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公元6世纪末至8世纪初,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日本出现了六位女天皇。加上江户幕府时期的两位女天皇,共是十代八位女性天皇。古代的日本不仅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女性皇帝,并且人数众多,这在整个世界历史上也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历史现象。本文旨在从古代日本为何出现众多女天皇做初步探析。
关键词:日本女天皇 权门贵族 继承制
回顾历史,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曾出现过让自己为之骄傲的皇帝,但这些皇帝几乎都是男性。像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家,也只出现过一个女性皇帝武则天[1]。但在日本,却出现了十代八位①女皇,这样的历史现象在整个世界历史上都属罕见。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日本女性在政治领域表现最为杰出的时代” [2]。日本学者认为女天皇的集中出现与当时皇权交替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有关。除此之外,古代日本对女性的崇拜,权门贵族争夺统治权,以及皇位的继承制存有弊端等原因,也是导致女性天皇在这一时期频频出现的重要因素。
一、 原始的母性崇拜
在人类社会初期,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出现过母权制时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高于男性。日本也是如此,并因此产生了原始的母性崇拜。日本的母性崇拜与其他国家相比,不仅持续时间久,而且对日本国的影响要深远的多。
从公元前3世纪起,日本才吸收了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先进大陆文化。在此之前,日本还处在绳纹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阶段。所以长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日本,所具有的原始母性崇拜情结相当浓厚。
在日本的神话传说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母性崇拜的依据。据《古事记》记载,被奉为日本皇室祖先的天神“天照大神”就是一位女神。“神话中的女神的地位表明,在更早的时期妇女还享有比较自由和比较受尊敬的地位”[3]。按照神话的说法,日本至高无上的天皇祖先是一位女神。那么,也就意味着天皇一族是由女性来开创,这无疑更加提高了女性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除了皇室将女神作为自己的始祖,日本很多大的宗姓氏族也将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作为自己祖先。
从日本人将传说中的女神称为始祖这一事情可以看出,日本人以成为女神的后代而觉得无比荣耀的事实。此外,日本神社中也供奉着很多女性神灵,这更加反映了当时的日本社会是上自天皇下到平民的尊敬女神。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女性走向皇权是极有权威性的。
大约在公元1、2世纪之际,日本曾出现过一个由女性统治的邪马台国。由于当时日本尚无文字和历史书籍记载,能够证明这个女性统治过的王国便是中国的文献了。中国史书《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其国本亦以男子为王,住七八十年,倭国乱,互相攻伐,历年乃公立一女子为王,名曰卑弥呼。”《三国志》只是提到日本曾经出现过这个邪马台国家,并没有给出这个国家存在的具体时间。根据《后汉书·倭传》载:“桓、灵间,倭国大乱,更相攻伐,历年无主。有一女子,名曰卑弥呼……共立为王。”[4]有关学者根据两种文献记载的桓帝和灵帝时代,推算出邪马台国的成立时间约在公元1世纪末或者公元2世纪初。
