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层佛寺至九层妖塔

来源 :中国土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对“九”的迷信源于对天的崇拜,古人以天为阳,以九为阳数之最,故以“九”代表天.在民俗中,“九”是一种荣耀,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标志,是一个极限、一个转折,也是一种变化和发展.rn据《梁书》记载:“天监十三年,遣使献金装马脑钟二口,又表于益州立九层佛寺,诏许焉.”吐谷浑迁徙西北,初尚原始巫术,遇事占卜,祭祀山川、日月,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他们一直延续自己的这种信仰,直到慕利延征服于阗(今新疆和田)、罽宾(今克什米尔地区)等国,吐谷浑王族才开始受佛教影响,逐渐信奉佛教.
其他文献
本讯(记者郭晓芸)日前,《中国服饰文化集成·土族卷》由民族出版社出版.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规划》项目”.rn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土族形成了绚丽多彩、风格独特、兼容并蓄的土族服饰文化,不仅记录了土族的生活经验、表达了土族的审美意识,还成为传承历史与文明的重要载体.
期刊
一石激起千层浪!都兰2018血渭一号大墓出土“外甥阿柴王之印(A-Za)”银印一颗.经全国多家高级学术机构、十多位顶级专家学者深入认证研判,得出权威结论:此印属唐代吐蕃治下吐谷浑王莫贺可汗所有.一号大墓应为吐谷浑族的墓葬,并说与古墓相关的其他问题“均迎刃而解”.我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古墓群有些许机缘,认为2018血渭一号大墓只是热水古墓群的一个节点,而与1983年血渭一号大墓有着内涵和外延上的直接关系.
期刊
近日,青海省作家协会、青海土族研究会举办了鲍义志先生诗集《掌中吟(贰)》首发式,共同分享鲍义志的创作成果.rn义志先生先后在西宁市政府、民盟青海省委、青海省政协等多个重要岗位担任领导职务,无论在何岗位,他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履职尽责、服务人民之余,热心我省文化工作,笔耕不辍,他的理论文章及研究报告《喇家遗址和大禹治水》《吐谷浑文化:历史留给青海的厚重礼物》《文化定位和以西宁为中心的青海东部城市群建设》等,都是他长期思考,挖掘青海历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的精品力作,为青海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出了重要贡
期刊
乐部有辉煌的史前文明,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早在5000年前,这里就孕育了灿烂的彩陶文明,秦汉时期中原农耕文化就开始在这里渗透,五胡十六国时的南凉王朝在这里建都后,曾开馆延士、举办儒学,清朝乾隆年间,诞生了青海古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吴敬亭,修建了闻名遐迩的“凤山书院”.在青海历史上,先后在这里设置过破羌县、乐都郡、鄯州、湟水县、邈川、湟州、乐州、碾伯卫等,曾与西宁交替成为青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期刊
期刊
积石绵亘,昆仑文脉内涵;黄河哺育,中华儿女繁衍;喇家遗址,震惊世界奇观;高峡平湖,美称青海江南.钟灵毓秀,形胜家园;英才辈出,若星璀璨.rn一九三四,内灾外患;欲学求读,流泪奢念;朱公海山,办学建馆;点石成金,龙凤山前;兴办学堂,壮举空前;经史子集,馆藏经典;诚请名人,校训题撰:“为学有方,端在自奋;如树勤培,似泉深浚;笃实活泼,德修业进;勖哉诸生,勿忘斯训.”先生佛心兮改变民族落后之观念,伟人宏愿兮铲除黎庶愚昧之根源.
期刊
金秋时节,三川大地鲜花遍野,风景如画.新粮入仓、新油入缸、瓜果飘香.田野间游人如织,农家院宾客满座;打麦场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大好声、喜讯歌起伏,三川土乡一年一度的狂欢节——纳顿开始啦.rn纳顿在土语中是“娱乐、欢乐”之意,是土族人民庆祝丰收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也是感恩天地雨露之恩、人民政府惠民恩政,歌颂盛世太平的节日,更是民族团结的节日.纳顿既有纯土族风味的原生态节目,又有土、汉、回、藏文化密切融合的歌舞.纳顿期间,歌舞升平,气氛和谐.土族人用优美的歌舞、精湛的演技把三川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精神内涵和美
期刊
《格萨尔》文化是围绕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说唱传统,以《格萨尔》信仰和与之相关的宗教及节庆活动为纽带,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传统技艺以及精神信仰、民俗活动、自然风物、文物遗迹、寺庙建筑等内容的综合性文化形态.青海是《格萨尔》史诗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之一,有着极其丰厚的《格萨尔》口头传统和文化储藏,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青海的《格萨尔》文化跟其他民间文化一样一直处于自生自灭、少人问津的原生状态,从未得到过系统的搜集与整理.
期刊
五月,小满的阳光,在毫无遮拦的湛蓝里,带着天穹的深邃,带着和暖的温情,倾洒在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原上.rn这是春天——rn可可西里的春天!rn强光抚慰下,蛮悍的荒野,渐渐褪去冰雪的外衣.rn低洼处斑斓.rn平展处银灰.rn高高隆起的,呈现着耀眼的金黄.rn就在这金黄的草皮下,针状的嫩芽正破土而出.rn远远望去,鲜润的绿意,在弥散着的湿气的烘托下,犹如鹅黄色的薄薄的雾纱,飘浮着辽远,守望着苍茫.
期刊
2021年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又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回顾中国性学与性教育发展的百年变迁史,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日益发展壮大,性教育逐步被大众接受和关注,并纳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当中,凸显了中国性学与性教育取得的长足进步.rn建党之初,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就提出有关性教育的主张,如鲁迅、周作人、张竟生、潘光旦等.鲁迅不但在课堂上教授性知识,而且非常重视性教育的推广和普及.他曾在《坚壁清野主义》一文中公开呼吁:“要风化好,是在解放人性,普及教育,尤其是性教育,这正是教育者所当为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