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眼中的艺术之美与生活之美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r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艺术之美和生活之美孰更美?这是莎士比亚两首十四行诗:第18首和第106首的共同主题。而诗人在这两首诗中分别通过生动的意象把这两者具体化:在第18首中,诗人告诉我们艺术之美远胜于生活之美,它有亘古不变的永恒魅力;然而在第106首中,又得出生活之美的无限可能是艺术之美无法企及的启示。由此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在两首诗中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他的矛盾观体现了成熟艺术家对生活和艺术的深刻理解,正是这种矛盾和挣扎唤起了他诗的狂热与诗的节奏。
  关键词:莎士比亚 生活之美 艺术之美 矛盾
  一 引言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语言清新,且音乐美感十足,含义隽永、悠长,给后人留下无尽的遐想和启迪。而莎士比亚也因为他不朽的诗篇而被称为我们永生的诗人。
  在莎士比亚留给后人的154首十四行诗中,有一首最为后人所熟知,可以说是他十四行诗的代表作,这就是十四行诗第18首。这首经典之作被众多作家引用,甚至出现在影视作品之中,用于诠释作品中爱情这一主题。例如,获多项奥斯卡奖的《莎翁情史》中,这首诗是作为男主人公写给女主人公的一首深情款款的告白情诗出现的。而对诗歌进行仔细阅读和深层次挖掘后不难发现,这首诗并非情诗,它所吟咏的主题也非爱情。有些读者对它的理解仍停留在非常表面化的层次上。
  而莎士比亚的另外一首十四行诗第106首是一首歌颂“美”的经典之作。“美”在诗中被赋予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力量。尽管处于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人们有着千差万别的审美标准,然而总有一种“美”,真正的“美”是具有抚平这些差异的神奇力量的,是能够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心中激起愉悦和崇敬的。莎士比亚是所有诗人们不眠之夜鹅毛笔下的灵感之神。
  这两首诗表现了相同的主题:艺术之美和生活之美的对比。这一主题在济慈脍炙人口的诗篇《希腊古瓮颂》中进行了探讨。诗作通过古瓮的形象阐释了艺术之美与生活之美的两面性。艺术之美是永恒、瑰丽的,具有启迪无穷想象的魅力。然而,与鲜活的具有动感的生活比较起来,它又是一成不变的,充满冰冷与寂寥的无奈。所以,济慈在《希腊古瓮颂》一首诗中体现了对生活之美和艺术之美两者的矛盾态度。而莎士比亚同样矛盾的态度则分别表现于他的两首诗作当中。
  二 艺术之美高于生活之美
  两首诗都在赞美美人——一位有着绝世美貌的男子。两首诗都没有具体描述这个有着国色天香姿容的绝色佳人的具体美貌,也没有对他们婀娜的身姿、秀发的华彩、眼神的撩人和朱唇的芬芳进行具体的描摹,这与人们所熟悉拜伦的《她走在美的光彩中》有着很大不同。可见作者笔下的美并非特指的、具体的美,而是泛指的、抽象的美。而这两首诗中的美的内涵又是大相径庭的。
  第18首以一个比喻开篇“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夏日的美是有目共睹的:艳阳,芳草,碧树,娇蕊,把你比作夏天有何不妥呢?这里作者制造了一个悬念:是你比不上夏日的娇美吗?答案是否定的。“你不独比它可爱也比它温婉”原来夏日的美比起你来缺少了那么一点点温和、柔美。紧接着作者又列举了一连串夏日不如你美的理由:夏日中有狂风作践嫩蕊,夏日停留时间太短暂,不能长久;夏日里有时骄阳似火,有时又愁云惨淡。喜怒无常的自然会一夜之间摧毁所有待放的花蕾,即使侥幸逃过种种劫难,等到秋日来临,风霜、冰雹等白色杀手也会将所有夏日的美残杀殆尽。
  诗人把美的杀手分成了两类:“机缘”和“无常”。这里的机缘并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机会和缘分,它指的是无法预见的意外,使得正在绽放的美,甚至待放的花苞遭受夭折的命运。正如古人所慨叹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风雨只是自然界中较为温和的美的杀手之一,而它的威力也足以摧毁如此脆弱的美。而无常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鬼名,迷信的人相信人将死时有无常鬼来勾魂”。不难理解,无常即死亡。那是所有生活之美最终宿命的归宿。当夏日娇艳的花朵历经磨难逃脱了“机缘”的魔爪,迎接她的却是“凋残”:草木凋零,美人迟暮。然后是“销毁”,也就是死亡。
  到这里人们不禁会感叹:在美不胜收的风景背后,总有令人扼腕叹息的美的缺憾和美的凋零,草木如此,人亦如此。
