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医药学校各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文通过对目前“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的了解,介绍一些教学体会。
关键词: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体会;探索与思考
作者简介:王凤丽(1971-),女,江苏徐州人,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讲师,医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江苏 徐州 221116)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部分正常形态、结构及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或生理功能的科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但为学生提供较为系统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而且为后续课程如“药理学”、“临床医学概论”、“常见病用药指南”等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五年制高职学校各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占重要地位。但是,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涉及内容广泛、复杂抽象,而且经过教育体制改革后,课时量不断缩减,使得教学课时数偏少、教学内容偏多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并提高教学质量,是“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认为提高“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选择适宜教材
由于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组成,教学内容较多,教师要想面面俱到,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所以需要认真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各专业的需要、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把握该学科新进展的同时要钻研教学大纲,调整教材内容中繁、难、偏、旧的内容,对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的五年制教学中“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更换了多次,最初选用《医药基础》,此书中不仅包括解剖学、生理学,还包括临床医学概论、生物化学、微生物,分两学期学习,理论内容偏少,在教学中需大量补充教学内容,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随后将这四门学科分开独立学习,改用《人体结构生理学》教材,此书包括解剖学、生理学,还包括部分组织学内容,与后续知识联系不大,笔者认为此书的缺陷还有将解剖学和生理学完全分开,先讲解解剖学知识,全部各系统解剖知识学完之后再进行生理学知识的学习,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来就差,造成前后知识脱钩,在讲解生理学内容还要继续复习解剖学知识,浪费大量时间,本来教学时数就很少,使得生理学讲解很粗糙。经全体教师商定应选择每个系统解剖和生理学合在一起的教材,学生们在学完系统解剖知识后紧接着学习生理学知识,这样可以使前后知识互相连贯,此想法在实践教学得到了印证,目前我校选用的是季常新老师[1]主编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此书的优点是把各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放在了一起,这样就使生理学教学变得更容易一些,课后设置了各种思考题,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二、合理安排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该课程中,解剖学知识相对易学,列为教学重点,生理学相对较难,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各系统的重点。如细胞基本生理功能、循环系统生理、泌尿系统生理、神经系统生理等章节是重点和难点章节;而血液、呼吸生理、消化系统生理和体温等章节内容相对简单,容易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分配授课时间,可变“全讲”为“选讲”,尤其对重要概念、生理过程和原理等知识点选点重敲,这样,可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条理清晰,心中有数,并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畏难情绪。在教学中降低理论课的难度,以适用、够用为原则,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讲解循环生理一章中静脉压内容时,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午饭后人为什么容易发困”,“长时间蹲立后为什么突然站起时会感到头晕”,提出的这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的角度应从不同体位、不同生理状态下时血流会发生重新分配,在教师提示下多数学生基本能够回答出原因,这样不仅改变了学生上课被动接受的局面,而且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使知识掌握更牢固。
2.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法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2]即基于问题的学习,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以多学科的综合课程代替单一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制;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五个阶段教学代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上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PBL授课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培养创造型、实用型医药人才。“授人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身受用”,PBL授课模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较传统教学方法尤其是“填鸭式”的授课方式拥有不可比拟的优点。
3.比较讲述法
比较讲述法[3]是一种十分重要、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经过比较、鉴别的知识往往更容易使人理解和记忆。所谓比较讲述法就是将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同一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和鉴别,从而区分异同的一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应用了以下几种比较讲述法。
(1)类似比较讲述法: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理学概念或生理过程,从其相似处着手进行比较讲述,揭示其共同性,以便于学生掌握。
(2)对应比较讲述法:对应比较讲述法是对两类相互对立的不同概念做出分析比较,增强所授知识的系统化和完整化,便于理解和记忆。
(3)顺序比较讲述法:根据某一生理活动(或过程)发生、发展规律顺序进行比较。
(4)功能、系统比较讲述法是将生理学一些概念、表现、学说、功能和机制等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整理总结,突出难点和重点,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此方法有助于学生对一些难点知识和易混淆知识的掌握,是生理学教学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比较讲述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综合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和列表讲解法结合使用,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使用比较讲述法时要把握好比较的度,做到比较中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要尽力避免简单比较和大杂烩式的堆砌比较。
