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外三首)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a5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色,一半是你的微笑
  一半是你的泪水
  海棠花被一阵急雨打落之后
  得到滋润的蔷薇
  伏在墙的肩头笑出一片涟漪
  灯火亮着,你在飘窗上看书
  书页尚有未干的泪痕:为一个幸福的结局
  “让雨多下一会吧,让眼泪多流一会吧
  夜色会逐渐透明,被打落的花瓣
  会伏在宽厚的肩膀重新开放”
  仪式
  坟上长满荒草
  里面的人像生前一样孤寂
  过节的时候才会有人来到身边
  更多像是个仪式,三两句问候
  和模式化的祈祷散落风中
  来不及用生锈的耳朵细听
  就寻不到痕迹
  其实你们大可不必前来
  平日于他有恩的花草
  遍体鳞伤不说
  枝头的鸟儿也会许久不来
  他仍愿保佑你们
  从你们出生的那刻
  只要有人愿意依靠
  他的胸膛永远温热
  叫
  先是一只猫叫了一声
  接着一群猫一起叫了起来
  声音聒噪,让人烦恼我对着窗户大声呵斥
  不过效果不佳
  再次醒来之后
  生活重归于平静
  我是什么时候睡去的
  已经忘记了
  睡去之前发生什么事
  也只是模糊记得——
  似乎我也不停吼叫
  草坪
  將草坪铺好之后
  他们抡起铁锨用力拍打
  板寸一样的草苗
  被拍得伏在地面
  疼痛从大地上喊出
  我劝他们下手轻些
  显然是多嘴了
  他们说疼痛与地气更近
  接上地气之后才更容易存活
其他文献
一  珞珈山上,武汉大学的逸夫楼里面,曾经有三个学  院,西边是历史学院,中间是哲学学院,东边是文学院。  逸夫楼东面就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我常常想,人文  学科,像历史、文学、哲学、政治,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独特性是什么?  我自己有一些浅显的思考。我觉得这些学科首先在  说话的方式和目标上是不一样的,文学的特点也体现在  这个地方。对于同样一个事件,历史、哲学、文学、
七夕的夜晚,我就是  那个仰望天河的人  多么遗憾,我看不清  有多少只鸟在振翅高飞  看不清鹊桥是否在重建  此刻,我宁愿相信  那些传说,都是真的  在这平凡的人间,我相信  牛郎来过,织女来过  我相信,流火的七月  也流传着万劫不复的爱情  在这平凡的人间,我熟悉  每一座山的高度  每一条河的走向,我甚至熟悉  那些鸟类飞翔的姿势  多么遺憾啊,沿着淡淡的月光  我就是看不到,天河的彼岸
你小巧的手掌  刚好握住了我粗糙的裸脚  你把地板上的碎趾甲  一粒一粒捡起,像是在捡拾  一段天上人間的爱情  午后阳光正好,在太仓  这古老的爱情发源地  浏河塘的流水也是缓慢的  周围的一切都静了下来  窗外,月季安逸的开着  双飞的大雁,正掠过长空  如果再安静一点就更好了  你的呼吸,就能轻易漫过  我的心跳,就能平复我  慢慢潮红的眼睛,在太仓  在这个美好如初的午后  我把这一切,都
柏桦:《南京组诗》,《钟山》2018年第2期  《南京组诗》,让我好生欢喜!  作为一位杰出的抒情诗人,柏桦以对“旧”的怀念和对“旧”的沉湎著名。“唯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应该是柏桦最有名的诗句。根据《柏桦自撰文学年谱》,1988年8月,他结束了自己“荒唐的生活”而“赴南京农业大学教授英文”,1992年“离开南京,返回成都,从事写作”。“甚是快乐”、计约四年的南京生活形成了柏桦相当深刻的“南京情
叶丽隽:《野渡》,《人民文学》2018年第9期  在我的印象中,叶丽隽沉默、内敛,不知确否?  ——是在一次会议上,我与叶丽隽匆匆见过,亦未交谈。但在此前的2013年,《扬子江诗刊》曾经与《文学报》《诗刊》《花城》等报刊搞过一个“六刊一报新世纪诗歌作品联展”,叶丽隽的诗被重点推出,时任主编子川先生嘱我对联展做一个述评,因此我得以较为集中地阅读了叶丽隽,发现她的诗作“生命的俗在与停滞经常会在动的自然
主持人语  这是一首需要沉静阅读的诗,一个阅读者必须有足够的好心境,才能够去领略布罗茨基描述的“夜无处不在”的房间、镜子背后、窗外的雪、比桌布更白和陡峭的屋脊。诚如诗名告诉我们的,这是一个诗人写给另一个数百年前的诗人的挽歌。布罗茨基写下它时只有24岁,还在俄罗斯的大地上游荡。布罗茨基向我们叙述数百年前一个诗人日常生活的场景:墙、床、画像、地毯、烛火、窗帘、玻璃杯和面包,陶盆和平底锅……而这一切,“
下雨的日子,我就想起旧时光  雨声滴答,你可想起徘徊在雨巷之中的小绿伞  你可曾经忘记雨水与红尘反复冲洗的青石板  那些滑亮的星辰,被小手指缠绕过的棉花糖?  雨声滴答,少年满腹惆怅走失在暮色将至的小树林  花手绢淋湿了记忆,日记本在青灯照耀下层层发黄  青丝缠绕的耳尖,风声霍霍,吹乱了一树的桅子香  雨声滴答,三尺之外,半个世界在安静地等我起床  引擎盖上的猫爪印子不见了,湿漉漉的树叶替代了它 
下一位  她有着和她们相同的年纪  她有着和她们相似的经历  她讲自己的故事就像在讲她们的故事  她的父亲母亲  八九十年代的东莞工厂  在啤机和卡位上浪费的爱情  她说,我是他们出租屋里遗落的时光结晶  他们从电子厂到鞋材厂到食品厂  换一个工厂搬一次家  我和他们的距离  是我陪着外婆把青丝数成白发的距离  我长大了。开始了我的打工生活  我站街、站柜台、售票、卖酒  跳槽像换衣服  下班逛酒
迷局  雨季里,故乡是湿漉漉的  斗笠撑起一方晴空  五月的河床打开纽结  鱼儿在浅水层鼓鳃  独木船上,父亲正摇桨迫近  涟漪。开捕的时辰,他撒下罗网。  鱼儿越奔逃,越陷入迷局  沙滩上,母亲弓着腰  一次次清理尼龙网  捡拾落败的鱼  如同捡拾凌乱的心  一条名叫打密的河  让我心绪紊乱  这场战役,走失了一群来自  珠江水系的泪鱼  所见  春昼。八里庄的姿色  掩藏于三十九万平方米的广袤
向武华  向武华,1968年出生于湖北武穴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写诗,作品散见于全国各报刊、选本,主要作品有长诗《栖息之地》《且酩酊》及诗集《流》,现在武穴市物价局工作。  笼养的树  安静的滨江公园里,每一棵黄栌  乌桕、重阳木、杜英、红叶  石楠、落羽杉、香樟、红枫  都挂上了一块认领牌  每一棵树都得到了精心护养  该施肥时施肥,该喷药时喷药  长出了疯枝萝蔓时坚决修剪  每一棵树都长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