  此时作者笔锋一转:“但你的长夏永远不会凋落,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此时另一个悬念产生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美人?为何他的美永不会消逝?更另人惊奇的是,这个人是永远不死的:“死神永不会夸口你在他的领地里游荡。”这时读者们纷纷猜测,原来这位美人是神仙而非凡人,或者他是一位逝去的佳人在诗人心中得到永生?下一行诗揭示了谜底:“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间同长”,因为“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这诗将长存,并且赐予你生命”。原来这里诗人所呈现的美是诗歌的美,艺术的美。诗中描摹的那一位美人是艺术美这一抽象事物的具体化、形象化。人类作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高贵之处在于能够理解艺术之美,欣赏艺术之美并对其有着强烈的向往与渴望。只要人类存在,只要人类能够阅读,那么你的美就如同封存在岁月中的一块美玉,被世代的读者把玩、欣赏。现实生活总是充满了缺憾。娇美的容颜和生命的活力随着时光的流逝都会离我们远去,只有艺术的美是完美无缺、与世长存的。
  纵观这首诗,可以看到它分成两部分,前六行为第一部分,话题是夏天,接下来六行为第二部分,话题是“你”,即一位绝色男子。通过二者的比较得出夏天不如你美的结论。因为夏日的美短暂,又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而你完美且不朽。最后两句则是点睛之笔道出了诗人所要表达的心声。
  所以,作者以这首诗明确地向读者们表明了他对艺术和生活的态度是艺术高于生活的,艺术之美是生活之美的追求和梦想。作为诗人,他永远是缪斯女神裙下的膜拜者,是艺术之美的忠实追随者。他的使命是将人类留住美,传承美的愿望在艺术作品中变成现实。
  三 生活之美高于艺术之美
  然而,莎士比亚却在另外一首诗中背叛了这一信条。在十四行诗第106首中,他表达了相反的观点。   这首诗同样以一位美人作为主人公,同第18首一样,这位美人并没有在诗的开头出场,而是直到第七行才出现。这首诗一开始便设置了一个有故事性的场景。也许此时正当夜深人静,诗人端坐室中,静静地阅读一本古书。这本古书中描述了怎样惊心动魄亦或缠绵悱恻的故事诗中没有提及,唯一提到的是,这本书中描绘了很多美人。前六行诗都在赞美他们,他们是“来自湮远的古代的纪年”的“绝代风流人物”,他们的美使得“古老的歌咏也香艳”。至于他们如何之美,诗人并没有具体描摹,只用一行“无论手脚、嘴唇、或眼睛、或眉额”来赞美他。这一行妙就妙在引人无限遐思。读者脑海里一定出现无数美人的画面,他们的美环肥燕瘦,各有千秋,却都是风情万种,千娇百媚。然而,那些书中所赞颂的拥有“国色天资”的“多情的骑士”和“绝命佳人”的并不是这首诗的主角。主角在第七句才出现,而他的美仅用一句来概括:“恰好是你现在所占领的姿色”原来这位绝色佳人的美曾经出现在古书中,你的美与他们的美有异曲同工之妙,看到了他们也就看到了你。“所以他们的赞美无非是预言”。读到这里人们不免困惑,古人怎能描摹今世的美?而他们又如何穿越时空阻隔看到你的美丽?原因只有一个,美本身就有穿越时空的力量。也就是说,尽管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审美是有差异的,但真正的美是能够跨越这些差异的障碍而存在的。美的语言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的。今人所赞颂的美也是古人所钟爱的,东方之美也会被西方人爱慕和神往的。因而你的蛾眉、星眸、丹唇、皓齿都在不经意间散落在古老的歌咏中。
  然而,尽管那些古代的诗人们才华横溢,独具慧眼,却仍然不能把你的美展现得完美至极,因为毕竟时空相隔,他们的想象无法达到你的美的高度,你的美超越了想象的空间:“不过他们观察只用想象的眼,还不够才华把你歌颂的尽致”。那么谁有能力能够描摹出你的芳华绝代呢?应该是与你同时代的,与你曾经谋过面的,才华横溢的诗人们。
  可是我们,这里诗人指的是包括他在内的诗人们,虽有幸亲眼目睹这位美人的风华绝代,却也只能目瞪口呆,无能为力:“只有眼惊羡,却没有舌头咏叹”。舌头的象征意义是写作的能力和技巧。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当我们面对你的美,内心泛起阵阵涟漪,无数美好词句涌上心头,却无从下笔。唇边妙语生花,与你的美比起来却都黯然失色。这首诗到这里嘎然而止,作者并没有具体解释为什么诗人对眼前的美有一种无能为力的软弱感觉,是因为他的写作技巧不够纯熟,或是天赋不够杰出吗?显然不是。原因只有一个,自然造化所形成的美令人惊艳、赞叹,任何文字或其他艺术形式与它相比较都是苍白无力的。
  该诗的主人公这位绝代佳人代表的是生活中的美:灵动,鲜活,充满无尽的惊喜和动人的哀伤。艺术家捕捉他的正面,却无法同时呈现他的侧面;描摹了他青年时的俊朗英姿,却错过了他少年时的青涩娇艳;目睹了他欢笑时的明媚鲜妍,却无缘得见他黯然神伤时的剔透清澈的美。面对生活千姿百态,变化万端的美,艺术家们充满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想要把这美通过笔端,通过颜料,通过镜头,音符……保存下来的强烈渴望。可同时,他们又隐隐感觉到从灵魂深处传来的挫败感和无力感,因为生活之美的温暖,生动的多姿多彩是冰冷、固定、一成不变的艺术之美永远无法超越的。莎士比亚在这首十四行诗中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美人与古书中描摹的美人进行对比,得出结论,你的美是无限的,而书中的美是有限的。如果说艺术之美是精美水晶杯里面的玉液琼浆,而生活之美则是清泉、小溪,乃至江海。艺术家们是太阳神阿波罗,生活则是他所深爱的达芙妮,永远在追逐,却永远只有一步之遥。这首诗可以说是生活之美的一首赞美诗。它正如酒神狄尔倪索斯手中的葡萄酒杯,盛满了令艺术家们癫狂、痴迷的灵感之源。
