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家思想文化对外传播之比较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c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名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4年非盟研究中心科研项目(项目参加人)项目编号:FMY14-12。
  摘 要: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了强大的物质文明,积淀了博大精深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中最为璀璨的一部分就是儒家思想文化。它不仅促进了本国的发展,并不断对外传播,在世界文明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外传播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机构就是孔子学院。截止到今年,孔子学院的总数已达500所,遍布全球134个国家和地区。规模如此庞大的儒家思想文化的对外传播在东西方呈现了不同内容、特点、进而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认识、剖析这些不同,对于推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势必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中国儒家思想文化;对外传播;日本;西欧;影响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1
  儒家思想文化中的“儒”的原本含义是读书人或者是思想者。孔子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也是私学的第一人。私学作为传播儒家思想文化的机构,在春秋时代主要讲授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儒家思想文化之后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在国内不断发展成熟的同时对外传播。以下将从对外传播的方式、影响和目的方面对东西方进行对比分析。
  一、对外传播方式
  儒家思想文化最初传到日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经由当时朝鲜半岛的百济王国间接传到日本。根据日本第一部史书《日本书纪》的记载,精通中国儒家学说的百济人王仁带着儒家经典书籍《论语》以及《千字文》,应日本应神天皇之邀来到日本。这是在日本最早的中国儒家思想文化对外传播的记载。另外一种是直接传播。如从秦始皇派遣徐福等人东渡求仙开始,大批的中国人走向朝鲜半岛和日本。他们承担了文化传播的媒介,不仅将中国先进的政治制度、经济技术引向国外,更将中国先进的精神-儒家思想与文化传播到国外。大化改新时期开始,日本人积极学习先进的外来文化,从607年派遣小野妹子等人来中国开始,进入了大量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的时代。自此中国的儒家思想与文化通过本国传播和他国主动吸收的方式传向以日本为主的东方国家。
  与向东方传播相比,儒家思想与文化远远滞后地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开始传入欧洲。传播的轴心就是传教士。从传教士们踏上中国的国土,他们就认识到了中国文化的先进性,从此他们试图将这种先进的文明和基督教相结合,力图进一步提升他们心目中的拥有先进生产技术的物质文明。他们一方面在自己的学术论著中大量的引用中国儒家思想与文化,如马礼逊牧就在他1811年出版的著作《Horac Sinicae》中引用了“三字经”“大学”的内容;另一方面直接翻译儒家经典著作,将中国传统文化传向西欧。如传教士理雅各自1861年开始利用自己的汉学功底,相继翻译了《论语》《大学》,通过向英国等西方国家介绍中国的儒家经典,掀起了在西欧范围内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播。
  二、对外传播影响
  由于传播方式的不同,中国儒家思想与文化在东西方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在西欧,由于传播过程中仅是少数来过中国的传教士,所以儒家思想与文化没有得到广泛人群的认识与理解,所以它的影响范围也是有限的。18世纪时儒学主要被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所用,成为他们反对极端宗教神权以及封建王权的理论武器。在之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儒家思想与文化几乎没有进一步的传播与应用。直到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需要更高层次的上层建筑予以支撑时,儒家思想与文化中和谐的价值观才被西方人重新认识。自此中国的孔子学院在西欧的推进才受到重视。
  与西欧不同,由于在儒家思想文化向日本流入的初期就是主动的传播和主动的吸收的双向对外传播,所以在日本的儒家思想与文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进入江户时代,日本的儒学家藤原惺窝等人不断按照日本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改进中国儒家思想,推进日本儒学走向独立。此后日本产生了诸多儒学大家。如使朱子学官学化的林罗山、崎门学派的山崎闇斋。在中国儒家思想与文化的影响之下,日本政治上进行了大化改新、实现了“建武中兴”、提出了“尊王攘夷”著名言论;编撰了儒家思想浓厚的《养老律令》《贞永式目》等法律;此外在日本的宗教、文学、史学等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直到今日,日本已有一亿多“孔孟之徒”,中国儒家思想与文化对日本社会、经济、文化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对外传播的启发
  儒家思想文化在日本和西欧的不同给予了我们今后对外传播的两点启示:
  第一,提高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对外传播。不仅使本国要主动向外传播儒家思想文化,还要加强与他国的交流与沟通,积极让地方认识、了解自己的文化,才能激发对方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进而扩大对外传播。就如儒家思想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只有对方也有接受传播的主观能动性时,才能实现文化的一种深层次的接受和发展。
