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黄金作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过去的10年中,黄金也因年均50%的涨幅而受到众多投资者的亲睐。随着我国黄金市场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一项新兴的创新金融工具——黄金租赁业务也悄然起色,逐渐成为了黄金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通过从国内外黄金租赁市场的对比分析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了我国黄金租赁市场的发展问题和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目前的市场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国内外黄金租赁市场的对比分析
(一)国内外黄金租赁市场发展的历史进程
黄金租赁业务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的一项新兴业务,具体是指在约定的期限内,借出方将自有黄金租借给借入方使用,借入方向借出方支付利息,到期归还租借的黄金的行为。世界上最早的黄金租赁业务发生在1988年,加拿大皇家银行等3家银行与美国一家黄金矿山公司之间叙做了一笔总量为30吨实物金的黄金租赁业务,该笔交易为国际黄金租赁市场的建立拉开了序幕。国际黄金租赁市场发展至今,无论在市场规模、参与主体以及定价模式都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已经成为全球黄金市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最早的黄金租赁业务可以追溯到1989年,由中国工艺美术总公司牵头,在国家轻工业部出局担保的情况下,组织国内部分大型黄金首饰生产企业向央行租借黄金。但是真正意义上的黄金租赁市场的建立是在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后发展起来的。2005年3月,中国金币总公司与中国银行签订了金额为800千克的黄金租赁合同,成为我国首笔商业银行与企业的黄金租赁业务。此后随着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黄金租赁市场也迎来了蓬勃的发展。从表1中可以看出,从2008年到2011年我国黄金租赁市场交易量从73.99增长了四倍,市场规模的不断增长不仅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新的金融工具。
(二)国内外黄金租赁市场的特征比较
尽管我国黄金租赁市场发展很快,但是与国际黄金租赁市场相比仍处于一个年轻的阶段,在定价机制、参与主体以及发展规模上具备不同的表现特征。
首先,在定价方面,国际黄金租赁市场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原来的银行和企业单方面协议基础上,形成了一个连续有效的黄金租借利率(Gold Lease Rate)作为定价基础。这个作为黄金租赁市场的核心指标是由伦敦黄金协会每日通过KITCO网站公布,其计算方法的是采取伦敦银行同业拆解利率与黄金远期升水GOFO(Gold Forward Offered Rates)的差额。这种定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黄金的货币属性,因为假设黄金的借入方期望能够通过黄金租赁来获得货币融资需求,那么其必然会通过黄金远期阿交易来规避租借期内金价波动的风险,因此避免了投资者实现黄金租赁与货币之间的跨市套利交易。而我国黄金租赁市场的利率目前是由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成本核算并结合企业情况协商定价,缺乏一个完善的定价机制和流动性的市场。
其次,在参与主体方面,国际黄金租赁市场的参与主体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企业机构,而我国黄金租赁市场的参与主体只有部分商业银行和企业,参与主体相对单一。根据上海金交所统计,目前开办黄金租赁业务的商业银行共9家,这与国际黄金租赁市场的参与银行相比可谓是凤毛麟角。同时,可与银行进行黄金租赁业务的企业也有较高的准入门槛,企业必须在实际经营中生产、加工或使用黄金才能够与银行在金交所完成黄金租赁的交割。
最后,在市场规模上,我国的黄金租赁市场与国际黄金租赁市场相比也略显单薄。由于我国可以开展该业务的商业银行自身的黄金存量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市场需求,即便是获得黄金进口许可权的四大国有银行每年的也受到黄金进口配额限制,因此能够提供黄金租赁市场的实物黄金十分有限。相较而言,国际黄金租赁市场因其背后有中央银行的巨额的黄金储备支撑,因此市场空间相对更加广阔。
因此,从国内外黄金租賃市场的不同表现特征可以看出,我国黄金租赁市场与国际黄金租赁市场相比,缺乏完善的定价机制、参与主体单一、市场规模较小。如果未来要积极发展我国黄金租赁市场,那么势必要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
