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湖泊湿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在调蓄洪水、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为人类提供淡水和食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叠加影响,湖泊湿地水文过程发生了剧烈变化,湖泊湿地面临着面积萎缩、质量下降和服务功能退化等风险.本文总结了原位观测、数值模拟和遥感技术在获取湖泊湿地关键水文要素方面的优势及不足;从辩证的角度探讨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湖泊湿地水文过程的双重影响;结合洪水和水文连通性等研究热点分析了水文过程的典型表现形式;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湖泊湿地植物、动物和水质对水文过程改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3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泊湿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在调蓄洪水、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为人类提供淡水和食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叠加影响,湖泊湿地水文过程发生了剧烈变化,湖泊湿地面临着面积萎缩、质量下降和服务功能退化等风险.本文总结了原位观测、数值模拟和遥感技术在获取湖泊湿地关键水文要素方面的优势及不足;从辩证的角度探讨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湖泊湿地水文过程的双重影响;结合洪水和水文连通性等研究热点分析了水文过程的典型表现形式;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湖泊湿地植物、动物和水质对水文过程改变的响应.本研究最终提出未来应该将遥感技术与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建立“多目标-多要素-多尺度-多过程”的湖泊湿地监测体系;定量评价多维度水文连通的转化方式及其对生态系统的阈值效应;加强研究地下水驱动下湿地植被演变的非线性动力学机制;综合考虑栖息地的面积和质量评价水鸟种群的弹性力和恢复力,为湖泊水位调控和退化湿地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为有效界定考虑交通条件和城市经济联系的城市群空间范围,以辅助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规划和空间一体化发展.首先,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修正的引力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公路交通可达性、路网密度和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然后,提取了各尺度城市腹地范围.研究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市域交通可达性以广佛、深莞等中心城市为源进行“核心-外围”的圈层式递增,县域交通可达性则呈现“中间高两端低”分布格局;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可达性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大湾区城市间尚未全部实现1h通达,“一国、两制、三关税区”特殊发展背景下,湾区
基于造纸过程中的表面施胶工艺,通过简单、高效的喷墨打印技术在纸张表面成功构建亲水性微流道.以纸张表面润湿性及液体在微流道内的扩散性为评价标准,研究了表面施胶剂配比、压光处理等因素对流体在微流道内的扩散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配比(m表面施胶淀粉/mAKD)为7∶3的表面施胶剂对纸张进行疏水改性,在压强为2 MPa、辊速为3.5 m/min的条件下进行表面压光处理后构建的微流道展现出优异的限液性能,液体可以在亲水通道内实现完整地定向扩散,同时解决了液体的z向扩散问题.最后,采用文中构建的纸基芯片实现了
淡水湖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是全球性的突出水环境问题,尤其是滨岸带严重蓝藻水华堆积甚至造成了水体黑臭、威胁饮用水安全等严重危害,科学评估滨岸带蓝藻水华堆积风险、精准识别蓝藻水华易堆积区域是水环境管理与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研究以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巢湖为研究对象,依托流域水文与湖泊水动力模拟、遥感反演、GIS空间分析等技术,综合考虑藻类生物量、岸线形态、湖泊水动力、风速和风向等要素,创新构建了蓝藻水华堆积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量化评估了2018-2019年的巢湖滨岸带的蓝藻水华堆积风险
针对高速两栖车水上航行阻力特性问题,采用基于雷诺平均方程的有限体积法对静水中高速两栖车的阻力及航态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不同网格密度的阻力比较,对网格收敛性进行了讨论;通过与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对文中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另外,结合叠模计算结果对两栖车的各阻力成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了带开口的两栖车模型的阻力及航态变化.结果 表明:处于过渡阶段的两栖车,其兴波阻力占总阻力的比例随航速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到60%以上),黏压阻力占比30% ~ 40%,摩擦阻力占比小于10%;增加开口后两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