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17日傍晚,在哈瓦那国家饭店停车场,奥斯雷瓦尔·塞来斯坐在车里等朋友。他刚买了一辆银灰色的吉利轿车,“在哈瓦那,有很多人都开吉利,我们的警车,还有一些政府用车,也都是吉利。你们中国车性能挺好的,价格也不太离谱。”
国家饭店旁边的海滨大道上,各色老爷车与奥迪、吉利、标致等进口新车“竞速”,川流不息,点亮了哈瓦那的夜色。
半个多月前,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在哈瓦那举行特别会议,通过新的外国投资法案,包括中国的吉利公司在内的外国公司看到大规模投资古巴的可能性。
对正在进行“经济更新”的古巴而言,新投资法的颁行,标志着“经济模式现代化”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古共中央机关报《格拉玛报》总编辑拉萨罗·巴雷多·麦地一直关注新法。他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说,新法取代1995年实行的第77号法律,“现在看来,第77号主要对外资开放旅游业等有限的经济领域,很不完善。”这次通过新法,古巴鼓励外国投资者积极参与农业、工业、旅游、生物技术、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建设,“承诺向外资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和法律保障,外资是发展古巴经济有益的补充,这一点全体古巴人都达成共识,新法很快生效,我们不会再变了。”实现吸引外资每年增长
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多次强调,新外国投资法案对古巴经济“至关重要”。3月29日,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召开特别会议,批准该法案。
自劳尔2008年上任后,推行经济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古巴共产党在2011年4月第六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经济社会政策方针草案》,内容涉及裁撤国有部门岗位、削减补贴、鼓励私营经济、赋予国有企业更多自主权、鼓励外国投资和削减国家开支等313项措施。
“我们正在经济更新,但再好的政策,实施起来需要一个过程。”拉萨罗说。
2013年古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2.7%,低于3.6%的预期目标。2014年这一数字预期为2.2%。
古巴分管经济的部长会议副主席马里诺·穆里略在特别会议上承认,古巴近几年经济增长幅度低于预期,由此希望外国投资者在所有经济领域投资。他表示,过去十年,古巴经济增速约为1.8%,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平均每年增长13%,低于拉美地区平均水平。政府希望通过新法案,实现吸引外资每年增长20%~25%,GDP增速提升至5%~7%之间的目标。
根据新法案,古巴政府将为外国投资者提供税收和财政等多项优惠举措,同时在法律上保障其资金安全。
古巴《起义青年报》报道说,外资将以合资企业、签署国际经济合作项目或纯外资企业的形式得到批准。
按照新法,在国外居住和拥有资产的自然人和法人(包括在国外居住的古巴人)都可以在古巴投资;实行更具弹性的海关程序和税收优惠,对于合资企业、合伙企业中的外资,免征前8年的税收,8年之后所征税率为现行税率30%的一半即15%,如果投资者把前8年的收入用于再投资则不需要纳税;不过,外商独资企业不能自动获得上述税收减免资格,须经政府审批。
古巴外贸和外国投资部部长罗德里戈·马尔米耶卡·迪亚斯说,为保证经济发展,古巴每年需要20亿到25亿美元的外国投资。
古巴从2010年起就没有公布过外国投资数据,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一数额至多为每年数亿美元。《格拉玛报》曾在2009年12月透露,受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困境和美国制裁影响,当年国内外资企业从314家减少到258家。