二、我国发展黄金租赁市场的必要性分析
(一)我国发展黄金租赁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价值
第一、黄金租赁业务能够帮助产金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言“黄金天然是货币”,黄金的金融属性使得企业可以将黄金租赁业务作为融资的新渠道。在国际黄金租赁市场上,矿业公司是黄金租赁的重要参与者。对于矿业公司而言,由于黄金开采项目建设初期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因此现金周转压力会比较大。而黄金租赁业务可以将企业未来的年产量通过当期租入黄金的方式提前销售,帮助企业提前获取初期资金,到期时企业只要将开采的黄金归还银行并支付租赁利息即可。在成本比较上,黄金租赁的利率普遍比银行贷款利率低20%到30%,为产金企业有效节约了资金成本。
该项业务对于我国的矿业发展非常有益。根据中国黄金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黄金产量达到428吨,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第一,矿产企业的日益扩张的生产规模使得企业需要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因此,黄金租赁业务对于产金企业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第二、黄金租赁业务能够为用金企业规避市场风险,实现套期保值的效果。近年来兴起的“抢金热”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到黄金加工、销售的行业,但是在实际经营中,不少金店可能因为往往出现销量大却收益薄甚至亏损的危机。原来对于黄金加工销售企业而言,从采购原材料到成品销售往往需要经过一个月的周期,在这期间如果金价下跌,那么黄金成本的销售价格将跟随金价下调,一旦金价下跌幅度过大甚至于出现销售价低于成本价的局面。为了避免价格波动而导致的损失,诸如老凤祥、老庙、周大福等大金店过去会通过黄金期货或金交所的T+D交易来进行套保,而黄金租赁业务的兴起使得用金企业增加了新的套期保值的渠道。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通过向银行租入黄金作为原材料使用,而到期将销售款到现货市场购买黄金归还银行,这样即可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提前规避市场风险,实现套期保值的效果。 第三、黄金租赁业务还能成为其他企业增加融资的新渠道。与产金和用金企业不同,其他企业叙做黄金租赁业务主要是希望能够获得更低的融资利率或者是增加融资渠道。随着我国利率市场的完善和发展,目前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外还进行债券发行、IPO等直接融资方式。但是如果将黄金租赁业务和黄金远期业务组合,即可为企业增加了一种全新的融资渠道。由于黄金流动性较好,企业可以在租借黄金的当天将黄金在现货市场上抛售即可获得货币资金使用,同时只要在当日与银行叙做一笔金额相同的黄金远期交易即可避免租借期内黄金波动的价格风险。这种方式与向银行贷款或者发行债券相比,融资成本更低、流程更短,因此对企业吸引力更大。
(二)我国发展黄金租赁市场对金融体系的重要性
第一、对于中央银行而言,黄金租赁业务不仅帮助其盘活了国家黄金储备,实现了增值保值的功能,还能成为央行调控黄金市场的有效手段。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全球黄金储备共计31913.3公吨,其中我国黄金储备达到1054.1公吨,占总储备的1.2%,如果能够将部分储备投入黄金租赁市场将减轻央行管理黄金储备的压力,有效增值保值。同时,央行还可以通过黄金租赁业务作为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对国内的黄金价格进行管理。如20世纪90年代西方各国央行就借助黄金租赁业务将自身黄金储备通过黄金租借的方式投入市场后进行抛售,联合打压了黄金现货价格。在我国,由于目前国内黄金与国际黄金市场尚未完全流通,因此常常存在境内外黄金价格的差异。如2013年4月,一方面国际金价暴跌,而另一方面国内却出现了”中国大妈购金潮“,使得国内实物黄金缺货,境内外黄金基差高达10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央行能将黄金储备租借给市场,就能在不减少我国黄金储备的前提下,有效缓解境内黄金溢价的局面,达到调控市场的作用。
