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收获

来源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_yue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在阳台上浇花。
  浅黄的月季与粉白交错的杜鹃终日争奇,另有绿绸般的文竹与吊兰等娇贵的生命与她们互相攀竞,阳台上似乎溢满了各种颜色的喧闹。
  不知怎地,突然想起窗外小花园里的另外两个身影。
  那株小小的牵牛花,是我从她还是种子时就疼爱有加的。看着她一天天地发芽、抽叶,丝蔓如嫩绿的绸线缠绕上稀疏的木篱。她的身边,是一株不起眼的芦荟,但玲珑小巧,不像其他同类有着厚厚的叶片,表面是郁郁的深绿色,而是更薄一些,绿得更浅一些。她的绿色更像是流动在空气中的汁液,有馥郁的气息,为世间送来一抹清新。
  当初是有意将她们栽在一起,共享木篱下那一片小小的栖身之地,在高大的桑树下借得一片绿荫吗?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也许是下意识地想要她们彼此依靠、相互扶持吧。小花园里的两株绿色植物骄傲地生长着,如同晶莹的阳光下清亮的一泓水,赏心悦目地要绿进你身心的每一个细胞。
  于是顺理成章地,我偏爱她们。
  可是那一夜疯狂得仿佛暴君的风雨,差点毁了我的希望。
  电闪雷鸣,暴雨攻窗。“哗哗”的声音振聋发聩,雨珠不顾一切地从高空扑身而下,恶狠狠地向世间砸来,仿佛带着深仇大恨,誓要将大地变成水的世界。狂风助纣为虐,闪电拍手称快,还有无情的响雷冷漠地轰炸着一切。
  我急得要冲进小花园,然而风雨坚决地拦住了我的去路。看着那可怜的、被冲刷而下的树叶,我只好默默地为芦荟和牵牛花祈祷。
  第二天的清晨如常而至,和煦的阳光若无其事地洒下来,世界好像完全不记得前夜发生了怎样的毁灭与打击。
  我奔进花园,小心地拨去覆盖在芦荟和牵牛花身上的厚厚的树叶,想象着那最惨不忍睹的画面。
  然而在看见那一幕时,我怔住了。一股奇妙又无比温柔的感动安静地汇聚,汩汩流入我的内心。
  芦荟的根部已经被雨水冲出一半,斜斜地歪向一边,梢部被折断了一截,孤零零地悬挂着,流淌着透明的汁液。而牵牛花——
  她竟完全被芦荟遮于身下,由于芦荟的庇护,仅仅被冲掉了几片叶子,湿漉漉地立在那儿,依然充满生机。芦荟的身上有几颗雨珠残留着,在太阳的光辉下反射出奇妙的光彩。可谁知道,她昨夜承受了多大的苦痛?此时,那雨珠里,包含了多少劫后余生的欣喜和坚强啊!
  我不知是应该惊叹大自然神奇的巧合,还是应该感慨生命的顽强与坚韧。无论原因是怎样的,我只感动于我看到的、那小小的动人的场景。
  这是另一种收获吧?无关叶子与花朵,而是仅仅有关于生命的收获。
  回过神来,转身看向身边那片姹紫嫣红,我笑了。
  这些娇弱的花朵如何能与那两株顽强的生命相比?我庆幸,自己播种了貌不惊人平凡之至的种芽,却收获了不平凡之至的简单而美好的灵魂。
  (指导教师:吴寿健)
其他文献
为了寻找更多的和性状关联的猪候选基因或分子标记,用DNA差异显示技术扫描140头大白×梅山F2猪的DNA,发现了2个与猪的性状具有显著关联的分子标记,并对这2个分子标记进行测序
在平面专业的视觉形式构成训练中加入抽象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归纳、 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观看”的能力,使其能在司空见惯的景物中发现美,提高视觉修养.文章通过对视觉元素的
一位营养学家在芝加哥举行了一次有很多听众出席的讲座,他语惊四座地说:"我们多年前装进胃里的东西,足以把在座的许多人杀死.牛羊肉是可怕的.
摘 要:油画被画家赋予情感,而画家的经历不同对油画的创作方式也不同,因而油画富含的情感也就不同。对于不了解艺术创作的人而言,油画只不过是机械的技术创作而已。其实,一幅好的油画作品体现作者的丰富的情感以及思维创造力,其创作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作者在创作前对作品进行构思,其次进行作品的创作,最后进行作品的传达活动。而作者进行创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自身喜怒哀乐都借助作品展现出来。情感是人
当前高校中,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大学生记录生活、信息交流、抒发情感与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新媒体的链式传播的特点使其具有不可控性,对
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开发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江西为例,红色资源蕴涵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相继出现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解决和处理农村这些社会热点问题仍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维护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不断交融,艺术观念受到新的启发,绘画作品的语言不再单一,新元素的涌入为其增添了不同的媒介。其中,肌理作为当代工笔画家经常运用的技法之一,在工笔画作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文章主要从“肌理制作”方面,分析其在当代工笔画中盛行之成因。  关键词:当代工笔画;肌理制作;绘画  中国传统工笔画已有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到了唐宋时期,佳作频出。然而,至明清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