“我们还没有看到新法的正式条文,但媒体都披露了一些重点内容,确实比1995年那个进步多了。当时,对投资方身份和投资领域的限制条件较多,税率也很高,其实没什么吸引力。而且具体实施起来,政策还总有变化,让外资担心。这次应该是个全面的更新。古巴需要外资来提振经济。”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徐世澄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5年前,我们来到哈瓦那,开了一个食品加工厂,手续非常繁琐,而且,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吧,跟当地公务机关的沟通也不顺畅,甚至我认为一些缴税政策都很混乱。”法国商人雷斯顿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在古巴的生意艰难维持,但收获了一份爱情,所以坚持到今天,他期待新投资法能为企业带来机遇。
据雷斯顿了解,按照新法,外企仍不能直接聘用古巴员工,而需经过古巴人力资源代理公司,类似陈规会令他感到不便,“他们派人,我的自主权就少,会存在问题。”
人才难得。奥斯雷瓦尔·塞来斯经营一家西班牙菜餐厅,家境殷实,交际广泛。“我的一些朋友在外国公司打工,他们会外语,很有才华,也有机会出国,我很羡慕。”现在,他经常开着新吉利,拉着朋友去兜风。
据相关媒体报,自2008年进入古巴市场后,中国吉利汽车已占有一席之地,古巴政府每年计划进口的新车中50%以上都是吉利;吉利正在洽谈在哈瓦那建全国第一家吉利品牌专修店事宜,还打算开设工厂,辐射拉美。
“按照我们的规定,新法律从开会通过到生效,要有90天周期。但一些规模大的外资早就从不同渠道获悉了新法主要内容,他们应该受益很大。” 《格拉玛报》总编辑拉萨罗·巴雷多·麦地那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设立特区也好,今天出台新投资法案也好,都是古巴更新经济模式的一部分,是我们积极的发展措施,而不是像一些西方媒体说的,古巴在全球经济孤立下、压力下的不得已之举。”
新外国投资法案也为马里埃尔特区发展奠定法律基础。“这次新投资法出台,更加有利于特区发展。”拉萨罗对本刊记者说。
马里埃尔地区距哈瓦那45公里,正在建设的特区深水港离美国迈阿密只有360多公里。几年前,外媒就风传古巴政府会把马里埃尔作为“中国式特区”试点开放。把去年9月,劳尔·卡斯特罗签署法令,决定在此建立首个发展特区。 据《格拉玛报》报道,占地约465.4平方公里的马里埃尔特区将通过引进外资,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约化,加强古巴企业在生物制药、可再生能源和电信等领域的竞争力,并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今年1月27日,马里埃尔发展特区一期集装箱货运码头正式启用,劳尔·卡斯特罗和出席第二届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首脑会议的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共同为仪式剪彩。
拉萨罗也参加了剪彩仪式,“马里埃尔港地理位置优越,将成为古巴对外贸易的主要进出港,引起世界关注。”
特区码头计划耗资9.57亿美元,其主要投资者就是巴西奥德布莱切特集团。
巴西是古巴主要商业伙伴。巴西出口投资促进署驻哈瓦那代表伊波利托·罗查表示,最近5年来,巴西与古巴贸易额增长了9.2%。巴西400多家公司参与了集装箱码头项目,已向古巴出口商品和服务超过4亿美元。鉴于“古巴政府严格履行还款承诺”,巴西公司对该项目抱有热情和信心。
由32家企业组成的巴西代表团近日将访问古巴,谈论在马里埃尔发展特区开展合作的前景。来访企业从属于食品、建筑、药品、机械设备以及石油勘探等。
“我在古巴已经三年了,去年去过一次特区。据我所知,巴西、智利、委内瑞拉等国与古巴都有很好的合作,我们是拉美兄弟,巴西的食品和医药的投资比重很大。特区如果全面开放的话,合作会更加深入。”巴西驻古巴记者帕特里奥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但时至今日,特区项目审批仍在缓慢进行。“他们的经济更新计划很庞大,已经启动,就非常不容易了,你应该习惯古巴改革初期的速度。”帕特里奥感叹道。
据《古巴辩论》网站4月11日报道,特区办公室主任安娜·特蕾莎·伊加萨表示,特区办正协助一些外国投资商完善项目可行性研究,力争在今年6月底之前使一部分项目完成申请文件递交,继而启动项目审批程序,并争取在2014年下半年实现投资。