传说卑弥呼有着“事鬼道,能惑众”的本领,并凭此能力平定部落之间的征战,由此形成了一个安定的邪马台国。为了增强自身实力,卑弥呼曾三次派遣使者出使魏国。魏明帝也派遣使臣到达日本,并赐予女王“亲倭王印”。卑弥呼去世之后,邪马台国曾立男性为王,国中民众不服,致使战乱再起,直到卑弥呼的宗女壹与被立为女王后,国内才重新获得稳定。壹与继位之后也继续派遣使者与中国通好。通过中国史书对日本的这段历史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女性统治早有先例,且女性统治者不论在个人能力还是在民众威望上都丝毫不逊色于男性执掌政权。
以上的日本神话传说和女性统治的邪马台国,说明日本的母性崇拜情结有着长时间的历史传统。正是这种原始的母性崇拜情结对日本的影响如此深刻,才使得七、八世纪的日本女性天皇能够顺利即位执掌政权。
二、权门贵族争夺权力的产物
公元5世纪初至6世纪初这一时期,日本进入了中国史书所称的“倭五王时代” ②。在倭五王统治时,大和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趋于完善。国家确立了贵族阶级的氏姓等级制度。在这种以身份序列制维持统治阶级的体制下,除了地位最高的皇族,就是有势力的大氏族首领。这些大氏族首领参与了国政之后,便投身于权力的角逐,以使自己的一族掌握更大的权势。在这种情况下,天皇的继承问题就成为了所有矛盾的集中点。权门贵族们为了抢夺权力,左右皇权,不惜使用各种方法。这样的豪族在日本的历史中最显眼的恐怕就属苏我氏和藤原氏了。
苏我氏是早期的豪族葛城氏的支族。“从5世纪后半叶起,在朝廷中掌管财政而逐步扩大其势力的。”“雄略朝(456—479)时期,苏我满智宿弥统辖东汉氏、西文氏、秦氏检校三藏③。钦明朝(539―571)时期苏我稻目任大臣,同物部尾舆大连一起辅佐朝政”。 [5]苏我稻目的儿子苏我马子,在和物部家族的斗争中铲除了对方。自此马子独揽大权,立泊濑部皇子为崇峻天皇。令马子没有想到的是,崇峻天皇对他专权的行为十分反感,公元592年,苏我马子指使亲信暗杀了崇峻天皇。同一年,苏我马子扶持了自己的外甥女即位,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女皇。
与苏我氏相比,藤原氏在抢夺统治权力的角逐中更胜一筹。藤原一族,祖辈是“大化改新”中功勋卓著的中臣镰足。在中臣寿终之时,天智天皇授以高官,赐姓藤原[6],藤原氏族由此发展起来。除了以功臣起家为背景,藤原氏通过政治联姻取得外戚身份,成为他们攫取最高权力的法宝。关于这一点,美国记者戴维?贝尔加米尼在其所著《日本天皇的阴谋》一书中曾作过精彩的描述,他写道:“藤原氏的权势基础并不全然在于他们的治国之才,更重要的在于这个家族一代代的女儿们生来姿容婀娜,并有着刻意传授的魅力。1300年来,在宫中莲步轻移的皇后和嫔妃中,有四分之三以上属于藤原家族。她们中间许多人在10岁之前就学会了谈情说爱之道,15岁之前就生了皇子。在几个世纪中,她们创出了惊人的记录,在724年到1900年裕仁出生之间的76代天皇中,有54个是她们生育的。在一般有20多个贵妇同时受宠,而每10年都有十分之一的大臣被诛杀的朝廷中,藤原家族中这些健康、妩媚、性感、聪颖、真诚献身的贵妇人们真可谓是巾帼英雄。”[7]戴维·贝尔加米尼的分析从侧面说明了外戚干政对日本皇权的影响之大。
权门贵族左右皇位的继承人选,使得皇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众多皇室子弟死于这场充满血腥的政治斗争,于是权门贵族们选择自己一族出身的皇女为天皇,暂时起到缓和矛盾的作用,也便于他们继续干政。由此可见,皇室的权位之争中,权门贵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女天皇的出现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特殊产物。
三、 继承制的弊端
大约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日本建立起大和政权。由于刚摆脱部落制度,大和政权沿用了部落制时的习俗,即 “兄终弟及”“先兄弟后子孙”的继承制。这种继承制存有很大的弊端,皇位继承者众多,长幼有序,以及嫡庶出身等原因导致了皇位争端迭起。女性天皇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位,除了可以起到使各势力争端暂时停止的作用,也保护了自己一族的皇统不落入旁系。
如崇峻天皇被暗杀后,按照长幼有序的原则,圣德太子理应继承皇位,但推古想让自己的儿子竹田皇子即位,双方相持不下。推古在这种情况下,便以前皇后的身份继承了皇位,开创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天皇的先例。推古在位30年从未让位,圣德太子一直以摄政王的身份辅佐退古执政。虽然圣德政绩卓著,直到享年49岁,都未能即位。
