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金与詹姆逊对话思想之比较

来源 :理论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zptxj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詹姆逊在《政治无意识》中曾提及巴赫金的对话思想,表达了自己对于对话的对抗性的看法.把巴赫金与詹姆逊的对话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二者的不同之处以及詹姆逊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巴赫金思想的回应.巴赫金对于对话的理解是理想主义的,他关注普遍意义上的他人话语,把对话视为通向民主与自由的桥梁.詹姆逊的对话思想则是理性主义的,关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阶级话语,强调改写在恢复边缘声音方面的重要性.二者的差异可以追溯到两人对人本身的不同理解上面.可以说,詹姆逊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发展了巴赫金的对话思想,提出了其具有理性主义特征的对话思想.
其他文献
实施军民深度融合,以推动辽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双循环战略背景下重振辽宁经济的一次重大发展机遇.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和英国的军民深度融合相比,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军民融合度还比较低,军用企业与民用企业的合作还处于松散状态,政府政策也缺乏引导性的统一整体布局,还存在政策制度壁垒、技术标准壁垒、金融资本壁垒和市场机制壁垒等制约因素.因此,提出如下对策:在行业层面,构建军品和民品技术共享机制,破除当前存在的技术壁垒;在政府层面,注重顶层设计,破除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制度壁垒;在金融机构层面,多形式
《论语·阳货》中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历来解读多有分歧.汉代的阳尊阴卑哲学、男尊女卑的妇女观是孔子轻视妇女说的主要根源,宋代性命之学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联系孔子总的思想体系,并将《春秋》《左传》与《论语》相互参证,可以看出孔子说的这句话是针对西周春秋时代的宠幸之祸而发的一个政治性命题,不是对“女子”“小人”的泛泛评论,不含有轻视妇女的思想.孔子批判宠幸之祸,既有悠久的思想渊源,又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当社会发生转型变革时,会带动文化发生巨大而直接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社会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变化.在此影响下,大众文化的观念和意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也对当代话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话剧艺术该如何条分缕析地厘清大众文化的影响,实现自身多元融合的发展,创作出记录时代、书写时代的作品,就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
2020年11月17-18日,“作为方法的教科书:原理、话语及记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顺利举行.与会学者基于多元的学科视角和研究范式,对教科书编制的原理、运行机制及使用,教科书的话语实践与文化记忆进行深入研讨.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历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对话与碰撞中,呈现了教科书研究异彩纷呈的景象.
基本的、绝对的道德事实就是一项权利而非一桩义务,是霍布斯政治哲学实现的革命性转折,既实现了与古典政治哲学的彻底决裂,也埋下了现代性危机的种子.本文拟从激情说出发,具体考量他是如何实现从自然义务到自然权利的革命性转向,并以此为理论基石处理国家状态下的臣民义务与自由的关系,进而解决作为臣民的义务与之于上帝的义务的两难.
有关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的研究不少,然甚少关注其玄学特色,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把握魏晋春秋学史的复杂思想脉络.范注玄学特色分两方面而论,一是引玄言以饰经说,一是据理通经而疑传.范宁虽反玄学风气,然亦不能脱离时代思潮的影响,从其引文来看,范宁与江熙在解经宗旨上非常一致,或受江氏之影响.
中庸智慧作为儒家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尧舜禹时期发展至今,仍具有非凡价值.在西方汉学研究中,“Juste-Milieu”作为中庸之道的法语译词,相较其他外语翻译更符合其本义.而作为新儒家学者的张君劢,在延续新儒家“内圣外王”道路上所建立的中庸学,对于当代中国学者继承中庸文化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中庸之道的转换,具有启迪蕴意.这一理路表明中庸智慧在全球化背景下依旧可以绽放光彩,体现在“内在超越”的道德形而上学建构、“诚明合能”人生修养的育化及“内圣外王”政治哲学路径的延续三方面.
诗歌作为马克思早年生活的艺术产物,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马克思对爱情、生活、社会的思索和领悟,孕育着青年马克思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展现出一个未来的思想家最初的精神动荡和心灵裂变.马克思在诗作中不仅展现了他对时代和社会的心理直觉,而且以诗化世界的方式体察现实生活、关怀人的精神存在、探索生命的终极意义,蕴含着形而上的诗性智慧和哲理思索.青年马克思继承了德国早期浪漫派关于人的学说的基本观点,与此同时,又意识到浪漫派理论的抽象性和虚幻性,并进行了积极的扬弃,从诗化人生走向现实批判,从诗意解放走向现实解放.
萨义德提出的“理论旅行”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视角与思路.他肯定理论经过借用、解读、释义后发生变异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强调批评家对理论的抵抗与创新,重视包括历史语境和批评家主体意识在内的“情境”在理论谱系建构中的影响.“理论旅行”将已有理论作为一种“前文本”加以对待,这基于萨义德对批评家“现世性”的提倡,意在对当时封闭的学院式的“文本型”批评表示不满,被后来的研究者视作“理论之理论”,成为理论研究的一种方法论.
宗族是我国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也是我国传统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我国历来重视“家庭本位”的价值观念,基于父系血缘的宗族在人们的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宗族作为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形式,经历了宗族与国家一体化、宗族保障民间化、宗族重建三个发展时期.费孝通“差序格局”思想能够诠释中国传统宗族保障生存与发展的文化根源:差序性的伦理关系是宗族社会秩序的稳定器,可伸缩的社会圈子是宗族社会变迁的基石,社会继替中的长老权力是宗族社会教化的掌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