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病理学研究

来源 :现代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shadow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归纳总结出目前存在的六大病理症状:大学生心理障碍估计过高过重、工作者缺乏专业素养和职业权威性、课程开设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理论研究缺乏、定位不当、有效督导与评估的缺乏等,探讨了产生的内在原因,且针对以上病症提出了对策.
其他文献
本文指出了高校德育在主体、内容、目标、方法及研究上的困境,探讨了大学德育理念创新中的人性化、实证化、动态化、整合化、自主化走向,并提出了与德育理念更新相适应的大学
孔子从"仁"的理想出发提出了系统的教学思想,即立足于"成人"的全面的差异的教学目的观,着眼于丰富人生意义的整体的教学内容观,致力于开发人的内在道德力量,拓展人的本质,提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型时期,高等教育质量观念及其评价取向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三个主要历史时期的主流质量观念的剖析与对比,以及对精英质量与大
"两课"教师是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教学资源,也是最稀缺的教学资源,其稀缺性最根本的表现为质量稀缺.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两课"质量的关键.本文在分析提高"两课"师资质量的紧迫
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于一体,以真善美为主要内容的诺贝尔奖精神,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互动关系演进到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结果,是推动教育和科技创新的文化创新的一种典型表
本文根据"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结合教育时间学和认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在高师研究生教育中实现教学和谐共振的策略、方法和实践问题.
高等教育大众化引发了人们对于质量问题的普遍担忧,要求加强质量保障的呼声日益高涨.期望用原有的精英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来解决大众化时代的所有问题,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市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