持统女皇继位也是为了保住儿子草壁皇太子的皇位,不想草壁皇太子28岁就去世④。持统为了使皇位掌握在自己一族的手中,立草壁14岁的儿子为皇太子。在皇太子15岁时就让其登位,而自己退居太上皇之位辅政。持统的做法一改以往惯例,不仅打破了皇子30岁才能登位的传统,更是将“兄终弟及”的传统也一并扫除。
持统之后,父位子承便被认可下来。日本的天皇继承制度也终于由“兄终弟及”的横向继承制度转向了父位子承的纵向继承制度。这一变革也证明了日本正由母权制向着父权制过渡。持统在皇位继承制度上的改革不仅开启了日本皇室父权子承的时代,更具有历史意义上的承上启下作用。自此,父位子承这一继承制度牢牢的固定住天皇制。
古代日本继承制度的不健全,为女性天皇登上皇位创造了历史条件。女性当权,不仅缓和了争夺皇位的矛盾冲突,也使得日本顺利从母权制过渡到父权制,对日本历史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余论
到后樱町女皇之后,日本再没有出现过女天皇,女性天皇由此退出了日本的历史舞台。到了睦仁天皇时期,睦仁改年号为明治。伴随着日本由封建割据时代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日本皇室的大门是否对女性敞开引起了争议。
明治初期,日本皇室还并不排斥女性天皇的存在。但明治政府的法制权威井上毅认为,日本古代历史上的女天皇扮演的只是看守皇位的角色。如果是女性天皇登位,其继承者将是女天皇的夫婿一族,这样皇统将不再是男系男子⑤的那一支纯正的血统。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日本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万世一系”的天皇制将不复存在。而且,井上本人也不认可女性的执政能力[8],井上的观点得到了当时的总理大臣伊藤博文的支持。于是,1886年,宫内省重新制定的皇室法案中就把承认女帝和女帝系的条文删除了。1889年,明治天皇在自己钦定的《皇室典范》中规定了“皇位由籍隶皇统的男系男子继承”,一系列的法案和皇室条文直接关上了女性走向天皇之位的大门。
二战后,日本国会在美国的要求下制定了新的《皇室典范》,可惜这还是一部排斥了女性能够继承皇位的皇室法典。如今,在民意调查中,很多人都不反对女性出任天皇,那么阻碍女性即位的最大障碍就是存有男女不平等思想的《皇室法典》了。
面对这种情况,日本有不少人对这项皇室法律提出了质疑。女性为什么不能做天皇?从历史上看,日本并不乏女性成为天皇的先例。从7世纪初的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女皇至江户时代的后樱町,日本天皇史上共出现了十代八位女皇。一些日本人从男女平等的角度,建议日本国会修改这项皇族法律,允许女性作为天皇的继承人。尽管国民和诸多学者都认为女性完全可以胜任天皇之位,日本政府和皇室根深蒂固的男系男子“万世一系”的天皇制思想却一时难以撼动,女性天皇能否在日本再次出现值得我们所有人拭目以待。
注释:
① 日本历史上十代八位的女性天皇为:推古、皇极、齐明、持统、元明、元正、孝谦、称德、明正、后樱町。其中退位之后又重新即位的有2人,皇极天皇即齐明天皇,孝谦天皇即称德天皇。
② 《宋书?夷蛮传》记载,五个倭王即第一代赞、第二代珍(赞之弟)、第三代济、第四代兴、第五代武(兴之弟)。
③ 三藏指的是:斋藏、内藏、大藏,分别存放神事用物品、皇室的财产、官有的财产。
④ 日本古代天皇惯例是皇子30岁以上才有资格继承皇位
⑤ 日本的男性天皇的子女继承皇位属于男系天皇,女性天皇的子女继承皇位属于女系天皇,如父母皆为天皇,则继承皇位的子女属于男系天皇,日本历史上的女性天皇皆为男系天皇,至今尚未出现过女系天皇。
参考文献:
[1]吴限.《“女帝世纪”成因探析》[J] .日本学论坛. 2007年第4期.
[2]李卓.《日本家训研究》[M].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7页.
[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第59页.
[4]安万侣, 周启明.《古事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5]吴廷璆.《日本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第45页.
[6]王保.《日本简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9页.
[7]赵晓春.《百代盛衰:日本皇室》.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4月 第63页.