第二、黄金租赁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中间业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金融全球化、金融机构服务综合化、金融产品多元化的形势下,面对金融管制的放松和交易成本的降低,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产品不断受到公司股票、私人养老金、共同基金、私人信托投资和私人人寿保险等新产品的挑战,过去那种依靠存款来发放贷款的固有盈利模式开始逐渐弱化。在新的金融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要获得稳步发展,必须通过金融产品创新,产品结构转型,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业务来提高整体规模和利润收入。而黄金租赁业务作为一项创新业务,属于银行轻资本、高收益的表外业务,能够为商业银行带来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
因此,结合国际黄金租赁业务的开展情况,笔者认为发展黄金租赁市场无论对于我国金融市场还是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都具备积极的意义。
三、政策建议
(一)放宽叙做黄金租赁业务的准入门槛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以企业是否拥有黄金实需背景来作为开展黄金租赁业务的标准,但是从商业银行风险角度上看,只要企业在租借黄金期间能够锁定归还黄金的成本,对于银行的风险与普通贷款无异,因此完全可以将通过商业银行已经完善的授信风险管理体系来确定是否为其开办黄金租赁业务,过度考量实需背景对于商业银行的業务发展和风险管理并无过多意义。
从我国黄金租赁市场的发展来看,适度增加市场参与者并不会带来金融系统风险,反而有利于催生人民币黄金远期等衍生品,完善我国黄金租赁利率定价机制,间接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一个强有效的市场下,剔除交易成本和效率的干扰因素,投资者通过黄金租赁和黄金远期组合获得的融资成本应该与在货币市场上获得的融资成本相同,因此取消黄金实需背景的限制,能够完善我国黄金租赁市场的定价和以人民币定价的黄金远期产品。
(二)推动央行积极参与黄金租赁市场
一方面,目前我行黄金租赁市场发展的短板在于实物黄金存量不足,而央行雄厚的黄金储备如果能够投入市场将有效提供市场流动性,做大市场规模有利于市场的发展。同时,央行也可为我国黄金储备实现增值保值的作用。另一方面,央行也可借助黄金租出和回购的方式,调控国内黄金市场,甚至于还可以通过将黄金租赁给商业银行,再投放市场抛售的方式,来吸收或投入货币供应量,起到公开市场操作的效果。
(三)加强市场发展的规范和行业指导
在做大市场规模,增加参与者结构的同事,也要建立完善的各项监管机制。如人民银行、银监会应加强对商业银行开展黄金租赁业务的定价指导和管理规定,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上海金交所也应该加强系统建设,对黄金租赁市场的发展做好及时的信息披露,加强库存管理。
参考文献:
[1]2010年中国黄金市场报告
[2]2011年中国黄金市场报告
[3]陈煜明.中国发展黄金租赁业务的分析,黄金市场,2010年第3期第31卷
[4]杜丽丽.黄金租赁与融资和避险
(责任编辑:张彬)
一、国内外黄金租赁市场的对比分析
(一)国内外黄金租赁市场发展的历史进程
黄金租赁业务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的一项新兴业务,具体是指在约定的期限内,借出方将自有黄金租借给借入方使用,借入方向借出方支付利息,到期归还租借的黄金的行为。世界上最早的黄金租赁业务发生在1988年,加拿大皇家银行等3家银行与美国一家黄金矿山公司之间叙做了一笔总量为30吨实物金的黄金租赁业务,该笔交易为国际黄金租赁市场的建立拉开了序幕。国际黄金租赁市场发展至今,无论在市场规模、参与主体以及定价模式都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已经成为全球黄金市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最早的黄金租赁业务可以追溯到1989年,由中国工艺美术总公司牵头,在国家轻工业部出局担保的情况下,组织国内部分大型黄金首饰生产企业向央行租借黄金。但是真正意义上的黄金租赁市场的建立是在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后发展起来的。2005年3月,中国金币总公司与中国银行签订了金额为800千克的黄金租赁合同,成为我国首笔商业银行与企业的黄金租赁业务。此后随着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黄金租赁市场也迎来了蓬勃的发展。从表1中可以看出,从2008年到2011年我国黄金租赁市场交易量从73.99增长了四倍,市场规模的不断增长不仅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新的金融工具。
(二)国内外黄金租赁市场的特征比较
尽管我国黄金租赁市场发展很快,但是与国际黄金租赁市场相比仍处于一个年轻的阶段,在定价机制、参与主体以及发展规模上具备不同的表现特征。
