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八年级地理教学情境设计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ey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定的,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反应,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本文从艺术赏析,感受情境;实验探究,融入情境;联系生活,再现情境;诱错反思,创设情境四方面入手,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八年级地理教学情境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八年级地理;教学情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5-065-1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其中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实际上就是一种把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生活情境的能力和品格。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授课内容,创造出恰当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不同侧面挖掘知识的本质和联系,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迁移、应用,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艺术赏析,感受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最具情境性的心理活动。在教学中,要引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必须要有“煽”情的气氛和环境。教师可以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用影像再现情境。如在进行《长江的开发和治理》教学时,可以用长江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入,并以《长江之歌》作为音乐背景,再把歌词放入PPT课件中,让学生在画面、声音、语言的三重刺激下感受到轻松和愉悦,直观感受到源远流长的长江、气势磅礴的长江、波澜壮阔的长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艺术赏析也包含了地理史的赏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恰当地补充一些名人轶事、地理故事,可以让学生去追踪地理学家的思维轨迹,去体验学习和研究地理的乐趣。如《长江的开发和治理》一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地理学家徐霞客,让学生了解徐霞客对于地理事物执着的探索精神,感受地理科学的神圣及地理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也可从徐霞客的游历中让学生得到启发。
  二、实验探究,融入情境
  地理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实验探究情境,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如在《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述黄河流经中游黄土高原时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在“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时,教师可以准备松散的黄土、长满草的黄土、盛水的洒壶、升降的斜面(2块)等实验器材,教师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探究以下3个问题:(1)植被覆盖和裸露的黄土山坡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区别?(2)黄土高原上水土的流失与植被的覆盖和雨量的大小有什么关系?(3)坡度增加时,植被条件相同的地方水土的流失的情况有什么区别?
  通过对以上实验现象的观察,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上的实验现象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何关系?”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有:(1)黄土高原土质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2)没有植被覆盖的黄土极易水土流失。(3)黄土高原地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4)水土流失侵蚀形成沟谷,从而加大坡度,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教师在实验教学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比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达到真正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联系生活,再现情境
  地理与生活关系紧密,与社会生产及环境发展变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依托现实生活,基于生活实际情境的体验、探究和发现,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构建自己地知识体系,发展自己的能力。如在《水资源》一节中讲述水资源的污染,教师可以结合乡土地理,从家乡的水资源污染情况着手,课前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模式对南京的秦淮河水域进行污染情况的调查。在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事实说话,展示调查结果,发表自己观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水资源的污染来源有哪些,生活中有哪些不良行为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用什么方法能防治污染和减少浪费。这一系列的思考与讨论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能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深学生对人地协调观理念的理解。
  四、诱錯反思,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头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存储了丰富的知识经验,但这些知识经验中也可能存在着和新知识并不完全一致,有冲突的成分,即错误观念,所以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能够暴露学生错误观念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手段,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可以更为有效地促进其观念转变。如在《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节教学中,关于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教师简单的讲解并不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其内涵。因此在开始时,教师应先给学生展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质和能量的图片,然后设计几个关于资源分类的小游戏,请学生挑选来自自然界的图片和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图片,得出自然资源的概念,然后再请学生根据既有知识对他们进行分类。通过让学生暴露错误,让学生来“找茬”,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来思考错误原因,其他同学来补充并纠正,最后通过练习和小结,逐步解决他们容易犯的错误,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创设情境是为了构建高效课堂。在情境的创设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情境的主体性,有效性,连贯性,不能为了要有情境而创设无意义的情境。教师要让每个情境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以期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了初中数学教师密切关注的话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主要任务。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能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激发出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
摘 要:自闭症学生的语言障碍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因此,对自闭症学生的语言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情感支持使低年级自闭症学生树立学习语言的自信心,在活动中激发低年级自闭症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家校合作巩固和提高低年级自闭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激发自闭症学生的语言兴趣。  关键词:自闭症;语言兴趣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2-
摘要:思维从问题开始。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者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阐述了一节语文阅读课上提问的经过,以及经过反思获得的感悟,以供教育同行参考。  关键詞:提问;启发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5-017-1  学习《记承天寺夜游
摘要:与小学数学教学不同,初中数学教学不仅仅需要注重对于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其知识点的难度相比于小学教学也是向上提高了一个档次,并且学生们在考试当中所遇到的习题将不仅仅对于学生们掌握知识点的能力进行培养,而是更加注重对于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学生们在学习和考试当中所遇到的题目将较少直接给出解题所需要的条件,而是将之隐藏在题干当中,对于学生们的信息提取能力进行考察。
摘要:本文以初中语文《河中石兽》一课为例,深入探究了积极心理学理论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提高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素养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对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观念所蕴含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初中语文;学习素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5-066-1  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已经逐渐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课
摘要:加强群体凝聚力是管理学校的关键,凝聚力能够保持学校管理的整体性、协调性、控制群体学生成员、保证学生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凝聚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凝聚力;培养;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4-098-1  为了使学校管理效率提
摘 要:语法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枯燥乏味,如何区分结构成分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所在。本文探讨利用情境教学方法和任务型教学方法来教授语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以简单句的五种句型结构为例子,即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系表结构、主谓双宾结构,主谓宾宾补结构等句式来解读语法结构。  关键词:初中语法;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5-05
摘 要:数形结合思想,即借助数的精确性阐明图形的某种属性。利用图形的直观性阐明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这是沟通数形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这种联系产生感知或认知、形成数学概念或寻找解决数学问题途径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数形结合;几何意义;应用;观察力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5-068-2   新的课程改革中的数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
摘要:政治教师应在核心素养下,加强初中生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培养学生自强不息、载物载物,勇敢拼搏的进取精神。在培养学生道德观念的同时,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学习法律常识,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本文讲述在政治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多项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道德素养;初中政治;政治核心;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
摘要:新课标中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发展状态。从古至今我国就提倡因材施教。对于初中数学学习来说,学生存在着数学基础、数学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如果教师采用同一种模式进行教学势必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这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对于后进生也会降低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理念,从实际出发,充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