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对策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OHUA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因而受到许多教者的关注。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主要还是具体形象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更应该注重提问方法的运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呢?
  一、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设计问题
  1.通过“模糊点”设计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有一些容易与其他内容相混淆的知识,对这些模糊点必须予以澄清。而设计恰当的问题进行提问,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如果教师引导不当,学生就容易把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弄混,针对这个“模糊点”,可以设计这样两个问题:(1)为什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呢?(2)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
  2.抓住“盲点”设计问题
  盲点是在正常思维中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实际运用中又往往会影响学生正确思维的问题。盲点一般不被人注意,教师应设计恰当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盲点。如教学《质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时,当学生明白“质数、合数》的概念后,可以提问:“1是什么数?”部分学生很快回答“1”是质数。这时再问:“1除了它本身有没有别的约数?”学生很快就判断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就把学生容易忽视的盲点抠了出来,使学生拓展了思维的广度。
  3.抓住“发散点”设计问题
  发散性设问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指对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正面和反面去多途径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数学知识的方法,思维的方向由一点发散出去,不断扩至各种渠道、各个侧面、各个角度,以求问题得到灵活解决。如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如果教师把这一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也能接受,但只是机械地理解。而利用发散性思维,效果就大不一样。如( )÷9=5…( ),要求学生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引导学生思考:先填哪个括号?为什么?在不知道被除数的情况下,余数有几种可能?最大填几?为什么?在多种答案中巩固所学知识之后,在做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小于除数的数都可以作为余数,在巩固中将旧知逐步延展和深化,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以多种方法保证提问的可接受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好问题是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提问的前提,要使提问收到较好的效果,还必须讲究提问的技法,掌握多种提问方法。
  1.以迁移法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数学知识结构严谨,系统性强,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要素、相近的题情境和相似的思维方式,只要找到具有沟通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就能有效促进知识的迁移。这种由浅入深、以旧引新的提问方式,称为迁移法,是数学常用的提问策略之一。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了用割补法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策略,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解决问题。
  (1)分别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那么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能否拼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怎样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3)动手测量数据,填写操作实验报告,找出求三角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在运用迁移法提问时,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渗透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迁移类推作好充分的铺路搭桥准备工作,沟通所搭的路与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路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学习数学的策略经验。
  2.以分合法将问题分解组合、逐个突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再综合解决大问题,这种提问方法称为分合法,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提问方法。提问设计的组合要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使问题的范围大小、难易繁简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3.以变化法改变提问方式
  提问要灵活,改变提问的角度与方式很多,有直问与曲问、宽问与窄问、明问与暗问、正问与反问等。有人称之为“变式提问法”。例如,直问“长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曲问“量一量长方体的每一条棱,如何分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宽问“长方体有什么特点”,暗问“用小棒作长方体的棱,用橡皮泥作长方形的顶点,搭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怎样选用小棒”,反问“如果有4种长度不同的小棒搭出的立体,能不能叫长方体”。有这样一道题:从甲地到乙地,客车要10小时,从乙地到甲地,货车要15小时。现在客货两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原问:“经过几小时可以相遇”。笔者认为可以改为“当相遇时客车行了几小时”。同样的问题,改变一下提问方式,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灵活性。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上进行变革,由原来的接受性学习转向以探究活动为主的自主性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接受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认识活动的
“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各个专业的基础课程与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十分必要又十分重要。但职业院校学生对网 络的了解仅限于表面,且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律性不高,因此教
现代社会需要品德良好、心理健康的人,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需要从小养成。小学品德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联系密切,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育人实效。品德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情感健康、意志健全、人际关系良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健康的人。把品德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机整合,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
【正】 现代汉语中的动词(V)经常充当名词(N)的定语,组成一种“V的N”偏正构造。然而这种偏正构造至今没有得到比较详尽的分析,这显然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使用它。本文拟根
【正】 作为伟大的作家、文艺批评家,革命文艺运动的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留下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固然包涵着作家的政治观、哲学论、社会经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文章的阅读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学生的听话、说话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无
【正】 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流行较广、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这个学派的一些著名代表以“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者”自居,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和革
跨文化交流能力是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重要素养。该文在考查我国院校跨文化教材的基础上,探讨跨文化交流教材建设的一些思路和理念,以期对大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有所裨益。
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基础知识,训练技巧的同时,通过学生的看、想、说、做等,训练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
完美的教学,应该是真情与智慧的交融,课堂中唯有涌动着生命的激情,教学才可能唤醒孩子们心中热爱与柔情、眷恋与期待、庄严与圣洁的情感。在《向命运挑战》的课堂上,我与孩子们一起感受着霍金那飞扬的生命激情,沐浴着生命之美的光辉,浓情漫溢的课堂成了我和孩子们共享的绿意葱茏的心灵花园。  《向命运挑战》讲述的是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霍金的故事。他身患绝症,却靠着顽强的意志同病魔作斗争并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最终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