首先,在定价方面,国际黄金租赁市场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原来的银行和企业单方面协议基础上,形成了一个连续有效的黄金租借利率(Gold Lease Rate)作为定价基础。这个作为黄金租赁市场的核心指标是由伦敦黄金协会每日通过KITCO网站公布,其计算方法的是采取伦敦银行同业拆解利率与黄金远期升水GOFO(Gold Forward Offered Rates)的差额。这种定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黄金的货币属性,因为假设黄金的借入方期望能够通过黄金租赁来获得货币融资需求,那么其必然会通过黄金远期阿交易来规避租借期内金价波动的风险,因此避免了投资者实现黄金租赁与货币之间的跨市套利交易。而我国黄金租赁市场的利率目前是由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成本核算并结合企业情况协商定价,缺乏一个完善的定价机制和流动性的市场。
其次,在参与主体方面,国际黄金租赁市场的参与主体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企业机构,而我国黄金租赁市场的参与主体只有部分商业银行和企业,参与主体相对单一。根据上海金交所统计,目前开办黄金租赁业务的商业银行共9家,这与国际黄金租赁市场的参与银行相比可谓是凤毛麟角。同时,可与银行进行黄金租赁业务的企业也有较高的准入门槛,企业必须在实际经营中生产、加工或使用黄金才能够与银行在金交所完成黄金租赁的交割。
最后,在市场规模上,我国的黄金租赁市场与国际黄金租赁市场相比也略显单薄。由于我国可以开展该业务的商业银行自身的黄金存量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市场需求,即便是获得黄金进口许可权的四大国有银行每年的也受到黄金进口配额限制,因此能够提供黄金租赁市场的实物黄金十分有限。相较而言,国际黄金租赁市场因其背后有中央银行的巨额的黄金储备支撑,因此市场空间相对更加广阔。
因此,从国内外黄金租賃市场的不同表现特征可以看出,我国黄金租赁市场与国际黄金租赁市场相比,缺乏完善的定价机制、参与主体单一、市场规模较小。如果未来要积极发展我国黄金租赁市场,那么势必要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
二、我国发展黄金租赁市场的必要性分析
(一)我国发展黄金租赁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价值
第一、黄金租赁业务能够帮助产金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言“黄金天然是货币”,黄金的金融属性使得企业可以将黄金租赁业务作为融资的新渠道。在国际黄金租赁市场上,矿业公司是黄金租赁的重要参与者。对于矿业公司而言,由于黄金开采项目建设初期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因此现金周转压力会比较大。而黄金租赁业务可以将企业未来的年产量通过当期租入黄金的方式提前销售,帮助企业提前获取初期资金,到期时企业只要将开采的黄金归还银行并支付租赁利息即可。在成本比较上,黄金租赁的利率普遍比银行贷款利率低20%到30%,为产金企业有效节约了资金成本。
该项业务对于我国的矿业发展非常有益。根据中国黄金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黄金产量达到428吨,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第一,矿产企业的日益扩张的生产规模使得企业需要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因此,黄金租赁业务对于产金企业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第二、黄金租赁业务能够为用金企业规避市场风险,实现套期保值的效果。近年来兴起的“抢金热”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到黄金加工、销售的行业,但是在实际经营中,不少金店可能因为往往出现销量大却收益薄甚至亏损的危机。原来对于黄金加工销售企业而言,从采购原材料到成品销售往往需要经过一个月的周期,在这期间如果金价下跌,那么黄金成本的销售价格将跟随金价下调,一旦金价下跌幅度过大甚至于出现销售价低于成本价的局面。为了避免价格波动而导致的损失,诸如老凤祥、老庙、周大福等大金店过去会通过黄金期货或金交所的T+D交易来进行套保,而黄金租赁业务的兴起使得用金企业增加了新的套期保值的渠道。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通过向银行租入黄金作为原材料使用,而到期将销售款到现货市场购买黄金归还银行,这样即可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提前规避市场风险,实现套期保值的效果。 第三、黄金租赁业务还能成为其他企业增加融资的新渠道。与产金和用金企业不同,其他企业叙做黄金租赁业务主要是希望能够获得更低的融资利率或者是增加融资渠道。随着我国利率市场的完善和发展,目前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外还进行债券发行、IPO等直接融资方式。但是如果将黄金租赁业务和黄金远期业务组合,即可为企业增加了一种全新的融资渠道。由于黄金流动性较好,企业可以在租借黄金的当天将黄金在现货市场上抛售即可获得货币资金使用,同时只要在当日与银行叙做一笔金额相同的黄金远期交易即可避免租借期内黄金波动的价格风险。这种方式与向银行贷款或者发行债券相比,融资成本更低、流程更短,因此对企业吸引力更大。
