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一次来西藏还是6年以前,27岁。当我开着自己的捷达满载着行李在颠簸泥泞的 G318国道上艰难前行时说过一句话“下一次我再来西藏,一定要开越野车,最好是陆地巡洋舰”
对,没错,那时候land cruiser还叫“陆地巡洋舰”。可即便现在,“兰德酷路泽”这个音译的名字依然只能出现在官方的新闻稿中。也许这就是对经典最好的注解,没有人能改变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许就连丰田自己也没有这个能力。
这次来西藏目的是试驾国产普拉多2.7(相比大哥兰德酷路泽,“普拉多”这个同样是音译的名字明显更深入人心)。也许整个中国版图内再也没有别的地方能比西藏更适合组织普拉多的试驾了。“牛头标”在这里路面上的保有量也许比全世界任何地区都要高。丰田在这里几乎就是主场。
令我感动的是,09年第一次进藏看到的那些已经服役超过20年的LC80们,现在竟然还在老而弥坚的担负着运输、旅游等工作,它们什么时候坏,什么时候才能报废真是一个难以令人回答的问题。要知道,在西藏这种高海拔且铺装路面并不算多的地区,对任何车都是一种摧残。但也许只有对于LC系列,才算是享受,或者说物尽其用。
开着普拉多进藏,就像是穿着晚礼服参加酒会,或者身着运动装来到体育场那般顺理成章,也相辅相成。那些泥泞不堪的烂路成就了普拉多与LC系列的辉煌和经典,反过来,这些专为越野而生的伙伴也让西藏的美景得到了加倍的衬托。
我们的行程被安排的相当具有诱惑力,从成都飞到林芝,然后从朋友们手中接过了钥匙,他们告诉我在高原上不能乱跑,不能动作过快,不能吸烟,不能洗澡……好吧,对于这一切我都能忍,唯一忍受不了的就是让自己坐在普拉多的后座,然后看着别人开着它游弋的美景之中。
关于西藏,有很多种说法。有的是心灵鸡汤,有的是人生感悟,当然也有传奇的故事。6年前第一次从西藏回来时自己在博客中写到:去之前担心自己是不是能活着回来,等去过之后才发现自己原来一直都还活着。现在,也许应该改变一下了:我非常清楚自己能活着回来,但更希望的是在西藏也能好好的活着。
丰田LC系列的越野车肩负着这样的使命,它是工具,是伙伴,同时也是西藏发展的功臣和人们了解西藏所不可或缺的方式。从上世纪80年代起,人们发现原来最可靠的不仅仅是家里的那些只能用来耕地的黄牛。
为什么只有丰田LC系列和普拉多能在这里“存活”?因为丰田的工程师充分认识到地球不是平的,甚至在有些地区的路面犹如满脸青春痘的皮肤。非承载式车架与硬轴的悬挂以及粗壮的弹簧加上不知疲倦的发动机和几乎永远不会坏的变速箱让普拉多成为了最好的机器与伙伴。
有一个小故事在这回的长途驾驶中值得铭记。从林芝到山南,70公里超级烂路,自己的零公里的Rimowa和别人的另一个目测刚过磨合期的同样铝制Rimowa并排挤在普拉多的行李厢中。其实这里的空间还是不错的,车上四个人,每个人一个大箱子,竟然都能放进去。
这一路上,颠的五脏六腑都掉个儿了,可开车的人(四个人都一样,谁也别说谁)却高兴坏了,开着别人的普拉多走自己脑海中出现过无数遍的路,对男人来说这简直就是带着女神去赌场啊!而车里另外三个弟兄的心里状态你猜是啥样的?还记得小时候一大帮同学去别人家玩游戏机么?那种直愣愣的期盼,和手痒痒的冒汗……对!就是这种感觉!
