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消化性溃疡 (PU)患者根治幽门螺杆菌 (Hp)前后胃窦和食管下段黏膜病理及感染情况的分析 ,探讨Hp和反流性食管炎 (RE)的关系。方法 随机复查 10 5例PU患者 ,其中 74例用三联方案 (铋剂 +阿莫西林 +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根治Hp ,3个月后取胃窦和食管下段黏膜标本作组织学和Hp检查。RE按中国烟台试行标准进行分级。结果 10 5例PU治疗前合并RE(I级 ) 2例 ,胃窦黏膜Hp阳性 74例 ,经抗Hp治疗后胃窦黏膜Hp转阴者 4 5例 ,发生胃镜RE(I级 ) 5例 ,组织学RE(轻度 ) 7例 ;胃窦黏膜Hp持续阳性者 2 9例 ,发生胃镜RE(I级 ) 2例 ,组织学RE(轻度 ) 4例。食管下段黏膜两组Hp均为阴性。虽然Hp转阴组发生胃镜RE和组织学RE数略高 ,但两组R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此外 ,检测 112例各级RE患者食管下段黏膜Hp感染情况 ,Ⅰ、Ⅱ、Ⅲ级RE的阳性率分别为 0 %、15 .5 5 %和 30 .77% ,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PU根治Hp后转阴患者RE的发生率无明显升高 ,提示PU抗Hp治疗后RE的发生与胃窦黏膜是否感染Hp无明显关系。而RE的病变程度与食管下段黏膜Hp感染有一定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