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感父母恩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890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现代的小学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我尝试以读《弟子规》为突破口,在班级开展“读经诵典感恩情”的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1.读《弟子规》,知“首孝悌”;2.背《弟子规》,记“圣人训”;3.讲《弟子规》故事,感父母恩情;4.写《弟子规》读后感,酿感恩的心;5.做“孝心作业”,表赤子孝心。
  关键词:《弟子规》感恩情;故事;读后感;“孝心”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8-027-1
  一、读《弟子规》,知“首孝悌”
  首先让学生了解《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弟子规》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只有孝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对父母亲人以孝礼相待,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才会被世人所承认和接受。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考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这与当代是大不相同的。几乎凡是古之贤人的传记,在其个人介绍中总会有这样一句“性至孝”,可见“孝”是古代评点人好坏的重要依据。在古时候,即使你身份显贵、腰缠万贯、位居高官,假如你不孝,同样会被世人所不齿。北宋有官员名叫李定,为谋高官厚禄瞒母丧不报,其行为实属大逆不道,为世人所鄙夷。
  通过对《弟子规》的解读,学生才知道原来古人是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的,孝道被摆在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古人是很重“孝行”的,一个人只有对父母孝顺,他的内心才会有感恩,才会对社会有好的作为。
  二、背《弟子规》,记“圣人训”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伴随着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我们的“读经诵典感恩情”的系列活动拉开了帷幕。我让孩子们到书店买了书,并利用每天下午2:00-2:30分的午读时间,给学生播放《弟子规》诵读光盘。孩子们跟着音乐节拍一边唱一边背,很快就将《弟子规》背熟了。还有些学生对照着《弟子规》练楷书,这样既练习了书法,又背熟了《弟子规》的内容,真是一举两得。
  通过一系列的诵读活动,学生将“圣人训”熟记在心,加深了对经典的理解。家长们也反映孩子自从背《弟子规》后有很大的变化,不仅自觉按《弟子规》的规定做,还经常给父母提意见,要求爸爸妈妈要孝敬爷爷奶奶。我听了感觉十分欣慰。
  三、讲《弟子规》故事,感父母恩情
  在给同学们讲解“冬则温 夏则凊”时,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在汉朝有位读书人叫黄香,他九岁的年龄就懂得在寒冷的冬天替他的父亲温被子,因为冬天很寒冷,他怕他的父亲冻着了。因为他那一分孝心,可以时时体恤他人的需要。到了夏天,天气比较炎热,他就帮他的父亲搧凉席。他这样的孝行风范,得到众人对他的尊敬,当时的皇帝也表扬这样的孝行,让天下人来效法、学习,所以还封给他“江夏黄香,举世无双”的封号。
  我们还利用班会课开了一个“孝心”故事会,让同学们专门讲孝敬父母的故事。有个学生找来了《古代二十四孝》中“恣蚊饱血”的故事,并绘声绘色地讲起来……在这个“故事会”上,同学们还讲了《子路借米孝敬父母》和《陈毅探母》等感人故事。同學们听了,都热泪盈眶,班级里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同学们还民主投票,评选出“最感人的孝敬故事”和“小小故事大王”。通过这些活动,让“首孝悌”的观念深入学生内心,让孝顺父母成为同学们的日常习惯。
  四、写《弟子规》读后感,酿感恩的心
  为了促进孩子们进一步读《弟子规》,让感恩的思想真正走入他们的内心,我还在班上组织了《弟子规》读后感比赛。要求家长和孩子做一个“亲子活动”,一起完成这篇读后感。要求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联系自身的真实体会,写写读《弟子规》的收获和体会。
  有个学生从一年级入学起就不遵守纪律,也不喜欢老师批评说教,但读了《弟子规》后有很大的转变。以下就是他写的读后感:
  从我上学的第一天起,老师就教导我们,见到老师要问好,我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时候我觉得老师很烦。读了《第子规》后,才体会到了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弟子规》告诉我们“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也就是如果我们在路上碰见了长辈,应该赶快上前行礼,如果长辈没有什么吩咐,应该恭恭敬敬的等待。这是我们对长辈最起码的尊敬。《弟子规》还说:“柔吾声”、“言语忍”、“尊长前,声要低”、“将上堂,声必扬”、“话说多,不如少”。这就要求我们说话时,语言要柔和,不应该大声讲话,影响了别人的生活与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不如少说话,多做事为好。从这里我也体会到了学校提出的“两个人说话不能让第三个人听见”的要求很有意义。开始,我对提出这一要求很不理解,甚至觉得有学校对我们的要求太苛刻了,通过对《弟子规》有关内容的学习,我明白了这一活动对培养我们良好的生活、学习的习惯是多么重要,我一定要身体力行,为同学们做出榜样。
  五、做“孝心作业”,表赤子孝心
  经过一系列学习《弟子规》的活动后,同学们对父母的辛劳有了较深的体会,也酝酿了一颗颗感恩的心。但如何表达这种感恩之情呢?我们在班会上进行了讨论,集合大家的意见,制定了一份“孝心作业”表。之后我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份表格,要求他们按表格上的要求去做,然后请父母写上他们的感受。这份“孝心作业”在家长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很多家长都哭了,打电话来感谢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文章开头的那个不让妈妈来开家长会的孩子变化最大,他妈妈说:“现在我儿子不再嫌弃我老了,经常很大方地把我介绍给同学。还说妈妈年纪这么大还要养自己,比别人的妈妈更辛苦,所以要更孝顺。”
  我们的“读经诵典感恩情”活动到此就画上了圆满的阶段性句号,但感恩教育之路还很长。我认为生活点滴都可进行感恩教育。天长日久,报答恩情这颗美丽的种子就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李毓秀.弟子规[M].1704.