4.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最早兴起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后来在医学和工商管理界教学领域得到推广,用来引导学生领会上述领域业务实践中的重要思想、技能及内在原理。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例如在讲述“血量与输血”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设置一种情境:患者甲,女,35岁,因肺结核大咯血致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迅速下降,脉搏细数,该患者需要输血吗?输血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在解答该问题时就需要掌握失血量和输血的关系以及输血的原则。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解决这此问题:为什么要输同型血?什么情况下可以异型输血?这样学生就需要进一步掌握交叉配血的方法。如此,学生就可以自主、能动地掌握好这部分的内容。而且印象深刻。
四、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
1.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内容抽象,名词多,枯燥乏味,难于记忆。对于这样的一门课程,除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还要从教学手段上下功夫。如果能制作一些集语言、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4]通过适当的对学生眼耳等感觉器官的刺激,唤起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将显著提高。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不能因此摈弃,教师不能成为放映员,不能失去对教学应有的主导作用。适当的时候应该进行必要的讲解,比如采用一些肢体语言丰富课堂、适当地停下来询问学生能否跟上教学节奏。板书也要适时写写,因为毕竟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停留时间不长,特别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的知识可以写在黑板上,也方便学生下课和教师进行讨论。
2.充分利用活体和尸体标本、模型进行解剖学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活体进行解剖学知识的讲授,将抽象的内容通过实实在在的人体表现出来,边讲边让学生观察,从而使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5]例如,在讲解运动系统组成时,教师可以以自己的上肢为例,肘关节为骨连接,上臂和前臂的较硬的部分为骨,较软的部分为骨骼肌。通过观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化为直观的感性认识,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也使学生加深了记忆。同时还应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促进教学互动,最终达到使学生掌握解剖生理学知识的目的。在解剖生理学教学中,活体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凡是活体上能够看到、摸到或者可以在活体上演示、练习的教学内容,应尽量在活体上进行,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讲解内脏器官位置、结构时,如果只利用挂图,则没有立体效果,各器官的位置关系也不容易讲清楚,而如果改用在实物标本上进行观察的方法,讲解就非常直接。比如,在讲解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结构时,教师带领学生在尸体标本或模型上进行辨认,既真实又具体,也可以让学生结合标本在自己身上找自己的这些器官的位置。
四、总结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实践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利,也有其弊。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与综合应用,以上只是笔者从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工作的一些粗浅体会,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尝试、运用和创造。
参考文献:
[1]季常新,马恒东.人体解剖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陈自强,孙梯业,徐迪雄.浅谈PBL教学法在我国的可行性[J].西南国防医药,2006,16(4):433-434.
[3]沈行良.比较讲述法在人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1):92-94
[4]徐敬东.人体生理学多媒体教学与教改创新的感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2-23.
[5]林穗金,黄焱.活体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4):8.
(责任编辑:苏宇嵬)
关键词: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体会;探索与思考
作者简介:王凤丽(1971-),女,江苏徐州人,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讲师,医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江苏 徐州 221116)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部分正常形态、结构及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或生理功能的科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但为学生提供较为系统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而且为后续课程如“药理学”、“临床医学概论”、“常见病用药指南”等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五年制高职学校各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占重要地位。但是,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涉及内容广泛、复杂抽象,而且经过教育体制改革后,课时量不断缩减,使得教学课时数偏少、教学内容偏多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并提高教学质量,是“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认为提高“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选择适宜教材
由于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组成,教学内容较多,教师要想面面俱到,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所以需要认真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各专业的需要、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把握该学科新进展的同时要钻研教学大纲,调整教材内容中繁、难、偏、旧的内容,对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的五年制教学中“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更换了多次,最初选用《医药基础》,此书中不仅包括解剖学、生理学,还包括临床医学概论、生物化学、微生物,分两学期学习,理论内容偏少,在教学中需大量补充教学内容,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随后将这四门学科分开独立学习,改用《人体结构生理学》教材,此书包括解剖学、生理学,还包括部分组织学内容,与后续知识联系不大,笔者认为此书的缺陷还有将解剖学和生理学完全分开,先讲解解剖学知识,全部各系统解剖知识学完之后再进行生理学知识的学习,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来就差,造成前后知识脱钩,在讲解生理学内容还要继续复习解剖学知识,浪费大量时间,本来教学时数就很少,使得生理学讲解很粗糙。经全体教师商定应选择每个系统解剖和生理学合在一起的教材,学生们在学完系统解剖知识后紧接着学习生理学知识,这样可以使前后知识互相连贯,此想法在实践教学得到了印证,目前我校选用的是季常新老师[1]主编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此书的优点是把各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放在了一起,这样就使生理学教学变得更容易一些,课后设置了各种思考题,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二、合理安排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该课程中,解剖学知识相对易学,列为教学重点,生理学相对较难,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各系统的重点。如细胞基本生理功能、循环系统生理、泌尿系统生理、神经系统生理等章节是重点和难点章节;而血液、呼吸生理、消化系统生理和体温等章节内容相对简单,容易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分配授课时间,可变“全讲”为“选讲”,尤其对重要概念、生理过程和原理等知识点选点重敲,这样,可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条理清晰,心中有数,并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畏难情绪。在教学中降低理论课的难度,以适用、够用为原则,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讲解循环生理一章中静脉压内容时,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午饭后人为什么容易发困”,“长时间蹲立后为什么突然站起时会感到头晕”,提出的这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的角度应从不同体位、不同生理状态下时血流会发生重新分配,在教师提示下多数学生基本能够回答出原因,这样不仅改变了学生上课被动接受的局面,而且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使知识掌握更牢固。
