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第三只“耳朵”

来源 :课堂内外(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本书上说:人有第三只耳朵,如牙齿、骨骼等。我半信半疑,牙齿、骨骼真能听到声音吗?我决定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牙齿是不是第三只耳朵。
  开始做实验了。妈妈找来一些毛线、一根橡皮筋、一支筷子。妈妈用毛线团塞住我的耳朵,周围的声音听不太清楚了。她再让我用牙齿咬住橡皮筋的一端,用一只手拿着另一端,另一只手用力地拨动橡皮筋。我听到了“嗵——嗵——”的声音。当我取下耳朵上的毛线团,再重复上面的做法时,结果,那“嗵——嗵——”的声音反而变得轻了。我感到奇怪:“为什么塞住耳朵也能听到‘嗵——嗵——’的声音,而且听得更清楚呢?”
  妈妈说:“塞住耳朵时,是牙齿听到了声音。”我问:“这是真的吗?”妈妈又用毛线团塞住了我的耳朵,再拿来一双筷子,让我咬住筷子的一头,另一头顶在录音机上,妈妈打开了录音机。啊,我又清楚地听到了歌声。我取下毛线团,高兴地喊着:“牙齿也能听到声音,我找到了第三只耳朵。”
  为什么牙齿能听到声音呢?这与耳朵的构造有关。听觉器官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声波进入外耳道以后,振动了中耳的鼓膜和三块听小骨,鼓膜振动后,声波刺激内耳听神经的末梢,使人听到声音。内耳主要用于感受声音,它埋在颅骨中。凑巧,牙齿也是埋在颅骨中的,声音可以通过牙齿的振动直接传给内耳,避开了失聪的中耳,直接传到内耳,于是我们便听到了声音。确切地说,内耳此时能听到声音,是由于牙齿在中间起着传递声波的作用。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海城第一小学三(4)班
  指导老师:李金香
其他文献
国际双元作为企业平衡冲突性国际化活动的能力,为新兴市场跨国企业的技术赶超提供了可能,但不同国际机会情境下,后发企业如何构建国际双元进行技术追赶的过程仍被知之甚少.文
在很多科学家眼中,火星是一片根本无法适合人类居住的不毛之地。然而,美国科学家却提出了一个给火星加热从而使其变成一颗绿色星球的新方案。  科学家马里诺娃博士提出了一个“温室化”火星方案。她发现了一种比二氧化碳有效10 000倍的“超级温室气体”——全氟(fú)丙烷(wán)(C3F8),通过向火星大气层中不断排放这种气体,将会产生难以想象的连锁性“温室效应”,从而让火星在数百年后变成一个气候如春、坚
如何识别和捕捉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开展基于客户偏好的精确营销,在适当的时候,将适当的业务或服务,通过适当的方式,提供给适当的客户已成为关系到运营商全业务经营能否竞争致胜的
大型制造业成套设备的引进系国际采购范畴,本文以成套设备的引进流程为主线,在分析业内和其他相关行业常用方法的基础上,结合W公司成套设备国际采购管理实践,剖析现存管理模式存
动物能通过环境中的微妙变化,来感知迫在眉睫的危险。而人类究竟有没有这种可以预知危险的“第六感”呢?  美国的科学家发现,人类大脑中确实存在着一个特殊区域,科学家把这个区域称之为“前扣带脑皮质”,这个区域可以监控外界环境,同时衡量环境变化带来的后果,从而调解人们的行为,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  实验证明,我们的大脑能够察觉到微妙的警示现象,这个能力比我们以前预想的要好得多。  过去,我们曾发现,如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