  四 结语
  艺术之美隽永、完美、梦幻,满足了人们心中对美的渴求。正如朱光潜所说:“美的特质为无限和自由……最无限、最自由的莫如心灵,只有艺术里面有最高的美,因为艺术纯是心灵的表现”。艺术在美的殿堂里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生活之美,真实、生动、自然,有着艺术之美不可企及的动感之美。罗斯金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一座希腊女神的雕像,有一个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
  莎士比亚在这两首诗中表现出的对艺术和生活的截然不同又自相矛盾的态度正是一个成熟艺术家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表现。因为,如果过分强调艺术,认为艺术是可以脱离生活而存在,那么艺术就会失去其原有的生命力。同样,如果过于强调生活,处处以生活的标准来衡量艺术,认为艺术只是对生活的模仿与再现,那么艺术创造就会大大受到局限,失去其应有的魅力。莎士比亚在两首诗中分别阐释了艺术的永恒之美和生活的动态真实之美。两者的平衡和统一在这两首诗中得到了体现。同时对易逝的生活之美的悲悯和保留生活之美的热情使得他执着痴迷于艺术的魔力,从而唤起了他心底里诗的节奏和韵律,绽放出了一首首极具气魄和神韵的佳作。
  注:本文系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批教学研究课题“后现代主义教学法在英美文学史及选读中的实践探究”(137173)。
  参考文献:
  [1] 莎士比亚,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3]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王欣欣,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1992年,以泉州37家国有企业“一揽子合资”(或称之为一揽子收购)为背景的国有产权交易案例,作为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曾引起海内外众多人士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或许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A和E(VA和VE)水平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微量荧光分析法对安阳市肿瘤医院32例术前食管癌病人和32例对照者,进行了血清VA、VE水平的测定与分析。结果:食管癌组和对照组血清
在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企业内部运行机制而言,除了要逐步确立现代企业制度外,还须建构与之相应的现代企业文化。因
朱基强调国有企业解困首先要减员增效·4·钅容钅容钅容钅容钅容钅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基1月11日在全国国有企业职工再就业工作会议上强调,1997年要把搞好国有企业
几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一汽集团公司在抓质量的同时,坚持不懈地狠抓降低成本工作,围绕年度目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方面取
母子公司体制的运作探微白均生我国的企业集团在经过十多年的艰辛探索后,现在终于有了定论。这就是经济理论界提出的、政府决策层采纳的——企业集团的母子公司体制。企业集团
对于刚开始学习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作文难写的原因之一即是:缺乏丰富的想象力。正对这一难题,我们认为,童漫作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木材是一种有机体,由许多纵横排列、形状和大小都不相同的细胞所组成。细胞是中空的管状物,中空部分叫细胞腔,四围叫细胞壁。细胞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楚
对企业信息的内容、企业市场信息系统的建设、市场信息的收集及信息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看法。 Information was provided on the content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the est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图l,结合所学知识回答l~2题。1.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