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物理学家的家谱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de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物理学家、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的吴大猷先生的《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忆》去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推出,虽然我家与这个出版社在同一条马路上,步行不过一刻钟左右,我却在出版近半年后才偶遇此书。迄今为止,我未曾在媒体上看到关于这本书的只言片语。这不奇怪,在书店时我也险些错过,以为是吴先生撰写的一本科普读物,无非是把墨子之类拉来,算作“早期中国物理”的先驱。看到“回忆”两字,隐约觉得自己推断有误,于是抽出翻看有无公式。
  有人晕血,有人晕高楼,据说常在船上生活的人会晕陆地,我晕公式。但凡在书中见到公式,一概敬而远之。阿马蒂亚·森的《以自由看待发展》,是我所喜爱的一本经济学著作,森对自由的强调和他对大饥荒的研究,都颇具说服力。一位朋友爱屋及乌,接着买下他的《理性与自由》,却叫苦不迭——其中触目可及的都是各种公式,超出了非经济学专业读者的理解力。
  虽然《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忆》偶尔闪现几个公式,阅读起来基本没有障碍。这本书的缘起与李政道先生有关,在他的建议下,90高龄的吴大猷在新竹的清华大学和台北的清华大学开设了一门名为“中国物理发展史”的课程,留下12卷录影带。鉴于吴大猷的学术贡献和学术位置,这本只有100页左右的小册子,整理起来不计工本。除了一位台湾学者,还有两位大陆学者专程赶至台湾,对吴先生提到的人物作了仔细考证,增添了80页左右的注释。整本书精工细作,正文和注释合璧,堪称一部现代中国物理学家的家谱。
  吴大猷先生先从一个统计数字说起,指出1900年至1952年获得物理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共计160余人。学术不以学位论英雄,但是这个数字让今天的读者得以对当年物理学界的规模有所了解。即使160余名博士,也有很多没有继续专业研究,回国后纷纷改换门庭。吴先生就读的南开大学物理系,当时一共只有两个教授,一位是饶毓泰先生,一位是陈礼先生,他那一届的物理系毕业生居然只有他这个“孤家寡人”。此等系科,断然无法通过21世纪中国大学之评估。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三人行”的格局,却出了饶毓泰和吴大猷两位物理学大家。
  现代中国物理学界几乎是个“熟人社会”,吴大猷先生提起诸多物理学家,仿佛闲话家常。胡适之先生曾经担任南洋公学的校长,吴健雄女士和饶毓泰先生都曾在南洋公学念书,这样算来吴大猷是吴健雄的师侄。吴大猷开玩笑说,如果他1934年去了中央大学,可能就会成为吴健雄的老师,因为后者就读于这所学校,一来一回,两人的辈分就颠倒了一下。
  
  现代中国的人文学者,一直存在“英美派”和“法日派”两个学术脉络,前者尊蔡元培为首,后者以李石曾为主。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物理学科也同样存在这种学术和人事分野,吴大猷提到当时有两个研究实验所,一个是蔡元培主持的中央研究院下的物理研究所,一个是李石曾主持的北平研究院下的物理研究所。吴大猷对后者称赞有加,同时认为前者相当令人失望,但又坦承自己可能有些偏见。这种表述不掩饰自己的立场,又避免过于偏激,是回忆类著作比较缺少的品质。
  书中还提到严济慈先生的助理方声恒,他的女儿就是连战的夫人连方瑀。因为《束星北档案》而重新为人所知的束星北,也出现在书中。吴大猷称此人没有什么重要的成果,他大概不知道束星北晚年为坚持思考付出了沉重代价。不过,这不构成根本冲突,没有必要用“一荣俱荣”取代“一损俱损”。
  
  《漫步文学伦敦》
  
  这本书又叫“25条带您深入探访伦敦文学遗产的步道”,其中就有著名的查令十字街。如果你想探寻狄更斯走过的足迹,就必须集中在布卢姆斯堡、沃平到西渡口、霍尔本到查塞里巷,还有南沃克这几条步道上。作者以闲散的步调带领我们寻访英国作家的出生地、寓所以及埋葬地,还有那些酝酿了一部部伟大作品的所在。
  
  《科恩兄弟的电影》
  
  深度剖析了美国声名卓著的独立制片旗手科恩兄弟(乔尔·科恩和伊桑·科恩)电影作品的个性特色,如魔幻色彩的黑色风格、与好莱坞娱乐片截然不同的叙事手法、夸张变形的人物和情节。
  
  《从历史看人物》
  
  在许倬云先生看来,只有“个人”和“全人类”才是真实的。从这两点出发,他先后评点了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等以改革著称的政治家,以及诸葛亮、郭子仪、岳飞等人的得失成败,最后又谈论了普世的人生价值问题。
  
