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体系探究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123456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新时代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体系的构建意义、构成要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究,以期增强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时代 中职思想政治课 教学 话语体系
  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通知,提出加强职业教育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思想体系、话语体系、政策体系和实践体系。新时代中职思想政治课应构建中职生易于接受的大众、多样、立体的教学话语体系,且需符合中职思想政治课新教学标准和中职生的认知特点。
  一、新时代构建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体系的意义
  (一)时代意义
  中职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是铸魂育人,提高学生的政治站位和政治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新时代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应适应时代的发展,让中职生感受到时代的召唤,赋予时代灵魂,不负时代,不辱使命,做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现实意义
  中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抓主流意识、传递正能量。当今世界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局,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放弃“和平演变”,妄图通过各种方式用“普世价值”“西方的民主、自由”等意识形态渗透和侵蚀青少年。另外,还出现曲解“中国梦”,捏造“中国威胁论”的新舆论意识,中西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交锋日趋激烈。新媒体也正以新奇、开放、娱乐等独特方式影响中职生,网络成为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争夺话语权的主战场。因此,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话语权尤为重要。
  (三)实践意义
  中职生的年龄在十五六岁,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部分中职生虽然学习成绩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明辨是非能力差,缺乏理想信念和学习自信,但是对网络和自媒体特别感兴趣,其思想意识、话语习惯和价值观很容易受网络中非主流意识的影响和控制。因此,新时代构建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体系,扣好中职生的第一粒扣子,增强中职生的学习自信和辨别能力,是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亟待探索的实践课题。
  二、新时代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体系的构成要素
  新时代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体系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教师和中职生之间的教学话语内容传递、教学话语形式表达、教学话语环境营造的有机体。
  (一)双重的教学话语主体
  新时代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学中做、做中学”的新理念,教学实践由教师和中职生构成。教学话语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中职生,具有双重性。教师是教学话语内容的编导者、引导者、传播者、组织者、把控者,中职生是教学话语内容的接受者、参与者、吸收者。
  (二)丰富的教学话语内容
  新时代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内容以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标准为依据,具有时代性、政治性、功能性。笔者将其归纳为“一魂、三观、五核、七育”。“一魂”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魂;“三观”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核”即培育中职生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七育”即思想、政治、道德、法治、心理健康、职业生涯和职业精神教育。
  (三)合适的教学话语形式
  教学话语内容决定教学话语形式,教学话语形式支撑教学话语内容,教学话语形式和教学话语内容密不可分。新时代中职思想政治课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不受限于教学文本,并契合中职生的心理特点、话语习惯和新媒体特点,运用合适的教学话语形式进行表达。
  (四)健康的教学话语环境
  教学话语环境是教学话语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包括课堂教学话语环境、课外教学话语环境和网络教学话语环境。中职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话语环境应体现民主、公正、和谐的内涵。中职思想政治课课外教学话语环境应包含职业、时代、激励元素。中职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话语环境应体现自由、规范、可控的特点。无论哪种教学话语环境都必须注重话语的安全性,维护和保障话语健康发展。
  三、新时代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增强中职生话语权,创建共鸣话语体系
  在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过程中,尽管中职生以回答问题或自主讨论等方式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但基本上是被动参与,没有成为真正的话语主体。如果教师把话语权牢牢地攥在自己的手中,那么,教师与中职生难以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认知上的共识,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教师和中职生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在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和中职生平等地进行沟通交流,让中职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话语表达中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只有通过两个平等主体之间的互动、交流、对话和碰撞,了解中职生的真实想法和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形成话语共识,产生感情共鸣,共同解决问题,才能增强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打破固化话语内容,构建大众话语体系
  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内容受限于一些因素,受困于缺乏创新,欠缺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严谨性,通俗性、多样性、生动性也不足,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教学话语内容固化、陈旧、理想化、空洞化等问题,没有生活气息,不符合中职生的心理和感情需求,不能入心入脑,教学效果差。