  第二,完善对外传播机制,加强管理,稳定而持续地传播儒家思想文化。对外传播不仅局限于儒家经典巨著的翻译,更应该孔子学院的专门机构的带领下多方位的对外传播儒家思想文化。如举办各中有特点的课程,进行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天津社会科学院,2007年第二版。
  [2]王家骅:《儒家思想与日本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
  [3]葛桂录,陈冰:“论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主要途径”,淮阳师专学报, 1997年(2)。
其他文献
时至冬日,又到了吃羊肉的好时候。  中国人吃羊肉的历史极长,按汪曾祺先生的说法是“和这个民族一样长”。不过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壹读君以为把羊吃出最多花样的,是唐朝。其吃法之多,不能列举;工序之精巧,也是今人望尘莫及的。  “金盘初脍鲤,金鼎正烹羊”在唐朝之前,魏晋就迎来过食羊肉的小高峰。当时随着匈奴、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南迁建立政权,向来对乳类没什么兴趣的汉民族开始大量养羊,羊肉供应量很快成为六畜
摘 要:作为中国当代影响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一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地传承春节,我们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在校大学一年级学生中做了关于“春节”的认知情况抽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春节有基本认知,但也觉得年味渐淡,对春节的认同感有所下降。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传承和认同春节文化,应该通过家庭和社区、学校、传播媒介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实践春节文化。  关键词:传统节日;春
摘 要:在中西诗学的比较研究中,盲目地以西方诗学为参照系评价中国文论,并不能真正地促进中国文论的发展。因此,论文以王国维的悲剧观说起,探讨中西诗学比较研究中的“参照系”的问题,思考中国文论如何在中西诗学的对话中发展自身。  关键词:中西诗学;比较研究;悲剧观  作者简介:陈春梅(1992-),女,汉族,广西人,现就读于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05
1998年晚春,我刚刚在玉林小区的芳沁街安顿下来,想四处逛逛,熟悉一下环境。闲步来到靠北的一条小街上,梧桐浓荫,感觉很好。忽然看见街角一家店,玻璃橱窗里人头攒动,门前的地上撒满花花绿绿的纸屑,像是酒吧开张。我驻足观望了一会儿,离开了。这就是白夜酒吧给我的第一印象。没想到,一年后我成了那里的常客,很快还和“老板”成为朋友。再往后没两年,我把家安在了玉林西路上。从此,白夜酒吧不仅是我的去处,还成了我的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教育的发展,我国各大院校不仅仅在学生的教育上很是看重,还有许多对学校有利的发展项目上有所投入,其中有一个自己学校独有的纪念品常常也是增加学校美誉度的一大佳品。高校纪念品不仅是学校间加强交流互赠的礼品,并且是可以弘扬校园时代精神,传播学校教育理念,以及能够拉近学校、老师和学子们关系的一大重要平台。所以,如何设计出一个新颖而又拥有自己学校韵味的校园纪念品,已成为一所历史悠久的高校在
主人:丈夫Aaron Young,当代艺术家,作品由高古轩画廊代理,曾在全球各地展出,并被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收藏。太太Laure Heriard Dubreuil,美国买手店Webster创始人,目前已在美国开设5家实体店,并同时经营网店,不论是独一无二的时尚单品还是店铺的室内风格,都令人印象深刻。图为夫妇二人一同站在他们家里的阳台上,俯视整座花园。他们在设计师Christopher
摘 要:以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这两部姐妹篇为素材,探讨简·奥斯汀的讽刺艺术,在小说创作中人物塑造方面极富特色的对比讽刺的运用,这些对比主要表现为人物表象与本质的对比、人物自身言行前后的对比、他人对同一人物的评价与其人物实质的对比等。  关键词:简·奥斯汀;讽刺艺术;对比;反讽  作者简介:徐傲寒,女,1995年2月生,四川成都人,汉族,本科,成都外国语学校语文学科教师,
摘 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对新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哲学观还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都有所论述,特别是他从资本主义的经济事实出发,提出了具有批判性与革命性的异化劳动理论。本文即以异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为基础,在对它进行批判地认识和扬弃中,试图探索异化力量对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和精神品质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批判性认识;当代启示  作者简介:冯鑫(198
高雷,年龄29岁,职业为“聚钱贷”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创始者。  成立“聚钱贷”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以苏州为起点,为借贷者和投资者提供包括信用咨询、评估、信贷方案制定等多方面专业的全程信用管理和财富管理服务。  “我要超越马云!”2009年苏州大学历史专业的毕业散伙饭上,一位徐州邳县的80后贫困生高雷宣布了自己的创业梦想后,被同学们嘲笑了一番。4年后,当高雷再次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时,已经成为苏州一家
摘 要:《女神》这一作品的创作和出版,标志着旧诗体时代落幕的同时,也标志着现代诗歌的形成和发展,这一诗歌运动史上的伟大成就全部归功于《女神》的作者郭沫若。郭沫若曾留学于国外,对国外的自由文化、浪漫主义文化以及民主文化十分向往,在这些文化的熏陶下,在结合“五四”时期的历史环境,使得这部作品不仅仅形式上为现代诗歌带来了方向,更是从思想上做出了重大的突破,严重的批判了旧中国的黑暗和封建,表达了人們对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