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嗝几乎是每个人都有的生活体验,虽然它大多数时候“无伤大雅”,但频繁打嗝的感觉并不好.打嗝究竟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办法能预防或缓解?
人们常说的打嗝,其实包括两种不同的症状:呃逆和嗳气。呃逆由膈肌和其他控制呼吸的肌肉突发不自主、强有力的痉挛性收缩引起,伴发短促的“呃、呃”声,频率为4~60次/分。嗳气因下食管括约肌一过性松弛导致胃中气体反流到食管,再从口腔中逸出引起,声音较长、较慢,是一个比较轻松、自然的过程,俗称饱嗝。
呃逆大多可自行缓解,持续时间长须当心
呃逆的常见原因有进食过多、进食辛辣刺激食物、饮用过多碳酸饮料、环境或情志突然变化等。这些因素刺激人体胃肠道或呼吸道神经,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神经传导,引起膈肌收缩,进而诱发呃逆。此类呃逆一般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大多数情况下可自行缓解。
中医认为,呃逆乃胃气上逆动膈而成,病位虽在脾胃,但却与五脏均密切相关,肺气失于宣降、肝气失于条达、肾气失于温润摄纳、心气失于震慑均可致呃逆。呃逆之症虽小,也不可毫不在意。
呃逆若持续超过48小时,称为顽固性或持续性呃逆,往往是消化系统疾病或胸部疾病的表现,会严重影响睡眠、进食,甚至导致抑郁、焦虑、营养障碍等。此时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去医院就诊。此外,肿瘤放化疗、腹部或纵隔手术、使用磺胺类药物等,也可能引起顽固性呃逆。
四大策略,缓解呃逆
干扰迷走神经信号传导
用力伸舌,用勺刺激悬雍垂(即口腔内软腭游离缘向下突出的部分)或咽部,或清洁手指后,捏住舌头向外伸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拉舌法”。吞咽粗砂糖(此法糖尿病患者及糖耐量异常者慎用)、咀嚼柠檬、喝水等,也可干扰迷走神经的信号传导,从而缓解呃逆。
刺激迷走神经
捏住鼻子,闭上嘴巴,尽可能长时间地屏住呼吸,也可以用信封或纸袋罩住口鼻呼吸,以增加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这在医学上称“VaIsalva动作”,又叫堵鼻鼓气法,操作时间不可过长。按摩颈动脉、按压眼眶上方等,也可以刺激迷走神经,进而缓解呃逆。
特意调节呼吸
通过打喷嚏、咳嗽、屏气、过度换气,以及突然疼痛刺激或惊吓等方式,干扰正常的呼吸节律,从而缓解呃逆。
穴位刺激
針灸对缓解呃逆有很好的效果,治疗呃逆的核心腧穴为足三里、内关、中脘、膻中、太冲等。没有取穴专业知识的普通大众可采用以下方法:按攒竹穴(眉毛内侧边缘的凹陷处)或睛明穴(目内呲角稍上方凹陷处);或用拇指指腹按压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配合深呼吸;用吴茱萸制成的中药膏贴外敷涌泉穴;等等。
若以上方法仍不能缓解呃逆,可以去医院接受药物、手术等专业疗法,如有节律地叩击第5颈椎,在膈神经行经皮肤表面处放置冰块,电刺激膈神经,局部注射普鲁卡因等,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干扰膈神经的传导,缓解呃逆。
人们常说的打嗝,其实包括两种不同的症状:呃逆和嗳气。呃逆由膈肌和其他控制呼吸的肌肉突发不自主、强有力的痉挛性收缩引起,伴发短促的“呃、呃”声,频率为4~60次/分。嗳气因下食管括约肌一过性松弛导致胃中气体反流到食管,再从口腔中逸出引起,声音较长、较慢,是一个比较轻松、自然的过程,俗称饱嗝。
呃逆大多可自行缓解,持续时间长须当心
呃逆的常见原因有进食过多、进食辛辣刺激食物、饮用过多碳酸饮料、环境或情志突然变化等。这些因素刺激人体胃肠道或呼吸道神经,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神经传导,引起膈肌收缩,进而诱发呃逆。此类呃逆一般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大多数情况下可自行缓解。
中医认为,呃逆乃胃气上逆动膈而成,病位虽在脾胃,但却与五脏均密切相关,肺气失于宣降、肝气失于条达、肾气失于温润摄纳、心气失于震慑均可致呃逆。呃逆之症虽小,也不可毫不在意。
呃逆若持续超过48小时,称为顽固性或持续性呃逆,往往是消化系统疾病或胸部疾病的表现,会严重影响睡眠、进食,甚至导致抑郁、焦虑、营养障碍等。此时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去医院就诊。此外,肿瘤放化疗、腹部或纵隔手术、使用磺胺类药物等,也可能引起顽固性呃逆。
四大策略,缓解呃逆
干扰迷走神经信号传导
用力伸舌,用勺刺激悬雍垂(即口腔内软腭游离缘向下突出的部分)或咽部,或清洁手指后,捏住舌头向外伸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拉舌法”。吞咽粗砂糖(此法糖尿病患者及糖耐量异常者慎用)、咀嚼柠檬、喝水等,也可干扰迷走神经的信号传导,从而缓解呃逆。
刺激迷走神经
捏住鼻子,闭上嘴巴,尽可能长时间地屏住呼吸,也可以用信封或纸袋罩住口鼻呼吸,以增加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这在医学上称“VaIsalva动作”,又叫堵鼻鼓气法,操作时间不可过长。按摩颈动脉、按压眼眶上方等,也可以刺激迷走神经,进而缓解呃逆。
特意调节呼吸
通过打喷嚏、咳嗽、屏气、过度换气,以及突然疼痛刺激或惊吓等方式,干扰正常的呼吸节律,从而缓解呃逆。

穴位刺激
針灸对缓解呃逆有很好的效果,治疗呃逆的核心腧穴为足三里、内关、中脘、膻中、太冲等。没有取穴专业知识的普通大众可采用以下方法:按攒竹穴(眉毛内侧边缘的凹陷处)或睛明穴(目内呲角稍上方凹陷处);或用拇指指腹按压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配合深呼吸;用吴茱萸制成的中药膏贴外敷涌泉穴;等等。
若以上方法仍不能缓解呃逆,可以去医院接受药物、手术等专业疗法,如有节律地叩击第5颈椎,在膈神经行经皮肤表面处放置冰块,电刺激膈神经,局部注射普鲁卡因等,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干扰膈神经的传导,缓解呃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