到了入住点,傻眼了!看着经典的棱线设计的箱子因为长时间的相互摩擦而几乎快被磨平时,瞬间崩溃了。这就好比自己去海边游泳,但最后发现2克拉的大钻戒竟然掉海里了。这种欲哭无泪,毫无希望的感觉非常不好受。没办法.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只能尽量避免与另一个铝箱放在一起,或者中间不惜垫上新买的冲锋衣。
安定下来了,那就开豁吧!把所有的怨气和委屈都统统发泄在普拉多和来回珠峰接近300公里的无比超级、令人作呕、难以想象、度日如年、哭爹喊娘的这辈子从来没有想过竟然还有能烂到如此程度的路上。
这么说吧,在我最最难受的时候脑子里就两个念头:天将要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另一个是,啥时候能轮到我开车啊!至于箱子……我带箱子来了么
最终,我们都活着出来了,前提是有一个人得了肺水肿,一个人严重高反。我喝了5灌红牛,上了4回厕所,吸了两大瓶氧气,然后幸运的开了超过60公里的路。
本着专业的精神,我必须说明当时的感觉。普拉多的轮胎、悬挂、车身承受了难以想象的长时间的摧残,这些部件就像是被“QJ”了100遍一样让人心生怜悯。我发誓,任何人类所制造的物品都不适合在这条路工作,四条腿的动物(脚垫儿必须足够的厚,但估计脚腕子也可能崴)或者没有脑袋的外星人也许更合适一些。
无数次,真的是无数次,我能感受到减震器被压缩到了极限,我的脑袋碰到了顶棚,轮胎被坚硬的岩石挤压,发动机竭尽全力的咆哮。在海拔超过4500米的“拆车厂”里。普拉多就像是已经完全被决定了一生命运的黄牛一样任劳任怨,不知疲倦。
大约6个小时后,我们就像是看到了天神一样发现了人类生存的迹象,当然最重要的是柏油路犹如最好的礼物出现在地平线的前方。耳膜突然间有点不适应了,石头敲打底盘的声音、悬挂压缩的声音以及手台里某位女士兹哇乱叫乱叫的声音都没了,安静了。普拉多就像是一辆新车,我们能听到的只有发动机的缜密,轮胎与柏油的舌吻,以及手台里大家的欢呼。
在西藏,这样的故事每一天都在发生,相比这里,阿里地区的条件会更加不是人。但几十年来人们就像是信任自家的藏獒—样选择了永远不会放弃的丰田兰德酷路泽(求你了!如果你能看到,不管你是谁!一定要致力于将名字改回陆地巡洋舰,我怕几十年后人们会忘了这个经典到无以复加的名字)。无论是LC80、LC90、LC100、LC,120、LC150还是LC200。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位越野迷的话,我可以告诉你两件保证你绝对感兴趣的事。
1.普拉多国产2.7升车型的动力确实不太好,在海拔超过4000米时甚至可以说太一般了,超车时必须油门到底。但说实话我和所有的越野爱好者都认可两件事:对于越野车来说,什么特么动力、油耗,都是浮云,可靠性才是最根本的!尤其是在现在都还不清楚什么是保养的西藏;如果说越野车和SUV统称是狗,那么普拉多绝对是忠心耿耿的牧羊狗,不挑吃不挑穿,但你别指望它会数数,会跳圈,这种哄人开心的事真不是它该干的。
2.在日喀则的一汽丰田4S店参观时,我认识了那的老板,他开了接近40年的陆巡,简直就是传说中的陆巡界的活化石。我用自认为还算专业的方式问了他一个问题:您认为80、100或者200(不懂说啥的请百度),在西藏人心里谁更经典?你猜他怎么说?先是憨厚的一笑,然后轻描淡写的说了—句“其实还是62”。
why?你能想象当时我有多没面子么?其实我当然知道62,但它生龙活虎的时候我真的还在幼儿园骑小三轮车呢啊!
他告诉我说“你说的这几款车当然好!要舒适,有!要动力,有!要耐用,更没的说!但你看看现在西藏大部分都通了柏油路,很难让它们有发挥的空间了。30年前,LC62跑的时候,就没见过柏油路,照样几十万公里的跑,啥毛病没有。而且,还有一种情结在里面,在西藏人心里,它是最经典的车。”
我又问“那您对帕杰罗是怎么看的?”
