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地下的重庆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dsfdsadsfaf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兵工厂生产洞:曾作为禁地的地下兵工厂如今已经揭开了神秘面纱,当年枪炮林立的场景不再,换成了加工零件的工厂,但严阵以待的钢铁机械还是让人想起往昔的传奇,这里是军事迷为之如痴如醉的地方。

Tips


  重庆地下城的前世今生
  无地下,不重庆。早在原始社会,重庆人的祖先巴人就有挖洞穴居的传统;军阀混战时,以地堡、暗壕构成的地下工事遍布全城;抗战时期,面对日军飞机的疯狂轰炸,重庆人民更是将地下工程的创造和修建发挥到了极致,数以万计的工匠用最原始的工具、最笨拙的土法,硬是一锤一撬挖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防空地下工程网,被全世界军事专家惊呼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观。截至1940年2月,重庆的防空避难设施已遍布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总容量达28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42万)的三分之二,工厂、学校、医院的重要部分皆转入地下,一座地下城轰轰烈烈地走上了历史舞台。三线建设时期,这些抗战遗留下来的地下工事被扩充并连接成网,渝中半岛的地下被彻底挖空。几十年过去,这个庞大的地下世界早已被尘封,它们中的一部分开始尝试改头换面,并完美融入了这个新的世界,地上地下也变得难以分辨,重庆成为全世界地下城使用最为广泛和成功的案例。

地下城探秘地图


  1.沙坪坝区蒋介石山洞官邸防空洞:
  与其他防空洞不同,这里不仅四通八达,而且中庭有一个巨大深邃的地漏,可以透入阳光,如同黑暗中的一方桃源,豁然开朗。
  2.渝中区三峡博物馆防空洞:
  人气最旺的防空洞,里面可供五辆轿车并排前行,还有宽裕。目前开放的部分是从三峡博物馆通向曾家岩地铁站。
  3.南岸黄山地下工事:
  抗战时期最神秘的防空洞,著名的蒋介石、宋美龄防空洞合影的所在地,也是空袭时蒋介石云岫楼官邸的逃生暗道,体系庞大复杂,里面还设有发电机房和卧室,可供长期避难。三个出口分别通向蒋介石、宋美龄的卧室以及山脚,目前连几层绝密铁门都保存完好。
  4.渝中区佛图关地下暗堡:
  曾经遍布全市的军事防御体系的组成部分,扼守成渝通道的战略要塞。
  5.江北区郭家沱第五十兵工厂抗战生产洞:
  全国最大的地下兵工厂,22个连环山洞中曾造出4000门火炮,用于对日作战。
  6.较场口防空洞:
  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1941年6月5日夜,在日本飞机疯狂地轮番轰炸下,重庆大隧道发生数千人窒息死亡的惨案,这一天被定为重庆大轰炸纪念日,每年这天全市都会鸣放警报。
  7.渝中区曾家岩50号周公馆:
  抗战时期为周恩来故居及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市区办公室,院内有条秘密暗道,径直通往嘉陵江边。

“穿山甲”,探索沉睡的都市暗道


  周二下午5点,下半城的曾老幺鱼庄,肖波和他的朋友们一边烫着毛肚一边谈论着周日的探洞计划。作为地下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暗道在重庆分布极广,战争年代,达官显贵的宅邸、驻重庆的外国机构都设有这种地下工程,遇突发情况方便快速转移,有些也被用于谍战。肖波他们这次要去的觉园,镶嵌在鹅岭半山,是一座精美的梯级西洋石头城,也是抗战时期陪都美国大使馆的别墅,后来由于修建轻轨二号线,地面的三层建筑被拆除,却意外地在三个重要房间发现了3条隐秘的暗道。据说暗道的入口曾做有假墙机关,所以在里面生活了几十年的居民居然都不知道。
  暗道刚被发现时,肖波他们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里面的情况十分诡异,不管你从哪个暗道进去,绕来绕去总是会从另外两个暗道出来,这让他们很头疼,难道这群美国佬煞费心机挖这么大个工程就是为了“偷情”?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肖波发现了其中的蹊跷,他仔细聆听每次轻轨过后隧洞中的震动,感觉有一个位置很是奇怪,他下意识地去推那里的墙壁,轰隆一声,浓灰弥漫,肖波不见了。大家打着电筒寻找,发现一条几乎垂直的坑道,硬着头皮连滑带滚往下探,肖波就趴在十几米外的拐角,他示意大家别动,仔细听,传来一阵阵若隐若现的噗噗声,这是穴居蝙蝠被惊扰飞动的声音,经过狭长的隧洞空腔反复反弹。这种蝙蝠一般只生活在江边的洞穴中,这就意味着这个隐藏的坑道正是整个暗道体系的核心,而它的出口肯定就在江边。他们所在的位置离江边还很远,暗道落差极大,情况复杂,只得半途而废。这次他们带上了绳索、镐铲,一心想弥补当年的遗憾。在无数次探访地下城未知世界的经历中,这一次的难度并不算大。
  
