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工程植物搭配浅见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19906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发展,我市先后建设了滨江公园、陆逊广场、人民广场、清江公园、文峰公园等多个绿化休闲广场,同时,宜华一级路、陆渔一级路绿化工程现也开工建设,园林工程的建设将人与大自然更好的协调,将宜都市的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再现出来。本人作为一个园林人,根据多年来设计施工经验,现结合我市城市绿化工程的现状,对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设计中植物搭配、苗木选择、配置方法等方面提出本人看法,为建设宜昌特大园林水电城市提出一点心得,供广大园林同行同飨指正。
  本人认为在进行园林大框架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设计对象的主体功能,将绿化工程进行分类,是以绿化休闲为主还是体现文化内蕴为主。绿化为主时则要考虑主体功能要求,如厂区就要多规划消噪、吸毒等功能的树种,小公园就是要多有花、四季常绿、有香味的树种,行道树和道路两侧及要多用四季常绿的树种为主。要体现文化内涵时就需要充分了解人文历史,挖掘人物内涵,相应植物品种就必须要求严格,规格相应要大,在合适的地方布局园林小品如石、雕塑、亭、墙及相关的说明来体现。其次就是要充分考虑园林绿化工程在树木的配置、植物与建设物的协调、各项园林功能等诸多问题。将设计的思路、特色、功能,各项绿化指标,结合中长期及四季观赏效果,建设成本及维护管理费用等综合考虑。将植物配置把握好了,利用园林绿化树种神奇的姿态和绚丽的色彩,既能在营造自然氛围、美饰环境空间方面演绎绿色的乐章;又能保护环境、节约成本,便于养护,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里我主要结合我的设计、施工心得说一下对绿化设计植物搭配的看法。
  一、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1、园林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一是要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习惯,服务于工程建设主旨。二是要对园林植物品种进行合理的搭配,观花的植物应在总体中规划中体现四季有花或月月有花开,观叶的植物要能体现四个季都有不同的风景。三是对植物的品种进行优势互补,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四是要充分利用园林景观的表现手法,体现出独具匠心,如闻香寻源、柳暗花明、隔墙透景等。五是要注重多种类、多层次的表现手法。利用乔、灌、草高低错落配置等表现出远景、近景。六是要对相互搭配的各种植物的生长速度、趋光性、生长强度等生长习性有明确了解,进行搭配时不至于生长成型后造成明显竞争而死亡或替代。
  2、园林设计植物搭配表现手法。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配置。其主要表现手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隐藏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用近景体现远景,让人有看了近处还有看远处的欲望,尤其是运用远见花开却不能见其全貌,闻花香却不知其出处的意境。同时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运用水平与垂直对比法、体形大小对比法和色彩与明暗对比法三种方法。例如在石旁用竹(小石用南天竹)、水边植柳、墙角植梅等。
  二是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杜英、含笑、水杉等杆直乔木树种;有的有一种飘逸的动势,如造型松类、桩景等人造奇型。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有些树木必须是点晴之笔,而有些植物只能作为陪衬或只为绿化添彩;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而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三是节奏感。 节奏有两种,一种是规格化节奏;另一种是自由化节奏。各种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色块植物配置最容易体现出节奏感,这时就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起伏有致,产生节奏感,避免布局严格规律呆板;既要让人不产生视觉审美疲劳,又不能长时间喧宾夺主吸引人的眼球。
  四是层次感。 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略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加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如开花的树种多用红花植物,给人兴奋、向上的激情。
  二、园林设计植物种类的选择
  植物具有生命,园林绿化工程正是应用了不同的园林植物所具有的不同生态和形态特征,放大美学效应。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
  首先,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设计树种,了解树种对水、光、肥的需求,做到适地适树,不能盲目追求植物的好看而不顾气候环境的差异。其次,要对施工區域的土壤进行调查,根据当地的土壤环境条件配植的树种。例如,杜鹃、茶花、红花继木等喜酸性土树种,适于PH值5.5至6.5含铁铝成分较多的土质。而黄杨、棕榈、桃叶珊瑚、夹竹桃、海桐、枸杞等喜碱性土树种,适于PH植7.5至8.5、含钙质较多的土质。第三,要根据树种对太阳光照的需求强度,合理安排配植的用地及绿化使用场所,如有的楼要求夏季能遮住阳光,降温;而秋冬季节又希望能得到阳光的照射,环保节能。第四,要根据环保的要求进行配植的树种。同进,在众多的树木之中,许多树木不光具有一般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分别具有防风、固沙、防火、杀菌、隔音、吸滞粉尘、阻截有害气体和抗污染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地、工厂、矿区、居民区配置树木时,应该根据各个地区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配置适宜的树木。例如,在粉尘较多的工矿附近、道路两旁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应该多配置一些侧柏、龙柏、青桐、槐树、悬铃木等易于吸带粉尘的树木;在排放有害气体的工业区特别是化工区,应该尽量多栽植一些能够吸收或抵抗有害气体能力较强的树木,如广玉兰、夹竹桃、海桐、棕榈等树木。第五,要根据绿地性质进行配置。各街道绿地、庭园绿化中,根据绿地性质,规划设计时选择适当树种。如设计烈士陵园绿化,树木选择常绿树和松、柏类树,在幼儿园绿化设计选择低矮和色彩丰富的树木等。第五,要对植物的生长习性有较深的了解,如生长速度、生长时对光和水的要求,尤其是色块植物,有很多的色块在初植时有较好的效果,时间长了生长势强的植物就逐渐占据了生长势弱的色块;还有浇水时要据不同的树种确定合理的浇水量等。所以在设计时就多考虑这一点。