2.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法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2]即基于问题的学习,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以多学科的综合课程代替单一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制;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五个阶段教学代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上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PBL授课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培养创造型、实用型医药人才。“授人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身受用”,PBL授课模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较传统教学方法尤其是“填鸭式”的授课方式拥有不可比拟的优点。
3.比较讲述法
比较讲述法[3]是一种十分重要、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经过比较、鉴别的知识往往更容易使人理解和记忆。所谓比较讲述法就是将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同一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和鉴别,从而区分异同的一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应用了以下几种比较讲述法。
(1)类似比较讲述法: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理学概念或生理过程,从其相似处着手进行比较讲述,揭示其共同性,以便于学生掌握。
(2)对应比较讲述法:对应比较讲述法是对两类相互对立的不同概念做出分析比较,增强所授知识的系统化和完整化,便于理解和记忆。
(3)顺序比较讲述法:根据某一生理活动(或过程)发生、发展规律顺序进行比较。
(4)功能、系统比较讲述法是将生理学一些概念、表现、学说、功能和机制等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整理总结,突出难点和重点,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此方法有助于学生对一些难点知识和易混淆知识的掌握,是生理学教学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比较讲述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综合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和列表讲解法结合使用,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使用比较讲述法时要把握好比较的度,做到比较中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要尽力避免简单比较和大杂烩式的堆砌比较。
4.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最早兴起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后来在医学和工商管理界教学领域得到推广,用来引导学生领会上述领域业务实践中的重要思想、技能及内在原理。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例如在讲述“血量与输血”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设置一种情境:患者甲,女,35岁,因肺结核大咯血致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迅速下降,脉搏细数,该患者需要输血吗?输血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在解答该问题时就需要掌握失血量和输血的关系以及输血的原则。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解决这此问题:为什么要输同型血?什么情况下可以异型输血?这样学生就需要进一步掌握交叉配血的方法。如此,学生就可以自主、能动地掌握好这部分的内容。而且印象深刻。
四、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
1.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内容抽象,名词多,枯燥乏味,难于记忆。对于这样的一门课程,除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还要从教学手段上下功夫。如果能制作一些集语言、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4]通过适当的对学生眼耳等感觉器官的刺激,唤起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将显著提高。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不能因此摈弃,教师不能成为放映员,不能失去对教学应有的主导作用。适当的时候应该进行必要的讲解,比如采用一些肢体语言丰富课堂、适当地停下来询问学生能否跟上教学节奏。板书也要适时写写,因为毕竟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停留时间不长,特别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的知识可以写在黑板上,也方便学生下课和教师进行讨论。
2.充分利用活体和尸体标本、模型进行解剖学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活体进行解剖学知识的讲授,将抽象的内容通过实实在在的人体表现出来,边讲边让学生观察,从而使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5]例如,在讲解运动系统组成时,教师可以以自己的上肢为例,肘关节为骨连接,上臂和前臂的较硬的部分为骨,较软的部分为骨骼肌。通过观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化为直观的感性认识,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也使学生加深了记忆。同时还应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促进教学互动,最终达到使学生掌握解剖生理学知识的目的。在解剖生理学教学中,活体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凡是活体上能够看到、摸到或者可以在活体上演示、练习的教学内容,应尽量在活体上进行,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讲解内脏器官位置、结构时,如果只利用挂图,则没有立体效果,各器官的位置关系也不容易讲清楚,而如果改用在实物标本上进行观察的方法,讲解就非常直接。比如,在讲解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结构时,教师带领学生在尸体标本或模型上进行辨认,既真实又具体,也可以让学生结合标本在自己身上找自己的这些器官的位置。
四、总结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实践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利,也有其弊。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与综合应用,以上只是笔者从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工作的一些粗浅体会,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尝试、运用和创造。
参考文献:
[1]季常新,马恒东.人体解剖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陈自强,孙梯业,徐迪雄.浅谈PBL教学法在我国的可行性[J].西南国防医药,2006,16(4):433-434.
[3]沈行良.比较讲述法在人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1):92-94
[4]徐敬东.人体生理学多媒体教学与教改创新的感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2-23.
[5]林穗金,黄焱.活体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4):8.
(责任编辑:苏宇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