  《这个世界好些吗》
  
  如果你是个“新闻原教旨主义者”,这本书只会让你血压升高,怒斥它“太不客观”。把郑渊洁定义为“著作等身的文盲”,说何勇“不想再依靠音乐活下去”,你要是真把《童话大王》摞起来看有多高,或者调查何勇是不是在街边卖盗版,那我没办法。但我可以负责地告诉你,另类未必抛弃真实,个性会使这世界好一些。“真实嘛,真实是很难写出来的。”大侦探波洛如是说。
其他文献
收到梅丹理短信:“十五日下午在巨鹿路见面好吗?当天晚上在作协咖啡厅有一个朗诵活动。”咦,好像他对上海比我还熟门熟路,居然作协作协的。梅丹理,那个喜欢坐地板上的高个子美国人,对美国对华政策没有丝毫影响力的中国通,讨厌战争讨厌布什的民主党人士,赤着两只巨大的光脚丫子,用流畅的汉语向我努力解释《周易》可不可以翻成英语,以及不懂汉语的西方人如何照样谈论伟大的《周易》……梅丹理是严力带来的朋友。那天严力送给
乔姆斯基 永远的异见者  蒯乐昊 李 江    乔姆斯基被称为“可能是还健在的最重要的知识分子”……2001年“9·11”事件发生,当月,乔姆斯基的《9·11》一书便告上市,一鸣惊人地反指“美国本身便是头号恐怖主义国家”    当我们把录音笔掏出来的时候,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孩子般地笑了,“我要提醒你们,我的声音非常不好录,我声音太小,我太太常常取笑我,说没人听得懂你的喃喃自
翻译 曾繁旭 周璇    今天的英国和10年前布莱尔上台前并没有多大改变。他惟一的贡献就是和布什政府结成了非常紧密的关系,而布什政府被证明了是一个失败的政府    到达伦敦以前,英国著名出版经纪公司Wylie Agency的克里斯托弗先生已经为我们画好了去往约翰·格雷先生办公室的地图——出Holborn地铁站左转,沿着大街走下去,再左转,就到了大名鼎鼎的伦敦经济学院。  约翰·格雷的办公室极其简陋
张祥青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财富是大家的,是社会的”,这就是这位具有“唐山大地震的孤儿”和“钢铁大王”双重身份企业家的处事法则    “一次意外”    在2008年5月18日央视“爱的奉献”赈灾晚会上,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钢)董事长张祥青创造了一个小小的意外。当主持人请已经捐赠了3000万元的张祥青说几句话时,张祥青拿过话筒,忽然涨红了脸,提高了语调:“我和我太太刚才决定,再追加捐款
大宋重文轻武,话语权奇大的文官结党也是常见操作。因此,自北宋开国后就党争不断,但大多时候还是点到即止。哪怕在王安石变法时朝堂分成新旧两党,反对变法的旧党最惨也不过调职贬罢,司马光等旧党首脑还能拿着高薪优哉游哉地编书。  正是在这“点到即止”的争斗里,经过新党的呕心沥血,大宋的变法事业隆隆推进。到宋神宗驾崩那年(1085年),曾经穷得叮当响的大宋,财政储备空前充裕,仅户部掌握的钱粮就足以支用20年;
受训过程采取军事化管理,吃住均由公司统一安排,内容包括整容、减肥、每天8小时以上的声乐舞蹈基础培训    “外在很重要,但关键看是不是可造之材。经纪公司投资的是金钱,艺人投资的是青春,我们的想法就是把一块本来只值二十元的手表,以一万元卖出去。”  一位韩国经纪公司专门负责新人选拔的经纪人曾如此对媒体概述自己的工作。    经纪公司的兴起    “韩国最大经纪公司SIDUSHQ的现任老板郑勋拓,以前
混血的“细胞”     “创意,永远是未被探索的领域 ;时尚,也不再是强权的表达工具。”  10月19日,“细胞”国际设计师联合展于上海开幕,法国高级时装工会主席迪迪埃·戈巴克(Didier Grumbach)率领旗下不同国家的9位设计师亲临现场,展现来自花都巴黎最前沿的时装设计。  英国设计师亚当·琼斯(Adam Jones)17岁就在伦敦Legendary Camden卖出第一套自己设计订制的
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戈尔表示无意重返政坛,这一点,在10月14日我的电子邮件采访中,也得到了证实    被称为“美国史上最酷的前副总统”的阿尔·戈尔10月13日如愿捧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一结果,本来就在意料之中。但是就是这样的众望所归的奖项,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共和党的反击    有人肯定不乐意看到这个结果,比如戈尔以环保之名一直在攻击的布什,虽然布什在戈尔获奖后很快就公开表示祝贺。戈
1977年8月6日,北京。全国科学教育工作会议已进行到第3天,邓小平还在听。  参加会议的33位科学家和学者中,最年轻的武汉大学副教授、52岁的查全性坐不住了——他已经几年没上过课了,他鼓足勇气站起来,向主席力陈已持续7年的“推荐录取”招生方式的四大弊端,建议尽快恢复高考。话头一开,数学家吴文俊、光学家王大珩、化学家汪猷等人纷纷表示赞同,并对恢复高考的重要性作进一步的阐述。    倾听,沉思,邓小
想当年,狄德罗的朋友送了小狄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他穿起华贵的睡袍后就觉得原来的家具都极不相称。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换了相应的家具,又发觉地毯显得针脚太粗,于是又换了地毯。等整个房间终于跟上了睡袍的要求,他却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而大感不快。  美国有个小男孩,看到妈妈老是要跪在地上用破布蘸水擦地板,就悄悄给邻居打零工,攒下了一小笔钱,在母亲节的时候给妈妈买了一个带绞干器的地拖桶,满心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