  
  肖波他们是地道的城市探险者,人称“穿山甲”,他们对醒着的地下城并不感冒,认为那些沉睡的部分才是真正的宝藏,散发着不可救药的魔力。重庆地下城的绝大部分是明文禁止入内的,政府为了安全起见,封堵了绝大多数入口,并对节点进行了掩埋和设障,这些地方没有任何勘察和维护,是漫无边际的无人区,更是险象环生的陷阱,但每年还是有许多年轻人铤而走险,从各种途径潜入这个庞大的地下世界。作为专业探险团队,肖波他们并不赞同盲目的冒险,他们有自己严格的规矩,每次探洞仅仅是为了给地下城特定的历史事件提供佐证。当然他们的城市探险也并非一帆风顺,其危险程度甚至超过了早年从事的天然洞穴探险。
  作为一座山城,重庆地下城延续了地上城市的立体层次,整个体系层层叠叠,所有地上可能遇到的地形,在洞中都会遇到,加上坍塌形成的乱石铁筋和修建时留下的机关地洞,黑暗中可谓处处都是陷阱,一个不留神便会铸成大错。几年前,肖波他们去考察一段疑似重庆开埠时期外国领事馆用于收集情报的暗道,那里地势较低,深处渗水严重,加上江面上涨,水渐渐没到膝盖,大家只能绑着绳子前进。郑唯以前是玩江河漂流的,对这点水没太当回事,一马当先走在前面。眼看水位越来越浅,跟在郑唯身后的肖波却感觉腰间的绳子突然一紧,赶紧坐到地上,再一看,郑唯不见了。大家慌忙一起拉绳子,却怎么也拉不动。还好郑唯命大,隔了三五分钟自己冒了出来,跪在水中喘着大气。原来他掉进了一个被水淹没的洞口,下面是一个看不见边界的大厅,一旦在水中迷失方向,后果不堪设想。如今想起那段貌似平静的水面,依然让他们后怕不已。   地上的施工作业,对早已荒废破败的地下城也是潜在的威胁,此外还有野洞子里的蛇窝。探洞者需要面对各种未知,而探洞的魅力也在于此,迷宫一样四通八达的网络体系足以挑逗探险者的神经,从一个地方进入,出来时不知道会身在何处,空间的转移似乎只在瞬间,而地下的时间永远凝固,唯有自己的心跳伴随着偶然闯进的滴答水声和头顶突然掠过的地铁轰鸣。