目前约有15个项目申请的前期准备工作取得较大进展,意向投资者主要来自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中国和巴西。从行业来看,外资最感兴趣的领域为传统制造业、农业食品加工业、生物技术和物流。
任何有意向的公司可先到特区网站上查询投资资格要求和优惠政策,之后可向特区办发送邮件,提交相关资料和意向书。
伊加萨还重点介绍了特区用工制度:取消劳动者工资级别,在考虑本地区和古巴本国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情况下,由投资商与国营劳务派遣中介公司通过协商,确定聘用人员工资金额。中介公司不再强调赢利的职能。投资商支付给中介公司的员工工资,20%留作中介公司经营费用,其余80%折算成古巴比索付给劳动者。“在古巴完成货币并轨之前,特区内按照1美元兑换10古巴可兑换比索(CUP)的汇率折算,政府即将发布公告宣布相应的法规。”她特别解释说。
古巴现行两套货币体系。一种是古巴比索,中国人俗称土比,这是普通古巴人领取工资、生活消费使用的主要货币。大部分古巴人的月收入在400至500土比。另一种是可兑换比索,也就是外汇券,俗称红比,这是外国人在古巴消费的主要货币。
双币制令几乎每个初到古巴的外国人头疼,不知该如何花钱。这也是劳尔政府的改革重点之一。“双币制阻碍了古巴经济的发展,肯定要取消。这已经被写进《纲要》中。”古巴政府智囊、古巴经济学家与会计师协会的主席普里多·喀塔苏斯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据我所知,特区码头运营很好。目前停靠哈瓦那港口的航班已逐渐迁至马里埃尔港。”拉萨罗说。
今年1月25日,码头迎来首条货船。该船属于克罗利海运公司,从美国弗罗里达出发,运载鸡肉来古巴。用3个小时完成了共500个标准箱的卸货工作。
美国驻古巴办事处大楼,外观雄伟,就在哈瓦那著名的海滨大道上。“几年前,大楼门口经常有人游行,抗议美国。但现在,大楼正前方,专门为游行队伍设置的小广场实际上都废弃了。”哈瓦那居民桑切斯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很多古巴人都有“美国亲戚”。据路透社报道,海外古巴公民人数大约200万,每年向古巴亲人汇款超过10亿美元。这是古巴外汇收入重要来源之一。
去年以来,美古关系开始出现缓和迹象。7月,美古恢复对话。12月,两国元首在南非政府为前总统曼德拉举行的大型官方追悼活动上公开握手。有观点称,一旦美国解除封锁,马里埃尔发展特区将成为“很有弹力的跳板”。
欧盟是古巴第二大贸易伙伴、主要外资来源,每年有数十万欧洲游客到古巴旅游。欧盟与古巴已就启动政治谈判达成一致。
4月12日,在哈瓦那,法国外长洛朗·法比尤斯与劳尔·卡斯特罗的手握在一起。作为31年来访问古巴的法国最高级官员,法比尤斯此行显示法国乃至欧洲与古巴的关系迅速改善。
法国是巴黎俱乐部与古巴恢复债务谈判的领衔国家。巴黎俱乐部由19个全球最富裕国家组成,专门协调负债国和债权国之间的债务安排、谈判等。据报道,巴黎俱乐部和古巴之间的谈判于2000年中断。欧盟自2008年取消对古巴制裁后,今年2月又同意启动与古巴的谈判,以增强贸易、投资和对话。
“我们希望将双边关系在文化、教育、经济和政治领域推进。”法比尤斯告诉媒体记者,与劳尔的长谈涉及政治、人权、改革等问题,“在一些特定问题上观点的确不同,但不会阻止我们交换观点。”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古巴举行拉美国家首脑会议,巴西和墨西哥分别增强在古巴的存在。法国寻求扩展与拉丁美洲的关系,视古巴为这一地区的重要角色。
根据法国政府数据,法古2013年双边贸易额为3.88亿美元,主要涉及法国向古巴出口的小麦;大约有60家法国企业在古巴运营,法国建筑和工程公司布伊格、酒饮巨头保乐力加、旅游酒店巨头雅高和能源巨头道达尔均在古巴有投资。
哈瓦那市区,道达尔的街头广告不时可见。城郊,一家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负责人米盖尔·奥古拉·撒恩西斯·拉培对本刊记者说,他们几年前就开始国际合作,发展生态农业,“我们种植薄荷、甘蔗等古巴传统品种,也开发培育新的经济作物,这就需要新技术。我们跟法国、德国还有中国公司,都有合作项目。”他通过媒体了解到新投资法案,“在引进新技术和资金方面,门槛会更低吧。”
“近两年来,古巴发展经济的决心,世人都了解了。古巴要发展经济必须放宽条件、接受外资。这次,新外国投资法的出台,顺应了古巴吸引更多外资的需要,也将从政治层面发挥作用,有利于古巴尽快融入世界。”徐世澄说。
