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法”挽救网中的孩子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电脑、网络、多媒体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提起“网”,内行的人说它“太了不起了”,入迷者称它“太刺激太过瘾了”,受害者的家人和孩子却说它“太毒太毒了”,他们谈网色变。总之,各有各的说法,说它有多好就有多好,说它多坏便有多坏。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又应该如何去挽救那些未享网之福却遭受网害的孩子?
  一、提高意识
  挽救网中孩子的办法之一是提高孩子、父母、教师、主管部门的主观意识。让他们提高自我及社会的责任感,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提高孩子的自制力。让网络造福于社会,让网络一路顺风,鹏程万里,让孩子健康成长。
  二、注重沟通
  注重沟通是挽救网中孩子的办法之二。作为家长每一天不管多忙都要安排好孩子的学习与生活,都要安排出一些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爱好,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及生活的疑难。节假日,带孩子去串一下门,和同龄的孩子进行谈心,减少上网时间。学校的老师要爱生如爱子。上微机、多媒体教学的老师特别要注意向学生讲清楚“应该……不应该……”,教会学生正确操作运用网络的技术方法,决不能搞“以玩代教”的微机课。班主任要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对他们进行心理治疗,帮他们戒除网瘾,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态度,让他们抵制诱惑。每学期在学校开设一个“青少年网络过渡沉迷的预防和矫正”的专题讲座,做到老师与家长常沟通,双管齐下,增强学生的自制力。总之,教师与家长沟通,老师与学生沟通,家长与孩子沟通,对戒掉网瘾是极其重要的。
  三、转移兴趣
  孩子沉迷于上网完全是上瘾了,也就是对上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觉得挽救网中孩子的办法之三是转移孩子的兴趣。
  在学校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转移对网络依赖的心理,多表扬他(她)的优点,对其缺点和错误不要过度批评,甚至不可采用漠视的方式。给予他们恰当的表扬和关心,会让这些深入虚拟世界的人意识到现实世界的美好。
  在家里,家长培养孩子看书、听歌、下棋、画画等兴趣,让孩子多参加团体活动,尽量不使他感觉到无事可做。有条件的可以带孩子去旅游度假,减少孩子上网的欲望。
  记得有一个学生非常喜欢上网打游戏升级,父母不让他上网,他便跟父母吵架。夜晚等父母睡熟了,便翻父母的袋偷钱去上网,父母越是禁他,他就越想往网吧跑。后来,我向家长提建议,假日让他参加夏令营活动,锻炼他的意志,培养他的兴趣。他喜欢钓鱼,则利用空余时间带他去钓鱼。他喜欢下棋,便带他找棋手下棋。转移他的兴趣,结果他减少了上网的时间。
  四、避重就轻
  挽救网迷的办法之四是避重就轻。孩子上网,家长不能一味地指责、干预,对于孩子上网寻找健康有益的内容,家长应给予满足,以利取得孩子的信任。对于孩子上网过长时间或进入不健康的网站,家长要善于引导及制止,做到避重就轻,注意教育的方式,使孩子容易接受,不产生逆反心理。
  黄色网站是青年迷恋上网的主要原因。青少年对性充满了渴望和神秘感,学校和家长应开展正常的性知识教育,进行一些性知识讲解,大胆而不避讳,从而淡化孩子的神秘感,消除性苦闷、性好奇,做到避重就轻。
  平时放电脑的环境要防范,家庭的电脑不要放在孩子房间,最好放在公共场所,规定孩子上网的时间。同时,把危害的源头关掉,尽量控制有害的信息的传入及散发,影响及吸引孩子,尽可能做到避重就轻。
  五、厌恶治疗
  挽救网中孩子的办法之五是“偏激”的厌恶治疗法。这个办法是让孩子连续几十个小时上网,使他对网络产生厌恶感。曾记有一个孩子深更半夜时,等父母睡熟了,去网吧上网。父母多次教育,他仍如此。家长无计可施,把锁在自己房中的电脑搬出客厅,让孩子连续上网,上到他厌倦了,他自动放弃了。听说后来他看见电脑便产生厌恶感。这个办法虽然不太好,但也可说是无办法之中的办法。
  六、社会关注
  据调查,受网害的孩子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能不能把这些网中的孩子拉回到学校、家庭、社会,解决的办法之六是社会关注。希望主管部门取缔那些无证经营的网吧,领发执照时应从业主的品德及资格上进行考核审查,特别是经营的范围、营业的时间、安全隐患等都要作深入的调查研究。适当开一些培训班,制订网吧管理的规则及措施。同时也希望业主要挣一些良心钱,替天下所有的父母想一想,替天下所有的孩子想一想。
  责任编辑潘孟良
其他文献
展厅式教学方式的灵感来源于带学生参观新世纪农业园的珠江文化馆和参观黄埔军校的展厅。我们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外出参观博物馆,每次有机会外出,特别是参观展览馆的时候,特别的专心。我想,学生那么喜欢看展览,那么认真听导游的讲解,如果在课堂中运用展厅式的教学方式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又能达到教学目的呢?于是,我们课题组分别在三个年级陆续尝试使用了这种教学方式。  从理论上看,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
<正> 1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意义1.1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表率作用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所组成的一种双边教育活动。这里既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思想品德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围绕学生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合作精神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我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进行多种方式的教学,使学生寓学于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计巧妙的导入,激发学习的乐趣  良好的开端是
针对山东济宁地区的高大平房仓中表层粮温和仓温比较高,有害虫孳生等问题,通过内环流控温技术的应用,使夏季最高表层粮温维持在13.8℃,最高仓温为22.8℃,达到明显的控温保水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新课程的编写,通过设计大量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对学生日常生活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该让生活和教材融为一体,引导学生领悟课本的观点,指导行为实践,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这就必须放手发动学生,依靠学生来完成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讨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