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主体作用,开发创新潜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chaozha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教育的主流是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而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老师要标新立异,改变观念,注重能力培养。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求异情境,把学生引入一个多思、多问、多变的广阔的思维空间,开发智能。
  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如果学生具备了主动学习的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不断探究的能力,就可以独立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信息,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欲望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如我在教学冀教版七年级第三章《a能表示什么》一节中,有一题是通过火柴棒摆正方形来研究正方形个数与火柴棒根数之间的关系。我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自由探索和研究。这一过程既让学生学会了自主分析问题的方法,又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又如:我在教学冀教版七年级《截一个几何体》这一活动课时,做了一个前期准备:即在上课之前,便引导学生准备一些易切割的立方体材料,如萝卜、马铃薯、黏土等。在做立方体的过程中增加他们的空间图形及实践操作经验。在截几何体的活动中,我没有直接将书上给出的结果展示出来,而是通过学生的切与截,让他们在操作中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然后,再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总结活动过程。自始至终,都由学生占主导地位,让他们在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
  可见,学生在活动中,只有兴趣、爱好、想象力、探索能力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
  二、开放课堂,发掘创新潜能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路开阔了,思维火花闪现了,这时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使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就会严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是开放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那就是要变先讲后练为先尝试再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
  例如:我在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设计了一节《24点游戏》的活动课,要求学生分别抽取四张1(A)—13(J表示11,Q表示12,K表示13)的扑克牌,其中,红色扑克牌代表负数,黑色扑克牌代表正数,请先算出±24点的同学任意抽出四张扑克牌,然后当众公布,想好的同学马上到黑板上写出过程。在游戏过程中,使他们觉得乐趣无穷,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同时自然地学会了本节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还满足了他们的好胜心,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三、善于质疑,敢于想象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宋朝思想家张载说:“于不疑处读书,定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
  例如:我在教《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时,精心设计,力图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意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问题:从一个多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
  本环节设计三道思考题:
  1.通过动手,你得到了怎样的规律?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发现了几个规律,如:①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分割成的三角形越多;②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一边,分割成的三角形就多一个;③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多边形边数-2,等等。
  2.引申:从一个圆的圆心出发,引n条不重合的半径,圆被分割成多少个扇形?学生通过上题的活动经验,马上得出结论。
  3.动手设计、创意:用圆、多边形等你所熟悉的图形拼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并写出贴切的解说词。
  学生想象丰富,设计作品多达20余幅,解说词更是各有千秋。整堂课学生学得既活跃又有创意。因此,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既要重视抽象思维的发展,更要重视形象思维的发展和深化。
  四、适时点拨,诱导创新的方向
  在创新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又不过多牵引,而是要适当点拨。当学生在思维的转折处,或知识的重、难点处经过自身的努力还感到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给学生某种启示,拨开学习上的迷雾,使学生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点拨的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究。在学生探究时,教师应做到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同时,还要把握“引”的度,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逼近结论。
  又比如:在讲初一教材《100万有多大?》这节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本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大数,培养数感。因此在课前设计一个让学生收集数学数据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报纸、书籍中收集大数,体验生活中随时随地离不开大数。从而提高对大数的认识。
  第二,引入活动的设计,让一名同学扮演中了100万元大奖的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小组活动,4人一组,一个天平,绿豆若干,估测100万粒绿豆的质量。学生得出了多种估测方法,各个小组经过讨论、尝试、真正体现了小群体的优势,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这节课上,我把知识的教学融入活动之中,真正地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意反思,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也不可能在每次探究知识过程中采用的方法都是科学的。为此,学生们在课堂探究结束后,必须反思自己学习的行为所获取的知识。在每节课结束后,都要问一问自己:刚才的学习,我学习了哪些知识?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通过反思,让学生把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规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总之,我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学生的主动参与,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努力把知识的传授课变成研究课、探究课,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创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从而全面提高素养,在自主探索的学习中体会到乐趣,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潜能就会尽情地释放。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作者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就如何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活动,提升教学实效,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合作探究 能力培养    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总结规律的探索活动,它是一种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的学习活动。合作探究性教学作为体现学生主体特性的学习活动,是以问题为切入点,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的学习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建构,激
摘 要: 概率与统计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的难点之一,本文作者就概率与统计中的常见错误进行剖析,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算。  关键词: 中学数学 概率与统计 错误剖析    一、对各事件概念理解不透彻,滥用公式  例1.抛掷一均匀的正方体玩具(各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5、6),事件A表示“朝上一面的数是奇数”,事件B表示“朝上一面的数不超过3”,求P(A B).  错解:∵P
[目的]:病证结合乃当代中医临床的主要模式,“审证求机”在辨证论治过程中最为关键。探究痤疮的病证特点并其理、法、方、药,不单能有效指导临床,更能提高疗效。文献研究发现,古今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以下几个途径:营造创新氛围、培养观察能力、引导发散思维、增强版主意识、夯实知识基础、重视个性发展、鼓励大胆想象、培养实践能力。  关键词: 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 培养途径    创新能力是现代人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创新,即尽可能在已知知识体系中自主地延拓,开掘和再创造的工作,而数学教育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就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把学生看成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学生只有具备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长知识,发展能
摘 要: 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摆在众多数学教师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激发求知,主动参与;兴趣培养,激情激发;思维发展,方法指导;关注全体,缩小差距;立足当前,长远发展”四个方面阐述了对中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素质教育 参与意识 学习兴趣 数学思维  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
摘 要: 数学习题课教学是深化理解、掌握课本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将“封闭题”变成灵活的“开放题”,变习题、变解法、变思维角度、变代数为几何所用、变一问为多问。不仅使学生能牢固掌握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广阔性思维等,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关键词: 习题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学习除了学习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