度下政府补助与创新质量之间是正向的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发放的过程中应"抓重点,重质量,轻数量",以避免由于补助规模较小所导致的负向影响;并且,政府补助可更多地向重点企业倾斜,如大型企业以及处于高市场竞争强度与高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企业.
其他文献
财政科技支出是政府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政策手段,对新时代下企业数字化转型也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借助中国2007-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与宏观经济数据集,
中国目前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认识其参与经济循环的内外导向选择,有助于加快建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此,本文构建了省际调出与出口比较偏好指数,利用中国七年30个省级行政区的投入产出表,考察了1987—2017年中国经济循环的内外导向选择,主要发现有:在全国层面,各省份的经济循环导向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以2007年为"拐点",国内经济循环导向总体减弱,国际经济循环导向总体增强;沿海地区的经济循环导向在2017年之前以国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而内陆地区的经济循环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新时期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内容.国有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国有资本,既能因预算约束硬化而强化融资约束,又可通过形成股权主体多元和融合的
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对长期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那么,数字经济如何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呢?本文在机制分析基础上,基于测算的2010—2018年省级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结合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探究数字经济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得以提升.其机制在于数字经济具有创新水平拉动效应和融资能力提升效应;数字经济通过提高地区创新水平,增强企业债务融资能力,促进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
本文采用我国沪深上市公司2003—2017年间季度数据,研究了通货膨胀预期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通货膨胀预期上升,企业会调整资本结构,增加短期债务资本,并将更多资金配置到长期资产,使得企业资产负债表结构趋于激进;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通货膨胀预期显著影响其商业信用短期融资以及投资性房地产长期投资决策.经济后果研究结论表明,进行了投融资期限错配激进调整的企业,未来资产的增值效应显著,不过这种增值效应具有时滞性.本文进一步打开了我国企业投融资期限结构错配形成机制的黑箱,有助于企业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