他说“在西藏,人们都是因为陆巡没货,才去考虑的帕杰罗……”
好吧!我懂了……
回到家,整理思绪与图片是另一种折磨,人生就是这样,在自己最难受,最困难的时候总是希望平淡与安逸,但它们真正让你无法回避的来到你的身边并影响生活的时候,又会想起那些海拔由平静到亢奋,友情从陌生到患难的日子。也许这就是一种轮回,让人欲罢不能,又欣然接受。
对,没错,那时候land cruiser还叫“陆地巡洋舰”。可即便现在,“兰德酷路泽”这个音译的名字依然只能出现在官方的新闻稿中。也许这就是对经典最好的注解,没有人能改变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许就连丰田自己也没有这个能力。
这次来西藏目的是试驾国产普拉多2.7(相比大哥兰德酷路泽,“普拉多”这个同样是音译的名字明显更深入人心)。也许整个中国版图内再也没有别的地方能比西藏更适合组织普拉多的试驾了。“牛头标”在这里路面上的保有量也许比全世界任何地区都要高。丰田在这里几乎就是主场。
令我感动的是,09年第一次进藏看到的那些已经服役超过20年的LC80们,现在竟然还在老而弥坚的担负着运输、旅游等工作,它们什么时候坏,什么时候才能报废真是一个难以令人回答的问题。要知道,在西藏这种高海拔且铺装路面并不算多的地区,对任何车都是一种摧残。但也许只有对于LC系列,才算是享受,或者说物尽其用。
开着普拉多进藏,就像是穿着晚礼服参加酒会,或者身着运动装来到体育场那般顺理成章,也相辅相成。那些泥泞不堪的烂路成就了普拉多与LC系列的辉煌和经典,反过来,这些专为越野而生的伙伴也让西藏的美景得到了加倍的衬托。
我们的行程被安排的相当具有诱惑力,从成都飞到林芝,然后从朋友们手中接过了钥匙,他们告诉我在高原上不能乱跑,不能动作过快,不能吸烟,不能洗澡……好吧,对于这一切我都能忍,唯一忍受不了的就是让自己坐在普拉多的后座,然后看着别人开着它游弋的美景之中。
关于西藏,有很多种说法。有的是心灵鸡汤,有的是人生感悟,当然也有传奇的故事。6年前第一次从西藏回来时自己在博客中写到:去之前担心自己是不是能活着回来,等去过之后才发现自己原来一直都还活着。现在,也许应该改变一下了:我非常清楚自己能活着回来,但更希望的是在西藏也能好好的活着。
丰田LC系列的越野车肩负着这样的使命,它是工具,是伙伴,同时也是西藏发展的功臣和人们了解西藏所不可或缺的方式。从上世纪80年代起,人们发现原来最可靠的不仅仅是家里的那些只能用来耕地的黄牛。
为什么只有丰田LC系列和普拉多能在这里“存活”?因为丰田的工程师充分认识到地球不是平的,甚至在有些地区的路面犹如满脸青春痘的皮肤。非承载式车架与硬轴的悬挂以及粗壮的弹簧加上不知疲倦的发动机和几乎永远不会坏的变速箱让普拉多成为了最好的机器与伙伴。
有一个小故事在这回的长途驾驶中值得铭记。从林芝到山南,70公里超级烂路,自己的零公里的Rimowa和别人的另一个目测刚过磨合期的同样铝制Rimowa并排挤在普拉多的行李厢中。其实这里的空间还是不错的,车上四个人,每个人一个大箱子,竟然都能放进去。
这一路上,颠的五脏六腑都掉个儿了,可开车的人(四个人都一样,谁也别说谁)却高兴坏了,开着别人的普拉多走自己脑海中出现过无数遍的路,对男人来说这简直就是带着女神去赌场啊!而车里另外三个弟兄的心里状态你猜是啥样的?还记得小时候一大帮同学去别人家玩游戏机么?那种直愣愣的期盼,和手痒痒的冒汗……对!就是这种感觉!
