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注浓缩血小板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已十分广泛,但血小板细菌污染问题并未彻底解决;目前由输注污染血小板等血液成分导致的菌血症一直保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并且时常有死亡病例发生;污染的病原菌包括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两类,现阶段临床上使用多种方法检测被污染的血小板,如培养法、血小板pH值、葡萄糖含量检测及云雾状旋涡观察法、间接标记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等;对污染的预防侧重于筛选献血者、应用皮肤消毒与无菌采血术、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分离一定量的初采血、深低温保存血小板等;同时,由于血小板资源有限,应用光化学技术对微量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