国家饭店旁边的海滨大道上,各色老爷车与奥迪、吉利、标致等进口新车“竞速”,川流不息,点亮了哈瓦那的夜色。
半个多月前,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在哈瓦那举行特别会议,通过新的外国投资法案,包括中国的吉利公司在内的外国公司看到大规模投资古巴的可能性。
对正在进行“经济更新”的古巴而言,新投资法的颁行,标志着“经济模式现代化”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古共中央机关报《格拉玛报》总编辑拉萨罗·巴雷多·麦地一直关注新法。他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说,新法取代1995年实行的第77号法律,“现在看来,第77号主要对外资开放旅游业等有限的经济领域,很不完善。”这次通过新法,古巴鼓励外国投资者积极参与农业、工业、旅游、生物技术、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建设,“承诺向外资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和法律保障,外资是发展古巴经济有益的补充,这一点全体古巴人都达成共识,新法很快生效,我们不会再变了。”
实现吸引外资每年增长
20%~25%
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多次强调,新外国投资法案对古巴经济“至关重要”。3月29日,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召开特别会议,批准该法案。
自劳尔2008年上任后,推行经济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古巴共产党在2011年4月第六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经济社会政策方针草案》,内容涉及裁撤国有部门岗位、削减补贴、鼓励私营经济、赋予国有企业更多自主权、鼓励外国投资和削减国家开支等313项措施。
“我们正在经济更新,但再好的政策,实施起来需要一个过程。”拉萨罗说。
2013年古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2.7%,低于3.6%的预期目标。2014年这一数字预期为2.2%。
古巴分管经济的部长会议副主席马里诺·穆里略在特别会议上承认,古巴近几年经济增长幅度低于预期,由此希望外国投资者在所有经济领域投资。他表示,过去十年,古巴经济增速约为1.8%,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平均每年增长13%,低于拉美地区平均水平。政府希望通过新法案,实现吸引外资每年增长20%~25%,GDP增速提升至5%~7%之间的目标。
根据新法案,古巴政府将为外国投资者提供税收和财政等多项优惠举措,同时在法律上保障其资金安全。
古巴《起义青年报》报道说,外资将以合资企业、签署国际经济合作项目或纯外资企业的形式得到批准。
按照新法,在国外居住和拥有资产的自然人和法人(包括在国外居住的古巴人)都可以在古巴投资;实行更具弹性的海关程序和税收优惠,对于合资企业、合伙企业中的外资,免征前8年的税收,8年之后所征税率为现行税率30%的一半即15%,如果投资者把前8年的收入用于再投资则不需要纳税;不过,外商独资企业不能自动获得上述税收减免资格,须经政府审批。
古巴外贸和外国投资部部长罗德里戈·马尔米耶卡·迪亚斯说,为保证经济发展,古巴每年需要20亿到25亿美元的外国投资。
古巴从2010年起就没有公布过外国投资数据,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一数额至多为每年数亿美元。《格拉玛报》曾在2009年12月透露,受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困境和美国制裁影响,当年国内外资企业从314家减少到258家。
