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五个维度

来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委要从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增强组织政治功能、坚定师生政治信仰、提高干部政治能力、涵养校园政治生态等五个维度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其他文献
社区商业是社区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区物业作为社区商业的典型代表,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治理效能进一步凸显.基于党建嵌入社区物业的红色物业实践,深入探讨社区商业治理效能,对推进社区商业高质量发展得出经验启示:通过党建引领有助于强化社区商业的治理效能,要把握社区商业的公益性与营利性的平衡,通过创新来提升社区商业治理效能.
高校辅导员角色紧张是辅导员责任心与多重角色之间的矛盾和张力,主要表现为情绪焦虑、本领不强、疲于应付和动作变形等四种形态.就高校辅导员工作而言,角色紧张的形成原因和应对措施可以从认知和心理层面、技术和能力层面、制度和机制层面入手进行探究.高校辅导员应注重从专门化、专业化、专家化三个维度建构职业理想,引领职业生涯发展,由此对角色紧张问题进行源头治理.
《共产党》月刊为建党而创办,较早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肩负历史大任的中国共产党建党发起人同无政府主义、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基尔特社会主义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统一了建党的理论认识.《共产党》月刊通过构建系统的时空传播网络、运用独特的政治符号和塑造无产阶级政党的媒体形象,比较完整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改造中国的经济与政治、谋求中国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与振兴以及追寻人类共产主义事业的使命.
文化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延边地区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村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而乡村振兴战略,将为二者的融合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与行动遵循.本文从文化观光旅游产品、现代生态农业培育技术及其产品市场发展等方面,对万宝镇的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生态农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展开剖析,探寻了两大重点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实现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和解决路径,期望能够为延边地区乡村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提供参考,努力构建延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新局面.
通过分析敦化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现状,讨论敦化市医药健康产业化创新发展遇到的障碍,提出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而为上层决策提供一定的支持.
基于Y染色体STR(Y-STR)多态性的男性家系排查技术帮助全国各地破获了诸多冷案积案.然而对于出现明显降解的生物检材,或因检出Y-STR基因座数量过少而无法开展有效排查.STRSeqTyperY68男性家系精细化排查试剂盒,定位于二代测序技术,利用MiSeq FGx二代测序平台可单管实现52个单拷贝Y-STR基因座、6个二拷贝Y-STR基因座、1个三拷贝Y-STR基因座和1个性别判定基因座的分型检测,并能同时支持STR长度和/或序列多态分型,全部基因座扩增子长度在350bp以下,且其中62个不大于300
情与理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两个紧密相关的要素.构建情理交融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思想政治教育情理交融内蕴情感激发型、理性主导型、情理渗透型等模式,有着“以情引理—以情辅理—以情通理”“以理育情—以理导情—以理制情”“理中蕴情—情中含理—情理交融”等表现形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情理交融的实现,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情理交融的渠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情理交融功能的互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情理交融的合力.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的百年发展历程启示我们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要继续推进爱国主义新发展,就要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爱国主题,同时实现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有机结合,并且把爱国主义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相统一,从而增强新时代爱国主义凝心聚力的作用,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奋斗的动力和信心.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与伟大建党精神也应运而生.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厚重的理论、历史和现实根基,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从让人在惯常的接受方式中受到教育、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气候和好生态、吸引学生主动靠近和自动连接三个方面,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如何存在、作用如何发挥、力量聚焦何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发,为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实践中发挥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拓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时代资源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