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探究操作 提高实践能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enli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现在感到学习数学特别有兴趣,课堂上不是听老师讲,而是由我们自己去学,分小组共同探究。”“我以前不喜欢学习数学,但现在我一学就入迷,从中学到不少数学知识,我喜欢上这样的数学课。”这是课改后学生下课议论的情景。我校是全市新课程实验四所试验学校之一,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名实验教师。在参与课程改革的实验过程中,我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力求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小组探究
  等方式获得知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下面以两个教学片断,谈谈我的做法。
  
  一、让学生自主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的思维能力差,有的知识需要通过亲自实践、探索才能获得。如教学“6的认识和加减法”时,我要求学生拿出小棒,把它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摆法。
  生1:我左边摆5根,右边摆1根。
  生2:我左边摆1根,右边摆5根。
  生3:我左边摆3根,右边摆3根。
  生4:我左边摆2根,右边摆4根。
  师:同学们的摆法有很多种,能不能说出和是6的组成,并说说理由?
  生1:我发现左边摆5根,右边摆1根和左边摆1根,右边摆5根组成的和都是6,只不过是思 考的角度不同罢了。
  生2:我发现左边摆2根,右边摆4根和左边摆1根,右边摆5根,它们的和都是6,只不过是摆的位置不同罢了。
  师:同学们再仔细观察,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出和是6的规律?
  生1:我发现了其中的一个规律,因为1+5=6、 2+4=6、3+3=6、4+2=6、5+1=6,这是从“1”加到“5”,“1”加一个数的和等于“6”。
  生2:我发现5+1=6、4+2=6、3+3=6、2+4=6、 1+5=6,从大数5加到1,和是一样的。
  【反思:在上面的教学片断中,我改变了过去那种把6如何分解,并把每种分解式子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去记熟的教学方式;而是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去实践。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6的认识,而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掌握6的分解和组成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让学生小组合作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往往要求学生经历实践的操作过程,才能理解或掌握某种知识。如在教学“克和千克”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对“克和千克”有较深刻的认识,我组织学生到实验室上课,分小组进行操作实践,下面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片断。
  镜头一。第一小组
  生1:通过看天平秤、电子秤、弹簧秤,认识秤的单位。
  生2:弹簧秤真方便,只要把东西一钩,提高一看就知道是多少克或者多少千克。
  生3:电子秤真神气,只要一按,就显示出物体的重量。
  镜头二。第二小组
  生1:我用弹簧秤称一袋肉,一看就知道是 500克。
  生2:我用电子秤一称,就知道这块铁重600克。
  生3:我用磅秤称,知道自己的体重是15千克。
  生4:我知道一袋书的重量,可以用“克”作单位,也可用“千克”作单位。
  【反思:让学生到实验室实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如学生通过看天平秤,知道物体的重量单位,是一种由“你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探究过程;学生用磅秤称一下自己就知道体重有多少千克,并且知道了在什么情况下用“克”表示,在什么情况下用“千克”表示。这样,学生在操作探索中,亲身经历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不仅充分展示了每个学生的才能,而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以上的教学片断可以知道:要强化探究操作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教师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学生探究操作的基础是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过去的数学课都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包办代替,学生的动手能力被束缚。因此,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教师要转变观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操作。当学生在探究操作中遇到疑问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点拨;当学生在探究操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帮助;当学生在探究操作中不会的时候,教师要启发他,作“搭桥式”的演示;当学生有独特的操作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在探究知识的海洋中展翅飞翔。
  2.强化探究操作的前提是让学生合作探究。要使学生正确、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形成和产生,不是教师的传授,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通过合作从对方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弥补自身信息、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彼此交流见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强化探究操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究的过程,它不仅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掌握知识的探究方式,而且是为了追求某个结论而经历挫折与失败的实践过程,从而使学生尊重事实、注重独立思考和端正研究态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其他文献
国际资讯·热点新闻    1.3月13日消息,俄正开发新一代反导系统,性能“远超现有水平”。路透社分析说,这是俄罗斯对英国在东欧构建反导系统的又一回应。  2.3月13日。正在日本访问的澳大利亚总理约翰·霍华德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签署日澳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加强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和澳大利亚都是英国在亚太地区的“铁杆盟友”,英国希望三国加强在军事领域的合作,打造在亚太地区的三角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