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教学要渗透世界近现代史内容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国近现代史教学要渗透世界近现代史内容的
  
  1.历史学科本身联系的需要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整体。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要从整体出发,把中国或世界上的某一国家作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来考查。研究中外关系的发展史,特别是“19世纪中后期,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的革命、改革、对外政策,及其双边或多边关系;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主题,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日趋激烈,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世界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只有从世界历史的整体来考察,才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交往日益频繁,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再也不可能维持与外部世界的隔绝的封闭状态。自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同世界形势的发展息息相关。如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了对世界领土的瓜分和殖民地的掠夺,这种现象反映在中国,就是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界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又如在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欧洲的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就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又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一声炮响,给黑暗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的革命指明了新的方向。再如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召开了分赃会议,会上做出了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这直接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导致了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使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总之,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在动荡变幻着的世界形势下谱写而成的。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安排,就使学生所学的中国近代史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同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着的,从而更有助于他们理解所学的内容,这样做又使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弥补我们世界史教学的不足。
  2.中国近现代史教学渗透世界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渗透世界近现代史内容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有利于学生提高驾驭历史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的理解。进入近代史后,全球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的扩张打破了封闭的中国,把还处在封建末期的中国卷入了世界。这时期的中国史每一件大事都有列强的影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横向的世界史知识,即时代的大背景简明扼要地介绍给学生。有的则需要做个小专题来讲。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俄对华侵略的方式和特点都有很大的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就要结合世界历史中“英俄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和两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深度、广度”来理解,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又如,19世纪第二个十年,欧洲列强为什么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日本却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这也需要我们把目光放入世界近现史中,放入一战这个大背景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渗透世界近现代史内容的方法
  
  1.重视和利用好新教材各章的导言、引言内容
  新教材的编排已注意将中国近代史置于世界近代史发展的大背景中来认识,为此,教材在每一章节的引言中都叙述了有关阶段的世界背景,还在涉及中外关系、中外战争的教材正文中补充叙述了相关国家的历史背景,这样的知识能让学生学到与全球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历史,但由于课本篇幅有限,深化的内容还是要求教师多下工夫,将所涉及的内容提纲挈领地介绍给学生。
  2.还要进一步挖掘教材,找出与世界近现代史相关内容和结合点
  如下表所列的部分内容:
  
  
  三、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在渗透世界近现代史内容中要注意的问题
  
  1.补充内容不要过细、过繁
  应从大角度、大背景、理解性知识入手,要“点到即止”,不要增加学生的负担。如讲到“中苏关系恶化原因”,只要指出赫鲁晓夫上台后“苏共二十大”全面否定斯大林,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出现问题。至于苏联国内斗争就不要展开讲述。
  2.课堂上所增加内容要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
  由于课时有限,在课堂教学上增加内容就很有限,可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课前或课后布置一些作业、小论文,让学生去翻查有关教材、书籍。如讲到“抗日战争”一章,可让学生编制二战的大事年表;讲到“建国初期的艰难及抗美援朝”时,可让学生写小文章“美国的霸权政策”等。这样学生会很有兴趣,而且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注意从时事热点导入课文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时事,时事热点是明天的历史,今天的时事是历史的因结下的果。全球化的今天,所发生的时事热点多多少少都和中国有联系。学生有了解中国历史的渴望也会关注祖国的发展,也有了解世界发展的渴望,但由于信息来源渠道少和自己的知识有限,他们对时事信息和历史的联系更有强烈的求知欲。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关注时事,搜罗资料,把时事热点和历史知识联系起来,把中国历史知识融入世界历史知识,融入时事热点来讲,这样更能吸引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用今天的中美贸易摩擦导入讲鸦片战争的影响,也可以六方会谈导入朝鲜战争,只要教师用心,巧妙运用时事热点导入新课,这样的课才能打动学生,才使历史知识活起来,才能培养学生的时代感和现代意识,也符合现在的高考考查方向。只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得以激发,历史这一学科就不难学,教师也就不难教了!
  
  参考文献
  [1]周鼎勋.高中历史新大纲体现了时代精神.
  [2]叶正书.新的教学观念呼唤新的教学方法.
  [3]单文彬.新的变化、新的特点、新的教法.
  [4]陆安.试论历史课程改革与历史教学改革[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11).
  [5]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正>大家知道,C语言以其编程灵活方便、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程序可移植性好等特点而风靡全球.C编译程序检查源程序不象其它高级语言那样严格,使得调试C程序比起调试其它程
为解决视频跟踪中目标旋转、形变、光照等导致目标丢失问题,提出了一种相关滤波器跟踪算法,该算法利用局部信息,对目标多次训练获取滤波器,再经相关运算对目标位置进行估计,并在线实时更新滤波器。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快速、简单、鲁棒等特点,能够实现对运动目标的实时跟踪。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中学英语教师应根据语言教学特点创新课堂教学,设计好教学内容、模式及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课堂教学创新的概念与内涵    1.思维创新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意识能动性的高度表现。中学英语课堂包括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在课堂上不仅教师要积极主动思维,学生也要发挥主体作用,师生间要营造一个有利于
李大钊与何炳松都是20世纪上半期颇有影响的史学家,在推动中国史学的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李大钊比较系统地引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将其作为分析历史问题的重要方
①简述传统小梁切除术的产生和改良,并发展为现代小梁切除术的过程;②讨论现代小梁切除术的目的与观念;③提出小梁切除术规范化问题并介绍规范化操作要点.
<正>由于直接写屏技术可以获得极高的显示速度,因而在很多流行软件中被广泛地使用.虽然这种技术的兼容性稍差,但对大多数微机来说其显示子系统结构的差别很小.因此有时为了获
<正> This rare form of glaucoma is endemic for East Siberia region. This pathology is hereditary, it is transmitted through x-associat-ed recessive type by wome
近代骑楼商业步行街记载了城市的历史文化,既是人们夜晚休闲、游览、购物的活力地段.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其夜景规划要遵循“特殊性、功能性、艺术性”的照明要求。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