  [2]张迎春.《弟子规》的养成教育思想[J].教学与管理,2001.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时期,因此,在保证学生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最基本信息的前提下,教师还应培养他们高雅的阅读趣味——深度阅读。为此,本文从“生生共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读书交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师生共读”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等几个方面对如何进行深度阅读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深度阅读;阅读兴趣;读书交流;阅读视野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61-2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并指出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符号时存在障碍,具体表现在:(1)符号语言的表述困难;(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4-070-2  叶小兵教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艺术》中《讲授的必要》一文写道:历史课是一种典型的知识性课程。历史科的知识点多且比较散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以某种形式将课堂的知识归纳总结,如以大括号的形式列出事件的背景、时间、过程、影响等,或者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归纳相应的知识。根据实践,笔者认为用表格对歷史知识进行归纳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在五年级下册创新性地编排了古典名著單元。本文立足学情起点,细化策略指导,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充分发挥课文“例子”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不同方法,感受民族文化与传统语言的魅力,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古典名著;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9-068-1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
摘要:物理学史是研究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物理学史是物理教学的一大资源库,有着丰富的内涵,对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它向着物质世界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探索物质世界及其运动的规律。学生对于物理学的学习,只有了解它发展的历史过程,才能更深刻地认识物理的与众不同,才会引导学生喜欢学习物理、乐于学习物理,加深学生对物理的理解,从物理学中得到启示。  
摘 要:交互电子白板与互动反馈技术具有适应教学需要的强大功能。它能融合所有传统教学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能方便有效地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种途径的互动,有效地记录课堂上师生交互过程和学生学习状况;最大限度地整合教学资源,使我们的语文课堂产生传统课堂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
摘要: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是基于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学创新,是培养符合新时代所需人才的重要举措。运用高效课堂培养初中生的数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是改革必然要求。建设数学高效课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创设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是全体师生的共同目标。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1-041  当下初中数学课堂中,数学教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加剧了城镇化发展进程,促使大批的农民来城务工,使子女被迫留在家乡让其家中老人给予照顾,成为人们常说的留守儿童。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家庭的功能性,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缺位,使農村家庭教育效果不佳,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与成长。家庭作为人们赖以生活的港湾,其家庭教育优势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教育的开端与源头,故此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的,人们应该加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学困生。通常初一时就会出现,初二时面积扩大,升入初三后,学困生问题更为严峻。学困生通常是那些由于主客观原因在学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往往会被老师和同学们遗忘。作为教师,我们要特别注意了解他们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共同把他们转化成符合课程标准的“合格生”。  关键词:原因;信心;兴趣;差异;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本案例叙述了一名随班就读的听障失语的学生,在作者的帮助下逐步克服自卑恐惧心理,增强信心,勇敢表达,最终开口说话,融入班集体的过程。  关键词:听障学生;和谐氛围;随班就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1-113-2  【案例描述】  前年我中途接手了一个教学秩序较乱的班级,家长要求学校尽快更换班主任。最让老师头疼而又心疼的是班级还有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