[8]中野正志.《女性天皇论—象征天皇制与日本的未来》[N].朝日新闻社.2004年第105页.
关键词:日本女天皇 权门贵族 继承制
回顾历史,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曾出现过让自己为之骄傲的皇帝,但这些皇帝几乎都是男性。像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家,也只出现过一个女性皇帝武则天[1]。但在日本,却出现了十代八位①女皇,这样的历史现象在整个世界历史上都属罕见。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日本女性在政治领域表现最为杰出的时代” [2]。日本学者认为女天皇的集中出现与当时皇权交替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有关。除此之外,古代日本对女性的崇拜,权门贵族争夺统治权,以及皇位的继承制存有弊端等原因,也是导致女性天皇在这一时期频频出现的重要因素。
一、 原始的母性崇拜
在人类社会初期,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出现过母权制时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高于男性。日本也是如此,并因此产生了原始的母性崇拜。日本的母性崇拜与其他国家相比,不仅持续时间久,而且对日本国的影响要深远的多。
从公元前3世纪起,日本才吸收了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先进大陆文化。在此之前,日本还处在绳纹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阶段。所以长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日本,所具有的原始母性崇拜情结相当浓厚。
在日本的神话传说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母性崇拜的依据。据《古事记》记载,被奉为日本皇室祖先的天神“天照大神”就是一位女神。“神话中的女神的地位表明,在更早的时期妇女还享有比较自由和比较受尊敬的地位”[3]。按照神话的说法,日本至高无上的天皇祖先是一位女神。那么,也就意味着天皇一族是由女性来开创,这无疑更加提高了女性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除了皇室将女神作为自己的始祖,日本很多大的宗姓氏族也将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作为自己祖先。
从日本人将传说中的女神称为始祖这一事情可以看出,日本人以成为女神的后代而觉得无比荣耀的事实。此外,日本神社中也供奉着很多女性神灵,这更加反映了当时的日本社会是上自天皇下到平民的尊敬女神。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女性走向皇权是极有权威性的。
大约在公元1、2世纪之际,日本曾出现过一个由女性统治的邪马台国。由于当时日本尚无文字和历史书籍记载,能够证明这个女性统治过的王国便是中国的文献了。中国史书《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其国本亦以男子为王,住七八十年,倭国乱,互相攻伐,历年乃公立一女子为王,名曰卑弥呼。”《三国志》只是提到日本曾经出现过这个邪马台国家,并没有给出这个国家存在的具体时间。根据《后汉书·倭传》载:“桓、灵间,倭国大乱,更相攻伐,历年无主。有一女子,名曰卑弥呼……共立为王。”[4]有关学者根据两种文献记载的桓帝和灵帝时代,推算出邪马台国的成立时间约在公元1世纪末或者公元2世纪初。
传说卑弥呼有着“事鬼道,能惑众”的本领,并凭此能力平定部落之间的征战,由此形成了一个安定的邪马台国。为了增强自身实力,卑弥呼曾三次派遣使者出使魏国。魏明帝也派遣使臣到达日本,并赐予女王“亲倭王印”。卑弥呼去世之后,邪马台国曾立男性为王,国中民众不服,致使战乱再起,直到卑弥呼的宗女壹与被立为女王后,国内才重新获得稳定。壹与继位之后也继续派遣使者与中国通好。通过中国史书对日本的这段历史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女性统治早有先例,且女性统治者不论在个人能力还是在民众威望上都丝毫不逊色于男性执掌政权。