“捕风者”,解密地下都市传奇


  周四早上7点,向哲早早等在文化宫门口。谍战剧《潜伏》中,军统特工李涯在审讯时说过这样一句台词:“你也是罗家湾19号出来的人,不会不知道规矩。”为了这句话,向哲已经和重庆当年军统、中统的地下工事较了一年的劲。今天他特意请了一天假,请出隐居多年的“重庆活字典”打柴老师,一起去探寻隐藏在枣子岚垭和罗家湾的神秘地下故事,其中有暗杀的密谋,有刑讯的残酷,也有斗智斗勇的传奇。和肖波他们不同,向哲更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他经常出没的地下城,也因此显得更加神秘和引人入胜。
  南岸原中央工业实验研究所的侦听隧洞,是向哲最钟爱的地方。这里就是麦家在长篇谍战小说《风语》中写到的中国黑室的所在地。作为密码破译机构,黑室1919年创立于美国,曾创下10年内破译5.5万余份日本密电的骄人纪录。1929年,美国黑室关闭。抗战时,在美国人的协助下,中国黑室在重庆建立,行政和破译机构秘密设置于中央工业实验研究所,密码监听处则隐藏在荒草掩盖的隧洞中,整个山峰都被挖空作为监听场所,几条U字形隧道相对独立,很符合谍报部门相互保密的需要,每条隧道就是一个科室,分别担负不同任务。曾几何时,就在这个不起眼的隧洞中,任何一个小的发现都足以改变战争的走向,每一个电波中都隐藏着惊天的秘密。如今,《风语》中主角原型的后人也生活在这座城市,向哲经常去拜访他。走在深邃的洞穴之中,回想那些谍战故事,是种别样的体验。
  向哲的搭档李彬,则一直孜孜不倦地在江的另一头探索着抗战地下金库的秘闻。用他的话来说,他对“有钱”的地下城更感兴趣。在交通银行地下金库,他能识别碉堡暗堡的层层戒备,穿过300平方米的迷宫,打开50厘米厚的防盗铁门,准确分辨70平方米的圆堡外围分散的若干小房间。
  李彬对金城银行地下金库防御机关遗迹的考察已经进行了好久,每次都有新发现。这个金库全部在整石中凿成,没有一丝缝隙,几乎无懈可击,但中间有一处神秘的流水淌过,它是金库巧妙的恒温系统,也是偷盗者的噩梦。这股水流的终点是入口处的深水凼,水面略高的位置环绕着一排小孔,水凼底部以前设有一个活塞,现在已经被堵上,推测下面可能通向一个暗室或者深坑。一旦盗贼进入水中,上升的水面便会流过小孔,激发活塞开启,闯入者瞬间便会被抽入地下,即使侥幸逃过一劫,也会全身湿透,从而成为下一关——电门绝佳的猎物。这样的安保设计放在当时可谓万无一失,除非银行工作人员开启开关放下隐蔽吊板,否则飞天大盗也难以逾越。
  如今,像向哲、李彬这样的城市解密者已经成为地下城里的主角,他们喜欢称自己为“捕风者”,寻找那些有故事的地方,从
  
