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中新世以来粘土矿物特征及东亚古季风记录

来源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56次 | 上传用户:firexuan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分析技术对南海北部ODP1146站中新世以来(~20Ma)粘土矿物的组成、结晶学特征、微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粘土矿物的物质来源及其记录的东亚季风演化历史.1146站粘土矿物组合的总体特点是以伊利石和蒙脱石为主,高岭石和绿泥石含量较低.物源分析表明,1146站蒙脱石主要来自于吕宋岛,伊利石和绿泥石来自于珠江和台湾(长江),而高岭石则主要来自于珠江.1146站的粘土矿物不仅被南海周围物源的同时代气候所控制,而且为相互消长
其他文献
为了对注聚流程中聚合物溶液进行带压取样分析,为运行参数的监控提供可靠数据,成功研制出低剪切取样器.该取样器采用背压结构设计及由壬连接方式,背压结构利用液体的不可压缩
为了使复合射孔压裂装置的装药结构布置合理,提高装药量,延长对地层的作用时间,增强作用效果,研制了轴套式射孔压裂复合装置.这种装置是在常规射孔枪外套装了推进剂药柱,利用
为了研究火山形成基本要素——岩浆运移通道的形成,基于重力异常反演的青藏高原下地壳底部的地幔对流应力场,结合地壳破裂形成机理和对流应力场与青藏高原新生代火山分布的关系,以及青藏高原下地幔对流演化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高原火山岩浆运移通道产生的深部力学机制.研究表明,高原下地幔对流应力场存在两个大的拉张区,高原中部和北部的火山岩均分布于拉张应力区.南部的林子宗火山区对应了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前或碰撞
根据在高原及邻区近7年完成的1:250000地质填图资料,划分出青藏高原及邻区古近系-新近系残留盆地共92个.沉积范围大且序列完整的盆地分布在高原周缘和腹地.在高原的南、北和东缘,
针对稠油斜直井原油粘度和井斜角较大,生产时率低等技术难题,河南油田第二采油厂开展了稠油斜直井抽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这种稠油斜直井抽油系统工艺优化设计包括斜直井抽油
1968年邢台地震以后的30余年中,中国地震局系统先后在大华北地区布置30余条、近20000km的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深地震测深(DSS)剖面,用以研究地壳及上地幔顶部的速度结构,取得了大
在测井过程通过磁定位器检测出油、套管接箍连续剖面曲线,可确定下井仪器的精确位置,针对磁定位器检出的油、套管接箍信号的特点,讨论了存储式测井仪对接箍信号的测量及存储
为了解决现有电潜泵潜油电动机转子及其止推轴承在设计和制造中的问题,通过对电潜泵潜油电动机转子的结构和理想状况转动方程的简化,从理论上分析了电动机转子浸在变压器油中
通过对丽水市城区园林病虫害发生的现状调查,分析了丽水市城区园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应以生态系统全局为出发点,利用自然界对痛虫害的控制因素,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方法,以达到
为了探讨伊舒地堑与松辽盆地基底的构造演化历史,对位于伊舒地堑中的2个基底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研究,并与松辽盆地基底花岗岩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伊舒地堑基底花岗岩中的锆石呈自形或半自形,并具有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个别发育有核边结构,锆石的Th/U比值介于0.32~2.76,暗示其岩浆成因.CH11井花岗岩中锆石18个测点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62±2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