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非“人本化”的特征及原因试析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_xu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班级管理的人本化”々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但事实上,目前中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的并不是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而是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相对立的非“人本化”倾向。这就需要我们分析原因找出问题。
  
  一、班级管理中的非人本化特征
  
  (一)以分为本
  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得我们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追求高分变成了教师升迁晋级的目标,追求高分成了学生成功成才的标志。这样的“以分为本”必然导致如下结果:一是智育第一,以开发智力之名行冲击德育和人格培养之实,让功利利益扫荡儿童的好奇心;二是形成了一个“自我复制、自我欣赏的利益共同体”——中国特有的“教育体系”;三是形成了一个无孔不入的包括辅助教材出版、书商、部分教师和行政官员等等组成的教育腐败集团。
  
  (二)以师为本
  所谓“以师为本”,实质上是以教师的(和整个教育系统的)“考试权”为本。在应试大背景下,整个教育系统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考试”,压制学生最独到的械具就是“排名”,抓住了考试权以及有形无形的排名权,就是抓住了一统天下的“牛鼻子”。“以师为本”,既是旧的“师道尊严”在当今行政强权体制下的复活,又是教师动用法规纪律对学生“管卡压”的法宝。
  
  (三)以权为本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曾经撰文指出“现在政府对大学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依然比较普遍。有人甚至把大学当成了一个政府机关的附属物,当成了工厂的一个车间来进行指挥。”这就决定了各级负责管理学校的管理者们,只能在无休止的行政评估、行政审批、行政审查中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从此抛却了教育的理念和校园精神,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批量生产的“教育流水线”!
  
  二、非“人本化”管理模式的成因初探
  
  三种模式均与教育思想、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有关。
  1、从教育思想上看,必须破除工具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它是一切罪孽和过错的根源。一些教师之所以抱着“应试教育”不放,就在于这种教育能够让他体验所谓“桃李满天下”的盛誉,殊不知这样培育的“桃李”,对祖国的前途命运、人类的文化发展和自我的人格完善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因为在这种体制下,只要学习好,就可一俊遮百丑。教师只喜欢成绩好的孩子,偏爱听话的孩子,重视“苦学”的孩子。对富有好奇心和好幻想的孩子觉得烦,对喜欢探究问题、寻求未知的孩子没时间管。因而,从教育对象上看,少年儿童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只是个无知、幼稚,需要在教训、呵斥中才能成长的小人物。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2、从教育目的上看,要把“应试教育”切实转变为“素质教育”。应试能力只是人的整体素质中的一种外显能力。温家宝总理说过:“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可见,关注学生的心灵发展,才是教育的“本真”。而应试教育却把立足点放在传授现成知识上。把学生仅仅变成“知识集装箱”和“学习记忆器”了,如果说也讲“追求”的话,那就只有“金榜题名—舍我其谁”的苍白口号了!教育是因人而存在的,其终极目的是对人的心灵和智慧的开发,是对人性的陶冶、人格的培养和独立自由精神的养成。教育要在发展青少年智力成长的同时,注重引导青少年去体验生命自身存在的意义,去意识生命的有限性和局限性,从而引导青少年去摆脱郁闷、焦虑、失落等心态,成为有精神追求、有个性风采、有快乐感的现代人。
  3、从教育制度上看,必须医治当今“评价单一的体制病”和与时代不适应的学管体制。
  (1)评价体制过于单。2009年8月24日《中国教育报》上重庆市教工委书记彭智勇撰文说:现在的教育评估有四大弊端:①忽视了评估“诊断”和“改进”功能;②重视共性要求而忽视了学校的个性发展;③评估指标不够科学,有交叉和相悖;④评估专家选择不严格,有随意性。建议将管评分离,成立专门的以中介组织为主的评估机构。中小学的评估更应遵循“全面发展”的要求,突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
  (2)学管体制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首先,观念错位,把学生始终当成管理对象,教师永远处在“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灌输地位上,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其次,学管的目标只是“管住学生”,“整齐划一”,限于在校遵守纪律,在家孝敬父母,不能出事越轨。再次,学管的方法和评价的标准只能“唯师是从”,以班主任好恶为准。最后,管教的内容大而空,脱离学生实际,引不起学生共鸣,“为了父母”“为了就业”成了现代中国激励学生前进的“根本动力”。而大多数学生在应试背景下,收获的只是“次次失败”的“人生阅历”,他们哪有什么“自豪”和“抱负”(作者单位
  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小学)
  责任编辑 杨博
其他文献
由于甜柿水果不仅果实硬度大,不需要脱涩,且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其发展潜力极为明显,所以,在果品类的市场上也占据了极为可观的地位。优质甜柿的出产,也满足市场
摘 要 农田水利工程是促进农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人们愈发关注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在农田水利工程兴建过程中,给排水施工是重要的施工对象,给排水施工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及农业活动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文章就对农田水利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希望以此能够促进水利工程建设。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S277.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
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凭借教材,顺应儿童心理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核算与分析方法,然而,目前在教学中仍然沿袭着会计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并不理
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在课程改革中功不可没。但是它重视学生“建构自我”,而易滑向功利主义;重视“理性建构”,而忽视感性熏陶;长于微观探索,而无力宏观把握;长于科学思维训练,却缺少人
近年来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成绩显著,然而全球金融危机使黑龙江省进出口贸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边境贸易受冲击较为严重。文章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对黑龙江
近期,在学校组织的听评课活动中,我观摩了我校赵老师的教学公开课《九色鹿》,她是这样导入的:板书课题,引入佛教故事。预习反馈,学生展示字词学习情况。教师指导“誓言”“灵
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社会保障不够健全、社会养老机制滞后、法律依据缺乏和养老意识淡薄,彰显了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急迫性,这不仅是我国社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能力,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细致、有效的阅讀方法指导很重要。每天布置相对的阅读量,布置的任务要具体,要有针对性。在教学《水浒传》时,我是从以下几点指导阅读的。  首先,浏览概括。阅读以自读为主,阅读方法要因人而异,每个读者有着个性的差异,都有自己的阅读方法,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要用自己能够理解和喜欢的方法阅读,不迷信任何模式,灵活
一、品——词之温度  朱熹曾说过:“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综观苏教版语文教材的选文,都有文质兼美和音韵和谐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文字,深入文字背后的故事。同时要让学生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要让学生不仅从表面上认识文字,也能深入领悟文字的丰富内涵。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底蕴所在,最适合教师用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