以上的日本神话传说和女性统治的邪马台国,说明日本的母性崇拜情结有着长时间的历史传统。正是这种原始的母性崇拜情结对日本的影响如此深刻,才使得七、八世纪的日本女性天皇能够顺利即位执掌政权。
二、权门贵族争夺权力的产物
公元5世纪初至6世纪初这一时期,日本进入了中国史书所称的“倭五王时代” ②。在倭五王统治时,大和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趋于完善。国家确立了贵族阶级的氏姓等级制度。在这种以身份序列制维持统治阶级的体制下,除了地位最高的皇族,就是有势力的大氏族首领。这些大氏族首领参与了国政之后,便投身于权力的角逐,以使自己的一族掌握更大的权势。在这种情况下,天皇的继承问题就成为了所有矛盾的集中点。权门贵族们为了抢夺权力,左右皇权,不惜使用各种方法。这样的豪族在日本的历史中最显眼的恐怕就属苏我氏和藤原氏了。
苏我氏是早期的豪族葛城氏的支族。“从5世纪后半叶起,在朝廷中掌管财政而逐步扩大其势力的。”“雄略朝(456—479)时期,苏我满智宿弥统辖东汉氏、西文氏、秦氏检校三藏③。钦明朝(539―571)时期苏我稻目任大臣,同物部尾舆大连一起辅佐朝政”。 [5]苏我稻目的儿子苏我马子,在和物部家族的斗争中铲除了对方。自此马子独揽大权,立泊濑部皇子为崇峻天皇。令马子没有想到的是,崇峻天皇对他专权的行为十分反感,公元592年,苏我马子指使亲信暗杀了崇峻天皇。同一年,苏我马子扶持了自己的外甥女即位,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女皇。
与苏我氏相比,藤原氏在抢夺统治权力的角逐中更胜一筹。藤原一族,祖辈是“大化改新”中功勋卓著的中臣镰足。在中臣寿终之时,天智天皇授以高官,赐姓藤原[6],藤原氏族由此发展起来。除了以功臣起家为背景,藤原氏通过政治联姻取得外戚身份,成为他们攫取最高权力的法宝。关于这一点,美国记者戴维?贝尔加米尼在其所著《日本天皇的阴谋》一书中曾作过精彩的描述,他写道:“藤原氏的权势基础并不全然在于他们的治国之才,更重要的在于这个家族一代代的女儿们生来姿容婀娜,并有着刻意传授的魅力。1300年来,在宫中莲步轻移的皇后和嫔妃中,有四分之三以上属于藤原家族。她们中间许多人在10岁之前就学会了谈情说爱之道,15岁之前就生了皇子。在几个世纪中,她们创出了惊人的记录,在724年到1900年裕仁出生之间的76代天皇中,有54个是她们生育的。在一般有20多个贵妇同时受宠,而每10年都有十分之一的大臣被诛杀的朝廷中,藤原家族中这些健康、妩媚、性感、聪颖、真诚献身的贵妇人们真可谓是巾帼英雄。”[7]戴维·贝尔加米尼的分析从侧面说明了外戚干政对日本皇权的影响之大。
权门贵族左右皇位的继承人选,使得皇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众多皇室子弟死于这场充满血腥的政治斗争,于是权门贵族们选择自己一族出身的皇女为天皇,暂时起到缓和矛盾的作用,也便于他们继续干政。由此可见,皇室的权位之争中,权门贵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女天皇的出现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特殊产物。
三、 继承制的弊端
大约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日本建立起大和政权。由于刚摆脱部落制度,大和政权沿用了部落制时的习俗,即 “兄终弟及”“先兄弟后子孙”的继承制。这种继承制存有很大的弊端,皇位继承者众多,长幼有序,以及嫡庶出身等原因导致了皇位争端迭起。女性天皇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位,除了可以起到使各势力争端暂时停止的作用,也保护了自己一族的皇统不落入旁系。
如崇峻天皇被暗杀后,按照长幼有序的原则,圣德太子理应继承皇位,但推古想让自己的儿子竹田皇子即位,双方相持不下。推古在这种情况下,便以前皇后的身份继承了皇位,开创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天皇的先例。推古在位30年从未让位,圣德太子一直以摄政王的身份辅佐退古执政。虽然圣德政绩卓著,直到享年49岁,都未能即位。
持统女皇继位也是为了保住儿子草壁皇太子的皇位,不想草壁皇太子28岁就去世④。持统为了使皇位掌握在自己一族的手中,立草壁14岁的儿子为皇太子。在皇太子15岁时就让其登位,而自己退居太上皇之位辅政。持统的做法一改以往惯例,不仅打破了皇子30岁才能登位的传统,更是将“兄终弟及”的传统也一并扫除。
