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合成了一种单体甲基丙烯酸镉(Cd(MA)2),并将Cd(MA)2/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MA)进行三元共聚,制备得到含Cd2+的透明光学树脂,绘制了共聚体系的单体溶解性相图和聚合物透明相图.对聚合物的光学性能研究表明,固定MA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了一种单体甲基丙烯酸镉(Cd(MA)2),并将Cd(MA)2/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MA)进行三元共聚,制备得到含Cd2+的透明光学树脂,绘制了共聚体系的单体溶解性相图和聚合物透明相图.对聚合物的光学性能研究表明,固定MA的含量,随着单体中Cd(MA)2比例的增加,聚合物树脂的nD值线性降低而vD值线性增加.根据测定的聚合物nD值可以计算出组份的折光指数nD(PCd(MA)2)=15788、nD(PMA)=14992.
A monomer of Cd (MA) 2 was synthesized and ternary copolymerization of Cd (MA) 2 / Sty (St) / Methacrylic acid (MA) Resin, the monomer system solubility diagram and the transparent polymer phase diagram drawn.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polymer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Cd (MA) 2 content in the immobilized MA, the nD of the polymer decreased linearly and the vD increased linearly. Based on the measured polymer nD values, the refractive index nD (PCd (MA) 2) = 1.5788 and nD (PMA) = 1.992 can be calculated.
其他文献
摘要: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要从接受式向自主参与、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转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新课标下进行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是重要环节。 关键词:培养;探究 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要从接受式向自主参与、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转变。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着力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加强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通过自主
2005年12月15日至19日,我赴法国参加了法国国家美术协会在卢浮宫举办的2005年法国国家沙龙展。我的作品《山村印象》入选此届沙龙展并获由法国国家美术协会主席贝拉先生、总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当前品德与社会的教育仍有些“假、大、空”,特别是农村小学这种状况尤甚。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许多,如:社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本身素质跟不上这门新课程的发展等。如何才能使当前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流于形式,不再成为所谓的副科,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的课程。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
“有规划---有定位---有坚持”的家访操作过程,适合当代中职学生的教育。依据“由近及远、由集中到分散、由特殊到一般”的原则,“领着学生家访、前置性家访”等行之有效;只要我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导入设计的作用不可低估。一个好的情境创设,往往能够促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利于引发起学生对所发现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情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因此,教师应让每个学生从情境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一堂课要有好的开头,就能先声夺
高三复习过程中,每次检测后,常会听到一些老师抱怨:题型讲过多遍、知识点讲的很透彻,但考试时学生还是错误百出;当了解学生时就会听到:知识点记得不清或知道不会运用、不会分析等。但考完老师就知识点分析讲解的时却恍然大悟,自己当时却想不起来;?试卷做不完,时间不够用;学的知识点没有考、考的知识点没有学等;从卷面上发现:审题不够仔细、设问解读不准、忽视情景材料、信息提取解读不力、忽视题际联系、答非所问、答题
高中数学中的数列一直是考试中考查的一个重点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下面就数列中同学们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通过例题的分析,希望能对该知识点的掌握起到促进作用。 一、忽视等差、等比数列概念的掌握 例1.在数列〖JB({〗an〖JB)}〗中,a1=1,an 1=〖SX(〗an〖〗c·an 1〖SX)〗〖JB((〗c为常数〖JB))〗,求证:〖JB({〗〖SX(〗1〖〗an〖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