  三、园林植物搭配方式
  在常见的绿化乔木配置中,一般是以自然式的树木配置方法,多选树形或树体部分美观或奇特的品种,以不规则的株行距配置成各种形式。
  (1) 孤植。单株树孤立种植,一是作为园林中独立的庇荫树,也作观赏用。二是单纯为了构图艺术上需要。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常用于大片草坪上、花坛中心、小庭院的一角与山石相互成景之处。
  (2)丛植。一个树丛由三五株同种或异种树木至八九株树木不等距离的种植在一起成一整体,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务求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表现树种的个体美。
  (3)群植。一两种乔木为主体,与数种乔木和灌木搭配,组成较大面積的树木群体。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为主,具有“成林”。
  (4)带植。林带组合原则与树群一样,以带状形式栽种数量很多的各种乔木、灌木。多应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如用作园林景物的背景或隔离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树屏。
  在绿化工程施工中一般苗木规则式配植方式有行植、正方形栽植、长方形栽植、 三角形种植、环植、带状种植等。
  四、植物配置的掌握要点
  植物配置应注意园林植物的功能;植物高矮顺序与游人视线的关系;植物色彩美与季节的关系和颜色相配的协调性。经过我几年工作实践植物配置在不同地方应注意的掌握要点。一是要求视线比开阔的地段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配置孤植小景观树,在开敞的绿化空间中,更能显示出树形自然形态,与道路绿化带形成不同的景观。地被植物应配置低矮灌木或四季草本花卉、草坪等地被植物。广场绿化应配合广场的主要功能,使广场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二是广场绿地布置和植物配置要考虑广场规模、园林小景、空间尺度,使绿化更好地装饰、衬托广场,改善环境,利于游人活动与游憩。 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绿化风貌与景观特色。三是在主体规划时就要做好园林景观路的布局,且景观路边或自然视线内应选择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合理配置,以反映城市的绿化特点与绿化水平。园林景观路是道路绿化的重点,主干路植物配置要考虑空间层次,色彩搭配,体现城市道路绿化特色。同一条路段上分布有多条绿带,各绿带的植物配置相互配合,使道路绿化有层次、有变化、景观丰富,也能较好地发挥绿化的隔离防护作用。四是花坛布置应选用花期、花色、株型、株高整齐一致的花卉,配置协调。花坛、花境的设计应配置合理、主题突出具有独创性。五是应重点突出园林小品体的主观表达,不宜喧宾夺主,植物的配置以低矮、瘦高为主。如景石旁的矮竹、瀑布旁的藤条等。
   五、植物配置注意事项
  在园林工程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不同植物在一起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互相影响,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乡土树种生命力、适应性强,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大暴发,常绿与落叶树分隔能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单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因此,在配置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的矛盾和优势,加以合理地搭配,使其达到理想效果,以便创造良好的景观。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室内设计的技术不断提高,自然界中的植物景观也大量被引入室内设计中,形成了一种新的园林景观形式—室内植物景观。就是将植物材料应用于住宅等自用建筑空间和宾馆等公共建筑空间中,通过石、池、植物的布置构成室内庭园绿化景观,并适当采用现代化的科学设备,诸如采光、采暖、通风、空调等,创造一个美好的拟自然室内环境,让人感到舒适、雅致、美观。本文就植物景观在室内设计中的意义、应用研究及植物景观的养护与管
期刊
摘要: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不同的地域特征往往造就不同类型的风景园林。纵观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优秀风景园林作品,都体现了基于地域特征的规划设计原则,在尊重不同区域地域特征的过程中,反应了各地域的人文历史、社会属性、自然环境等。本文分析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性的内容,然后详细阐述了基于地域性特征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要点。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地域性;自然;人文  中图分类号:TU986
期刊
摘要:园林绿化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为了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相关单位必须加强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和施工管理工作。本文就主要对园林绿化施工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加强工程的施工管理至关重要,所以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确保绿化工程的质量,使工程能够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