“我们还没有看到新法的正式条文,但媒体都披露了一些重点内容,确实比1995年那个进步多了。当时,对投资方身份和投资领域的限制条件较多,税率也很高,其实没什么吸引力。而且具体实施起来,政策还总有变化,让外资担心。这次应该是个全面的更新。古巴需要外资来提振经济。”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徐世澄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5年前,我们来到哈瓦那,开了一个食品加工厂,手续非常繁琐,而且,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吧,跟当地公务机关的沟通也不顺畅,甚至我认为一些缴税政策都很混乱。”法国商人雷斯顿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在古巴的生意艰难维持,但收获了一份爱情,所以坚持到今天,他期待新投资法能为企业带来机遇。
据雷斯顿了解,按照新法,外企仍不能直接聘用古巴员工,而需经过古巴人力资源代理公司,类似陈规会令他感到不便,“他们派人,我的自主权就少,会存在问题。”

人才难得。奥斯雷瓦尔·塞来斯经营一家西班牙菜餐厅,家境殷实,交际广泛。“我的一些朋友在外国公司打工,他们会外语,很有才华,也有机会出国,我很羡慕。”现在,他经常开着新吉利,拉着朋友去兜风。
据相关媒体报,自2008年进入古巴市场后,中国吉利汽车已占有一席之地,古巴政府每年计划进口的新车中50%以上都是吉利;吉利正在洽谈在哈瓦那建全国第一家吉利品牌专修店事宜,还打算开设工厂,辐射拉美。
“按照我们的规定,新法律从开会通过到生效,要有90天周期。但一些规模大的外资早就从不同渠道获悉了新法主要内容,他们应该受益很大。” 《格拉玛报》总编辑拉萨罗·巴雷多·麦地那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设立特区也好,今天出台新投资法案也好,都是古巴更新经济模式的一部分,是我们积极的发展措施,而不是像一些西方媒体说的,古巴在全球经济孤立下、压力下的不得已之举。”
新投资法助特区“揭开面纱”
新外国投资法案也为马里埃尔特区发展奠定法律基础。“这次新投资法出台,更加有利于特区发展。”拉萨罗对本刊记者说。
马里埃尔地区距哈瓦那45公里,正在建设的特区深水港离美国迈阿密只有360多公里。几年前,外媒就风传古巴政府会把马里埃尔作为“中国式特区”试点开放。把去年9月,劳尔·卡斯特罗签署法令,决定在此建立首个发展特区。 据《格拉玛报》报道,占地约465.4平方公里的马里埃尔特区将通过引进外资,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约化,加强古巴企业在生物制药、可再生能源和电信等领域的竞争力,并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今年1月27日,马里埃尔发展特区一期集装箱货运码头正式启用,劳尔·卡斯特罗和出席第二届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首脑会议的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共同为仪式剪彩。
拉萨罗也参加了剪彩仪式,“马里埃尔港地理位置优越,将成为古巴对外贸易的主要进出港,引起世界关注。”
特区码头计划耗资9.57亿美元,其主要投资者就是巴西奥德布莱切特集团。
巴西是古巴主要商业伙伴。巴西出口投资促进署驻哈瓦那代表伊波利托·罗查表示,最近5年来,巴西与古巴贸易额增长了9.2%。巴西400多家公司参与了集装箱码头项目,已向古巴出口商品和服务超过4亿美元。鉴于“古巴政府严格履行还款承诺”,巴西公司对该项目抱有热情和信心。
由32家企业组成的巴西代表团近日将访问古巴,谈论在马里埃尔发展特区开展合作的前景。来访企业从属于食品、建筑、药品、机械设备以及石油勘探等。
“我在古巴已经三年了,去年去过一次特区。据我所知,巴西、智利、委内瑞拉等国与古巴都有很好的合作,我们是拉美兄弟,巴西的食品和医药的投资比重很大。特区如果全面开放的话,合作会更加深入。”巴西驻古巴记者帕特里奥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但时至今日,特区项目审批仍在缓慢进行。“他们的经济更新计划很庞大,已经启动,就非常不容易了,你应该习惯古巴改革初期的速度。”帕特里奥感叹道。
据《古巴辩论》网站4月11日报道,特区办公室主任安娜·特蕾莎·伊加萨表示,特区办正协助一些外国投资商完善项目可行性研究,力争在今年6月底之前使一部分项目完成申请文件递交,继而启动项目审批程序,并争取在2014年下半年实现投资。
目前约有15个项目申请的前期准备工作取得较大进展,意向投资者主要来自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中国和巴西。从行业来看,外资最感兴趣的领域为传统制造业、农业食品加工业、生物技术和物流。
