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驰自有倾城色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qto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见到陆驰时,不禁感叹上天对她的眷顾:不仅长得好看,还有一副好嗓子。作为清华美院玻璃艺术专业首位硕士毕业生,她一向低调,只有新作面世时,才会引来阵阵惊叹。
  透明好似情人
  2007年,陆驰从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进修归国并在上海成立了自己的玻璃艺术工作室。在古法玻璃和吹制玻璃之间,她选择了前者。“虽然古法玻璃没有吹制玻璃那样变幻莫测,但可以让我细细品味创作过程与细节的快乐。”和吹制玻璃相比,古法玻璃的制作要复杂得多,从设计图稿到完成作品,中间要经历10多道工序。尤其是出窑后的打磨,需要从50目的金刚石磨片开始,慢慢提高到600目,最后还要用砂纸细细打磨一遍才算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常常占去整个创作过程的一半。尽管如此,陆驰也从未给自己配备助手,每一个环节都亲自动手完成,她不愿意将自己的作品交给他人加工。“我也很陶醉与玻璃独处的创作时光。”顿了顿,陆驰说,“当我创作时,我会把心中的情感与生活中的故事用艺术的语言向玻璃倾诉。十多年来,我与玻璃朝夕相处的时间远多于我与任何人相处的时间,我对玻璃的了解也远胜于我对人的了解。玻璃对我而言不是一种材料,它有生命,充满情感。”
  对陆驰来说,和玻璃在一起,最兴奋的就是出窑那一刻。打开炉门,拆开模具,那一瞬间她总是心跳急剧加速,既紧张又充满期待。窑制玻璃的成功率只有一半,既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精品,也可能遭遇作品碎裂、色彩不理想、起泡等状况,好或者不好,她通通接受。“做这一行久了,发现玻璃很像情人,它会给你幸福与喜悦,也会给你失望与痛苦。你会不小心打碎它,而它的锋利也会毫不留情地伤害你。”
  倾城来自生活
  创作时,陆驰总喜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让作品充满生活气息。譬如《文字·路》的创作灵感就来源于堵车的经历,她发现纵横拥堵的道路很像古老的篆书,灵感瞬间迸发,以篆书的线条结合镂空工艺,设计制作了两件雕塑来表现上海道路的昼与夜:一件暖色调,表现夜色下的车水马龙;一件冷色调,表现都市早晨的宁静。加上其余几件以在上海的生活经历为灵感设计的作品,被统称为“玻璃倾城”。
  旅行见闻也是她创作的重要题材。“每每被美丽的风景触动,唯恐不能将这一切美好尽收眼底,我能做的便是将所有美景收入玻璃中,让瞬间停留并恒久光鲜。”于是,她制作了《云南的天堂之塔》、《起飞的芝加哥》、《通向华盛顿梦境的蝴蝶桥》……
  陆驰最喜欢的,还是《60个泉》,源自罗布泊沙漠中的一片神秘绿洲,寓意绝境中永不磨灭的希望。她做了一个迷你版的当项链,朋友们看到后都赞不绝口。受此启发,陆驰创立了LuChi玻璃首饰品牌。每一件玻璃首饰都是根据大型原作微缩而成,与原作拥有同样的创作灵感和艺术故事。“可以佩戴的玻璃雕塑”成为她全新的艺术宣言。
  从大型摆件到小巧首饰,陆驰把美带进了生活,让冰冷的玻璃变得温暖、亲近。
其他文献
摘 要: 平遥推光漆器与福建脱胎漆器、扬州点螺漆器以及成都漆器并称“中国四大漆器产地”,平遥漆器以其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和复杂的工艺技法闻名于世,平遥漆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技艺与艺术上也不断地发展与进步,真正的平遥漆器渐渐从工艺美术中脱颖而出,与传统绘画艺术相融合,经过几代工艺美术大师的潜心研究与发展,创作出诸多极具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1]市场化冲击使得传统文化淡出人们的视野,但真正的“美
摘 要: 中华文明自诞生的那一刻,就揭开了中国服饰历史的序幕。孔子曰:“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中国传统服饰历经数千年的岁月积淀,在因袭与变革中相继相承,从原始的实用之衣,到存礼仪、表文化的礼乐之服,无不向世人彰显着“衣冠古国”的雍容与气度。  关 键 词: 孔府旧藏服饰;服饰展;传承  一、孔府服饰的策展办展背景  山东省在古代服饰方面有着天
第一次走进杨北辰工作室的人,一定会为眼前的所见感到疑惑:身为木雕艺术家,为何工作室里看不到木雕作品,墙上挂的、桌上摆的却是皮衣、皮鞋、纸袋等生活用品。凑近看,皮衣纹理粗糙,显然穿了有些年头,但依然透着光泽;纸袋鼓鼓的,或许装着主人才买回来的零食;毛巾柔软而蓬松,像是才清洗过……不过,当你有意无意碰到它们后,坚硬的质地定会让你大吃一惊:它们竟然都是用木头雕刻的!  雕刻记忆  用“写实”已不足以形容
探尋日本
期刊
[摘 要]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育呼唤差异性和多样性,人才的培养亦注重创造性和差异性,然而传统的家庭作业模式压制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影响了基础教育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为学困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设计合理的作业,让学困生在作业中体会快乐、学有所得是文章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 学困生;作业;分层设计;分类评价  [中图分类号] G42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
赴一场灯影之约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曾在《青玉案·元夕》一词中盛赞北宋开封城内火树银光,人流如织的上元观灯。  观灯,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唐宋时期达到顶峰,上元灯会更是精彩绝伦。“上元”,指的是上元节,即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每到上元节期间,各家各户,街道两侧花灯无数。大家一改往常夜晚熄灯休息的习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拿出平日里
从观察者到记录者,再到实践者,这是《中华手工》走过的第13年。  为什么开始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坚持下去。而在坚持下来的过程中,我们又找到了为什么开始的答案。  恰巧这个答案,与国家战略不谋而合,即振兴传统工艺。  2015年12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2016年3月,“振兴传统工艺”正式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2017
店名:拾一区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西街11区37号楼2层  电话:18610048184  空间,常指四方上下的客观形式,与时间相对;而茶,如今已然成为时间的代名词。位于北京北三环中路和平西桥地铁站旁,便有一个将二者完美结合的茶空间——拾一区,一个以茶为主线的艺术平台,品茗、赏器、读诗、绘画、学手艺……亦称艺术与手创店。  这里有450平方米,十足的开阔之地。  几个大房间被巧妙地规划设计,随
“央”在重庆话里,有敷衍着过的意思。蒋宇当年给自己取这个网名时,也没想到以后的日子,不仅都得靠“央”,还“央”得风生水起,有滋有味。  在重庆的媒体圈,提起“蒋宇”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都得想一想。但如果说到“央央央皮”,大多数人都会当即点头:“哎呀,这人我知道啊。”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蒋宇”与“央央”这同一个人的两个名字就像是连体双胞胎,虽然有着相同的生活轨迹,但却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蒋宇,是
竹,生长能力强,短短几年便漫山遍野,面对浩瀚竹海,如何利用是关键。  如今,人们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快消品,大家已经习惯被工业化产品包围,很少有人能静下来,留意手艺,关注精神……古人咏叹的竹之气节,在日常生活里渐渐淡去。  2010年5月,本刊曾经做过一期关于竹的专题,转眼便是五年时间。在这五年里,有许多优秀的设计师、手艺人、企业同竹子一样,噌噌地成长着。他们认识到竹的可塑性,也看到竹子的快速再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