到了入住点,傻眼了!看着经典的棱线设计的箱子因为长时间的相互摩擦而几乎快被磨平时,瞬间崩溃了。这就好比自己去海边游泳,但最后发现2克拉的大钻戒竟然掉海里了。这种欲哭无泪,毫无希望的感觉非常不好受。没办法.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只能尽量避免与另一个铝箱放在一起,或者中间不惜垫上新买的冲锋衣。
安定下来了,那就开豁吧!把所有的怨气和委屈都统统发泄在普拉多和来回珠峰接近300公里的无比超级、令人作呕、难以想象、度日如年、哭爹喊娘的这辈子从来没有想过竟然还有能烂到如此程度的路上。
这么说吧,在我最最难受的时候脑子里就两个念头:天将要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另一个是,啥时候能轮到我开车啊!至于箱子……我带箱子来了么
最终,我们都活着出来了,前提是有一个人得了肺水肿,一个人严重高反。我喝了5灌红牛,上了4回厕所,吸了两大瓶氧气,然后幸运的开了超过60公里的路。
本着专业的精神,我必须说明当时的感觉。普拉多的轮胎、悬挂、车身承受了难以想象的长时间的摧残,这些部件就像是被“QJ”了100遍一样让人心生怜悯。我发誓,任何人类所制造的物品都不适合在这条路工作,四条腿的动物(脚垫儿必须足够的厚,但估计脚腕子也可能崴)或者没有脑袋的外星人也许更合适一些。
无数次,真的是无数次,我能感受到减震器被压缩到了极限,我的脑袋碰到了顶棚,轮胎被坚硬的岩石挤压,发动机竭尽全力的咆哮。在海拔超过4500米的“拆车厂”里。普拉多就像是已经完全被决定了一生命运的黄牛一样任劳任怨,不知疲倦。
大约6个小时后,我们就像是看到了天神一样发现了人类生存的迹象,当然最重要的是柏油路犹如最好的礼物出现在地平线的前方。耳膜突然间有点不适应了,石头敲打底盘的声音、悬挂压缩的声音以及手台里某位女士兹哇乱叫乱叫的声音都没了,安静了。普拉多就像是一辆新车,我们能听到的只有发动机的缜密,轮胎与柏油的舌吻,以及手台里大家的欢呼。
在西藏,这样的故事每一天都在发生,相比这里,阿里地区的条件会更加不是人。但几十年来人们就像是信任自家的藏獒—样选择了永远不会放弃的丰田兰德酷路泽(求你了!如果你能看到,不管你是谁!一定要致力于将名字改回陆地巡洋舰,我怕几十年后人们会忘了这个经典到无以复加的名字)。无论是LC80、LC90、LC100、LC,120、LC150还是LC200。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位越野迷的话,我可以告诉你两件保证你绝对感兴趣的事。
1.普拉多国产2.7升车型的动力确实不太好,在海拔超过4000米时甚至可以说太一般了,超车时必须油门到底。但说实话我和所有的越野爱好者都认可两件事:对于越野车来说,什么特么动力、油耗,都是浮云,可靠性才是最根本的!尤其是在现在都还不清楚什么是保养的西藏;如果说越野车和SUV统称是狗,那么普拉多绝对是忠心耿耿的牧羊狗,不挑吃不挑穿,但你别指望它会数数,会跳圈,这种哄人开心的事真不是它该干的。
2.在日喀则的一汽丰田4S店参观时,我认识了那的老板,他开了接近40年的陆巡,简直就是传说中的陆巡界的活化石。我用自认为还算专业的方式问了他一个问题:您认为80、100或者200(不懂说啥的请百度),在西藏人心里谁更经典?你猜他怎么说?先是憨厚的一笑,然后轻描淡写的说了—句“其实还是62”。
why?你能想象当时我有多没面子么?其实我当然知道62,但它生龙活虎的时候我真的还在幼儿园骑小三轮车呢啊!
他告诉我说“你说的这几款车当然好!要舒适,有!要动力,有!要耐用,更没的说!但你看看现在西藏大部分都通了柏油路,很难让它们有发挥的空间了。30年前,LC62跑的时候,就没见过柏油路,照样几十万公里的跑,啥毛病没有。而且,还有一种情结在里面,在西藏人心里,它是最经典的车。”
我又问“那您对帕杰罗是怎么看的?”
他说“在西藏,人们都是因为陆巡没货,才去考虑的帕杰罗……”
好吧!我懂了……
回到家,整理思绪与图片是另一种折磨,人生就是这样,在自己最难受,最困难的时候总是希望平淡与安逸,但它们真正让你无法回避的来到你的身边并影响生活的时候,又会想起那些海拔由平静到亢奋,友情从陌生到患难的日子。也许这就是一种轮回,让人欲罢不能,又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