持统之后,父位子承便被认可下来。日本的天皇继承制度也终于由“兄终弟及”的横向继承制度转向了父位子承的纵向继承制度。这一变革也证明了日本正由母权制向着父权制过渡。持统在皇位继承制度上的改革不仅开启了日本皇室父权子承的时代,更具有历史意义上的承上启下作用。自此,父位子承这一继承制度牢牢的固定住天皇制。
古代日本继承制度的不健全,为女性天皇登上皇位创造了历史条件。女性当权,不仅缓和了争夺皇位的矛盾冲突,也使得日本顺利从母权制过渡到父权制,对日本历史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余论
到后樱町女皇之后,日本再没有出现过女天皇,女性天皇由此退出了日本的历史舞台。到了睦仁天皇时期,睦仁改年号为明治。伴随着日本由封建割据时代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日本皇室的大门是否对女性敞开引起了争议。
明治初期,日本皇室还并不排斥女性天皇的存在。但明治政府的法制权威井上毅认为,日本古代历史上的女天皇扮演的只是看守皇位的角色。如果是女性天皇登位,其继承者将是女天皇的夫婿一族,这样皇统将不再是男系男子⑤的那一支纯正的血统。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日本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万世一系”的天皇制将不复存在。而且,井上本人也不认可女性的执政能力[8],井上的观点得到了当时的总理大臣伊藤博文的支持。于是,1886年,宫内省重新制定的皇室法案中就把承认女帝和女帝系的条文删除了。1889年,明治天皇在自己钦定的《皇室典范》中规定了“皇位由籍隶皇统的男系男子继承”,一系列的法案和皇室条文直接关上了女性走向天皇之位的大门。
二战后,日本国会在美国的要求下制定了新的《皇室典范》,可惜这还是一部排斥了女性能够继承皇位的皇室法典。如今,在民意调查中,很多人都不反对女性出任天皇,那么阻碍女性即位的最大障碍就是存有男女不平等思想的《皇室法典》了。
面对这种情况,日本有不少人对这项皇室法律提出了质疑。女性为什么不能做天皇?从历史上看,日本并不乏女性成为天皇的先例。从7世纪初的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女皇至江户时代的后樱町,日本天皇史上共出现了十代八位女皇。一些日本人从男女平等的角度,建议日本国会修改这项皇族法律,允许女性作为天皇的继承人。尽管国民和诸多学者都认为女性完全可以胜任天皇之位,日本政府和皇室根深蒂固的男系男子“万世一系”的天皇制思想却一时难以撼动,女性天皇能否在日本再次出现值得我们所有人拭目以待。
注释:
① 日本历史上十代八位的女性天皇为:推古、皇极、齐明、持统、元明、元正、孝谦、称德、明正、后樱町。其中退位之后又重新即位的有2人,皇极天皇即齐明天皇,孝谦天皇即称德天皇。
② 《宋书?夷蛮传》记载,五个倭王即第一代赞、第二代珍(赞之弟)、第三代济、第四代兴、第五代武(兴之弟)。
③ 三藏指的是:斋藏、内藏、大藏,分别存放神事用物品、皇室的财产、官有的财产。
④ 日本古代天皇惯例是皇子30岁以上才有资格继承皇位
⑤ 日本的男性天皇的子女继承皇位属于男系天皇,女性天皇的子女继承皇位属于女系天皇,如父母皆为天皇,则继承皇位的子女属于男系天皇,日本历史上的女性天皇皆为男系天皇,至今尚未出现过女系天皇。
参考文献:
[1]吴限.《“女帝世纪”成因探析》[J] .日本学论坛. 2007年第4期.
[2]李卓.《日本家训研究》[M].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7页.
[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第59页.
[4]安万侣, 周启明.《古事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5]吴廷璆.《日本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第45页.
[6]王保.《日本简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9页.
[7]赵晓春.《百代盛衰:日本皇室》.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4月 第63页.
[8]中野正志.《女性天皇论—象征天皇制与日本的未来》[N].朝日新闻社.2004年第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