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失眠患者的社区干预效果评价

来源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ugh9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2016年10—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里河一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60例老年失眠患者进行社区干预。社区干预策略主要包括家医签约及预约就诊、健康讲座(专科医生)、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干预、心理干预、个体化干预、定期出诊及随诊、自我管理及专科转诊等。1年后进行自身前后比较,睡眠质量自评量表得分[干预前(29.77±7.20)分,干预后(28.62±6.79)分;t=7.48,P<0.01]和社区人群功能状态量表(COOP/WONCA)得分[干预前(17.38±3.35)分,干预后(16.00±3.09)分;t=8.69,P<0.01],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社区干预对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有一定帮助。

其他文献
该例肺动静脉瘘致反常脑栓塞患者为青年女性,主要表现为右侧肢体无力,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左侧多发急性脑梗死,病灶分属于左侧大脑中、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在排除了常见脑血管病发病危险因素后,发泡试验提示右向左分流,经食道超声检查排除卵圆孔未闭,行肺CT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肺动静脉瘘导致的颅内栓塞。行介入栓塞治疗后患者未再发生缺血性卒中事件。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介入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且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173例。根据是否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将其分为丁苯酞组和对照组,运用倾向评分匹配分析平衡丁苯酞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及比较两组患者的90 d功能预后。结果最终共纳入患者144例,其中丁苯酞组54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是一组临床表现为肢带肌无力及萎缩、具有遗传异质性的肌肉疾病。在国内,LGMD是除迪谢内/贝克型肌营养不良、面肩肱肌营养不良及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外,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肌营养不良。LGMD多在少年或成人起病,常就诊于神经内科。因其表现为四肢近端无力,容易与炎性肌病、代谢性肌病等混淆。最终诊断依赖于肌肉活体组织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印迹及基因检测。我国的LGMD2B(dysf
跷跷板眼球震颤是一种罕见的眼球自发异常运动。它是一种垂直伴扭转的眼球震颤,双眼的运动在扭转方向上是共轭,而在垂直方向上是相反的。根据其运动特征,它可分为钟摆型和跳动型。国内目前尚无跷跷板眼球震颤的病例报道。我们现报道1例由中脑及丘脑梗死所致的跳动型跷跷板眼球震颤,以提高大家对该体征的认识。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门诊就诊的30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5例口服左甲状腺素钠25 μg/d治疗12个月(干预组),154例未治疗观察(对照组),均每3个月随访1次至12个月。治疗后,干预组结节最大横截面直径、甲状腺结节体积分别为(31.87±3.84)mm、(17.32±0.94)cm3,小于对照组的(34.01±3.72)mm、(24.2
慢性腹痛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常见病,病因复杂,诊断和治疗均有一定的难度。应通过审慎、合理、全面的临床评估区分器质性腹痛和功能性腹痛,并避免过度检查。多数慢性腹痛系功能性疾病所致,其中以中枢介导的腹痛综合征为代表。不明原因的严重、持续性腹痛是本病的突出表现,病史和体格检查对诊断有提示意义。良好的医患沟通对于诊治慢性腹痛十分重要。由器质性疾病导致的慢性腹痛以治疗原发病为主。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及心理干预
剖析1例以"闭经、重度贫血"为症状就医多年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诊治历程,提升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知和诊治能力。
目的探索适合精神分裂症病患及其家庭照顾者实际情况的社会支持体系和实现途径,为社区有效实施精神分裂症病患家庭照顾者社会支持性服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前期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社会支持性服务项目条目池;选择政府部门、专科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且在精神卫生一线工作的专家15名进行Delphi专家咨询,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咨询专家的年龄(40.7±8.0)岁,从事精神疾病康复工作
完善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体系是培养优秀全科医师的基石。规培大纲中规定了大致的培训方向和形式,但尚未提出脚踏实地和行之有效的教学和考核模式。文章反思目前规培过程中教学师资、轮转计划、门诊教学、教学反馈和评估机制、考核方式和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以期培养出具备岗位胜任力的优秀全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