任何有意向的公司可先到特区网站上查询投资资格要求和优惠政策,之后可向特区办发送邮件,提交相关资料和意向书。
伊加萨还重点介绍了特区用工制度:取消劳动者工资级别,在考虑本地区和古巴本国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情况下,由投资商与国营劳务派遣中介公司通过协商,确定聘用人员工资金额。中介公司不再强调赢利的职能。投资商支付给中介公司的员工工资,20%留作中介公司经营费用,其余80%折算成古巴比索付给劳动者。“在古巴完成货币并轨之前,特区内按照1美元兑换10古巴可兑换比索(CUP)的汇率折算,政府即将发布公告宣布相应的法规。”她特别解释说。
古巴现行两套货币体系。一种是古巴比索,中国人俗称土比,这是普通古巴人领取工资、生活消费使用的主要货币。大部分古巴人的月收入在400至500土比。另一种是可兑换比索,也就是外汇券,俗称红比,这是外国人在古巴消费的主要货币。
双币制令几乎每个初到古巴的外国人头疼,不知该如何花钱。这也是劳尔政府的改革重点之一。“双币制阻碍了古巴经济的发展,肯定要取消。这已经被写进《纲要》中。”古巴政府智囊、古巴经济学家与会计师协会的主席普里多·喀塔苏斯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有利于古巴尽快融入世界”
“据我所知,特区码头运营很好。目前停靠哈瓦那港口的航班已逐渐迁至马里埃尔港。”拉萨罗说。
今年1月25日,码头迎来首条货船。该船属于克罗利海运公司,从美国弗罗里达出发,运载鸡肉来古巴。用3个小时完成了共500个标准箱的卸货工作。
美国驻古巴办事处大楼,外观雄伟,就在哈瓦那著名的海滨大道上。“几年前,大楼门口经常有人游行,抗议美国。但现在,大楼正前方,专门为游行队伍设置的小广场实际上都废弃了。”哈瓦那居民桑切斯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很多古巴人都有“美国亲戚”。据路透社报道,海外古巴公民人数大约200万,每年向古巴亲人汇款超过10亿美元。这是古巴外汇收入重要来源之一。
去年以来,美古关系开始出现缓和迹象。7月,美古恢复对话。12月,两国元首在南非政府为前总统曼德拉举行的大型官方追悼活动上公开握手。有观点称,一旦美国解除封锁,马里埃尔发展特区将成为“很有弹力的跳板”。
更值得期待的是欧古关系
欧盟是古巴第二大贸易伙伴、主要外资来源,每年有数十万欧洲游客到古巴旅游。欧盟与古巴已就启动政治谈判达成一致。
4月12日,在哈瓦那,法国外长洛朗·法比尤斯与劳尔·卡斯特罗的手握在一起。作为31年来访问古巴的法国最高级官员,法比尤斯此行显示法国乃至欧洲与古巴的关系迅速改善。
法国是巴黎俱乐部与古巴恢复债务谈判的领衔国家。巴黎俱乐部由19个全球最富裕国家组成,专门协调负债国和债权国之间的债务安排、谈判等。据报道,巴黎俱乐部和古巴之间的谈判于2000年中断。欧盟自2008年取消对古巴制裁后,今年2月又同意启动与古巴的谈判,以增强贸易、投资和对话。
“我们希望将双边关系在文化、教育、经济和政治领域推进。”法比尤斯告诉媒体记者,与劳尔的长谈涉及政治、人权、改革等问题,“在一些特定问题上观点的确不同,但不会阻止我们交换观点。”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古巴举行拉美国家首脑会议,巴西和墨西哥分别增强在古巴的存在。法国寻求扩展与拉丁美洲的关系,视古巴为这一地区的重要角色。
根据法国政府数据,法古2013年双边贸易额为3.88亿美元,主要涉及法国向古巴出口的小麦;大约有60家法国企业在古巴运营,法国建筑和工程公司布伊格、酒饮巨头保乐力加、旅游酒店巨头雅高和能源巨头道达尔均在古巴有投资。
哈瓦那市区,道达尔的街头广告不时可见。城郊,一家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负责人米盖尔·奥古拉·撒恩西斯·拉培对本刊记者说,他们几年前就开始国际合作,发展生态农业,“我们种植薄荷、甘蔗等古巴传统品种,也开发培育新的经济作物,这就需要新技术。我们跟法国、德国还有中国公司,都有合作项目。”他通过媒体了解到新投资法案,“在引进新技术和资金方面,门槛会更低吧。”
“近两年来,古巴发展经济的决心,世人都了解了。古巴要发展经济必须放宽条件、接受外资。这次,新外国投资法的出台,顺应了古巴吸引更多外资的需要,也将从政治层面发挥作用,有利于古巴尽快融入世界。”徐世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