  针对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内容固化问题,新时代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一魂、三观、五核、七育”,遵循教学标准和教材文本,但不受限于它,把教学标准和教材文本话语内容转换为时代话语内容、生活话语内容和网络话语内容,把高深的理论转换成通俗、生动、活潑的且易于中职生接受的大众教学话语内容。例如,教师在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时,可以用拆字的方式讲。将“和”拆分为“禾”和“口”,“禾”即粮食,“口”即人,就是人人有饭吃;将“谐”拆分为“言”和“皆”,“言”即说话,“皆”即大家,就是大家有话说。这样中职生马上就能理解并记住。   (三)改变枯燥话语形式,创新多样话语体系
  笔者在中职学校教务处工作多年,每年都会对各门学科进行教学测评和满意度调查,发现中职生普遍对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不太满意。教师一贯采用灌输式、劝导式、控制式、报告式的教学话语形式,中职生则存在对中职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不愿意听、听不懂等问题。因此,用什么样的教学话语形式上好中职思想政治课,让中职生乐学、爱听,是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形式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改变灌输式、劝导式、控制式、报告式的教学话语形式,深入到中职生中去,了解中职生的话语风格和习惯,熟悉网络话语,创新学生乐于接受的、多样化的教学话语形式,将深奥的理论以比喻、案例、故事、白话、视频等教学话语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头脑风暴、讨论方式、思维导图等多种话语方式进行传播,从而吸引中职生,加深中职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改善老套生硬话语环境,构建立体话语体系
  一直以来,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习惯在单一的课堂教学话语环境中开展教学,在这种话语环境中教师是教主,学生是信徒,教师授课像念经书、传指令,老套生硬,缺乏温度和人文关怀。如今,“网络”已超过“课堂”成为中职生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主要途径,中职生已不能只满足或停滞于从课堂途径获取信息。
  四、小结
  针对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环境老套生硬的问题,新时代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建立立体化、健康的话语环境。
  要充分利用课堂环境,构建和谐温馨、有温度的课堂教学话语环境,让学生在这个话语环境中愉快地学习。
  教师可以将教学话语环境移至课外,比如校园、历史博物馆、名人纪念馆等,中职生经过亲身感受,更能产生兴趣,易于理解和接受。
  教师要主动进驻网络课堂,占领新阵地,和中职生共同利用抖音、快手App等自媒体制作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并进行分享和传播;把价值性、安全性和健康性放在首位,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中职生的喜好、强调趣味性,从而吸引中职生,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錕鹏.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研究[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4).
  [2]杨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路径探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6).
  [3]刘灿.多元文化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研究[D].新乡:河南科技学院,2020.
  [4]邱开玉,廖梦雅.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话语有效性研究——基于浙江省7所高校的调研[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5).
  (作者单位:重庆万州技师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对开滦技师学院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各类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及建议举措,以期为各学校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企业新型学徒制 实施问题 解决策略  2018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河北省和唐山市在2019年分别下发《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意见》,积极落实国家政策,鼓励引导企业
摘 要:本文针对昌邑市技能人才需求特点,提出发挥企业在制定培养方案、构建能力目标、搭建课程体系、选择实践场地设施和配备实践教师等方面的主导作用,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采用现代化培养手段,创新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率,缓解当地技能人才结构性短缺矛盾,助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  关键词:地方特色 技能人才 学徒制 主导  课 题: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
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为进一步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身心健康水平,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以浙江省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为例,分析当前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现状与实施路径。
摘 要:随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制定以及《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发布,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备受重视。本文以工作项目为基础,引导学生在模拟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岗位需求相融合,以期缩小学生职业能力与工作岗位需求能力之间的差距。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职学校 教学改革  近20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规模和效益上有明显提升,但也存在一
摘 要:当前我国中职语文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不强、学习兴趣不大,语文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本文针对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着重分析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方法中存在的弊端,并探索改进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方法的策略,即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原则,实现评价方法的有效改革和突破,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为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