(二)我国发展黄金租赁市场对金融体系的重要性
第一、对于中央银行而言,黄金租赁业务不仅帮助其盘活了国家黄金储备,实现了增值保值的功能,还能成为央行调控黄金市场的有效手段。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全球黄金储备共计31913.3公吨,其中我国黄金储备达到1054.1公吨,占总储备的1.2%,如果能够将部分储备投入黄金租赁市场将减轻央行管理黄金储备的压力,有效增值保值。同时,央行还可以通过黄金租赁业务作为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对国内的黄金价格进行管理。如20世纪90年代西方各国央行就借助黄金租赁业务将自身黄金储备通过黄金租借的方式投入市场后进行抛售,联合打压了黄金现货价格。在我国,由于目前国内黄金与国际黄金市场尚未完全流通,因此常常存在境内外黄金价格的差异。如2013年4月,一方面国际金价暴跌,而另一方面国内却出现了”中国大妈购金潮“,使得国内实物黄金缺货,境内外黄金基差高达10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央行能将黄金储备租借给市场,就能在不减少我国黄金储备的前提下,有效缓解境内黄金溢价的局面,达到调控市场的作用。
第二、黄金租赁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中间业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金融全球化、金融机构服务综合化、金融产品多元化的形势下,面对金融管制的放松和交易成本的降低,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产品不断受到公司股票、私人养老金、共同基金、私人信托投资和私人人寿保险等新产品的挑战,过去那种依靠存款来发放贷款的固有盈利模式开始逐渐弱化。在新的金融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要获得稳步发展,必须通过金融产品创新,产品结构转型,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业务来提高整体规模和利润收入。而黄金租赁业务作为一项创新业务,属于银行轻资本、高收益的表外业务,能够为商业银行带来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
因此,结合国际黄金租赁业务的开展情况,笔者认为发展黄金租赁市场无论对于我国金融市场还是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都具备积极的意义。
三、政策建议
(一)放宽叙做黄金租赁业务的准入门槛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以企业是否拥有黄金实需背景来作为开展黄金租赁业务的标准,但是从商业银行风险角度上看,只要企业在租借黄金期间能够锁定归还黄金的成本,对于银行的风险与普通贷款无异,因此完全可以将通过商业银行已经完善的授信风险管理体系来确定是否为其开办黄金租赁业务,过度考量实需背景对于商业银行的業务发展和风险管理并无过多意义。
从我国黄金租赁市场的发展来看,适度增加市场参与者并不会带来金融系统风险,反而有利于催生人民币黄金远期等衍生品,完善我国黄金租赁利率定价机制,间接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一个强有效的市场下,剔除交易成本和效率的干扰因素,投资者通过黄金租赁和黄金远期组合获得的融资成本应该与在货币市场上获得的融资成本相同,因此取消黄金实需背景的限制,能够完善我国黄金租赁市场的定价和以人民币定价的黄金远期产品。
(二)推动央行积极参与黄金租赁市场
一方面,目前我行黄金租赁市场发展的短板在于实物黄金存量不足,而央行雄厚的黄金储备如果能够投入市场将有效提供市场流动性,做大市场规模有利于市场的发展。同时,央行也可为我国黄金储备实现增值保值的作用。另一方面,央行也可借助黄金租出和回购的方式,调控国内黄金市场,甚至于还可以通过将黄金租赁给商业银行,再投放市场抛售的方式,来吸收或投入货币供应量,起到公开市场操作的效果。
(三)加强市场发展的规范和行业指导
在做大市场规模,增加参与者结构的同事,也要建立完善的各项监管机制。如人民银行、银监会应加强对商业银行开展黄金租赁业务的定价指导和管理规定,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上海金交所也应该加强系统建设,对黄金租赁市场的发展做好及时的信息披露,加强库存管理。
参考文献:
[1]2010年中国黄金市场报告
[2]2011年中国黄金市场报告
[3]陈煜明.中国发展黄金租赁业务的分析,黄金市场,2010年第3期第31卷
[4]杜丽丽.黄金租赁与融资和避险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