  
  一个细微之处破解掉一个传世秘密。

“军事控”,朝圣世界第一地下兵工遗址


  周六中午12点,薛锷装上一车资料,准备启程。每个月的这一天都是军事迷聚会的时间,今年适逢汉阳兵工厂建成120周年,大家约好去谢家湾拜访一下地下的那位“老朋友”——第一兵工厂生产洞。它的前身是张之洞创办的兵工先驱——汉阳兵工厂,抗战爆发后辗转迁徙于此,生产过马克沁重机枪、捷克式轻机枪、82毫米迫击炮、汉阳造步枪和中正式步枪及其他陆军轻武器。这个抗战时期声名显赫的兵工厂遗址群,全部开凿在张家溪面长江的崖壁之上,共116个岩洞,岩洞之间逐个相通,以编号为序。距离最大的一个岩洞100米处,开凿有一条高6米的隐蔽隧道,直通长江,用于运送兵器产品。
  生产洞的崖壁上面压着繁华的城市,但即使你站在崖边也很难发现它的存在。凭借这个险要、隐蔽的地形,它躲过了日本飞机的重重侦查和次次轰炸。当时全国三分之二的兵工厂内迁重庆,目前保存完好还有第二飞机制造厂海孔洞等7处,加上816核工厂等一大批三线建设时期留下的地下工程,重庆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地下兵工遗址体系。在这些不可思议的洞穴中,飞出过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国产运输机,生产过令日本人胆寒的大炮,它们甚至还没有退去炉中的热度就已经被火速送往前线。陈修和、周志宏等世界知名兵器专家更是破天荒地齐聚一堂。尽管现在这些曾经昼夜通明的洞穴早已幽暗颓败,但对于超级军事发烧友来说,他们永远是璀璨的殿堂圣地,也是心中的永恒的纪元,他们可以在这里顶礼膜拜一切和军事有关的事物并感同身受,仿佛机器的轰鸣就在眼前,硝烟战火正弥漫其间。
  每年重庆庞大的地下工程体系都会迎来数不清的到访者,包括徒步旅行者、职业探险家、人文写手、军事发烧友中的佼佼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反复探索这座地下城,在城市中央进行着一场秘密旅行。
其他文献
一提起春风,人们心中就浮出说不尽的美好。“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时间放缓了脚步,万物的轮廓变得柔软、轻盈;我们的精神、感官也受到和风的吹拂,摄取了其中的芬芳与生机。  或许是为了应和季节的厚意,本期《中国国家旅游》推出了《寻香之路》专题报道。引发我们探访者主要兴趣的是香薰原料在古代中国流转、传输的路线。兰草、丁香、龙脑、乳香,这些香料或是风行全球的中国原产,或是历史悠久的进口物资,它们所历经之
陇南植物志  陇南市所处地理位置为南方与北方的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多变,山体高差悬殊,植被成分交替分布,自然生长的树种多大1300多种。陇南虽然地处中国西北,热带、亚热带属树种的比例却占四分之一。青冈树  别名橡树,为亚热带树种,是中国分布最广的树种之一。青冈树对气候条件反映敏感,可以说是当地旱涝状况的“晴雨表”。陇南的山梁与沟壑上长满青冈树,挺直高耸,各种菌类生长其上。野生枇杷  常见的亚热带树种
一伙在犯罪史上都排得上号的美国小偷经过精心谋划,合力从水城威尼斯一栋宮殿式的大楼里盗出一批价值三千多万美元的金砖。得手之后,团伙开派对大肆庆祝,唯有领头的两位名贼躲开了热闹,找了个僻静的角落谈心,交流从业心得和人生规划。只听老贼约翰对年轻的那位说道:“小伙子,世上的贼分两种,第一种贼偷东西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富裕,第二种贼呢,偷东西却是为了定义自己的生活。”  这是好莱坞电影《偷天换日》里的场景。观影
南极的商业旅行,即私人旅行者(Citizen-explorer)前往南极,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20世纪60年代中。当时,距离南极最近的几个国家,以一两艘“特许船”载着几百名乘客开始探索南极,也有几艘勇敢的帆船冒险驶往南极;飞机则是从智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越界飞行”的方式飞临南极上空(未着陆),满足乘客看一眼南极大陆的心愿。1988年,首批搭乘洲际航班在南极着陆的游客最终抵达了南极点。201
日光下看上去平淡无奇的景象,在黑夜中往往会以另外一副完全陌生的面孔出现——这恰恰是不少旅行者的盲区。我在夜晚探索过欧洲20多个国家的废墟,一次又一次踏上探索奇境的旅途。在酷暑的沙漠中穿行,在零下30多度的夜间翻越雪山,在古堡内被巡逻直升机搜查,在军事基地躲避搜寻犬,在水没到大腿、到处是蝙蝠的地下管道浸泡一整夜,在70多米高的纪念碑顶端与闪电擦肩而过……这些特殊的体验,每一次都将我的身体推向极限的边
我们一般很少意识到书籍的力量,因为在我们日常工作的圈子里,书总是太过于平凡,以致我们并不怀着常看常新的感激之情,去注意它的新奇之处。阅读差不多已经成了一种身体机能,成了一种下意识动作。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摆在我们手边,早已是那种不言而喻与我们共存、伴我们共存的东西;我们拿过一本书来,总那么懒洋洋、淡然漠然,就像拿过来一件上衣、一只手套、一根烟、一件随便什么成批生产的大路货一样。有价值的东西,凡
火车从维也纳“咣当”到布拉格已是半夜,车厢里只剩下我一人。背着行李走下车,布拉格夜色清凉,风吹在脸上,虽是夏天,隐约间却有些秋意。微雨润湿了路灯的青色,染在一面面雕刻精细、线条分明的墙上,飘浮于方石铺成的路面。难得有车从小巷子里驶过,轮胎碾过街道的声音,从远处一点点压近,又飞快地散开在夜色的转角里。    走进布拉格,没有任何准备。一无所知的中转站。漫无目的的旅行,有时,能让人最直接地感受眼前忽然
喜欢流浪的人往往是怀揣着一个梦,要到远方去,寻找人生的谜底。和『环游世界』这样的旅行乃至人生愿景不同,有一群摄影人,不约而同地向内追溯,带着相机深入行走中国内陆,或试图谱写大变革中的小史诗,或静静追溯古老典籍中的昔日山河,或如实记录平凡道路中打动人心的生活片断……他们是一群心灵的流浪者,在同一个大时代,用影像,吟唱着各自的歌调。
当今时代,旅行后写成文章,甚至写一本书,想起来是很难的事,的确很难。毕竟如今去海外旅行不是多么特殊的事情了,和小田实(1932-2007,日本小说家)写《什么都看》的时代不同了。如果想去——就是说只要有此念头并相应拿出一笔钱来——一般都能满世界跑。去非洲的原始森林,南极都不在话下。  所以就旅行来说,不管去的地方多么远多么偏僻,脑袋里一开始就要有“那不是多么特殊的事情”这一念头,否则是不行的。把过
近日,位于马尔代夫诺鲁环礁(Noonu Atoll)的知名生态奢华度假村Soneva Jani正式开业,它不仅是马尔代夫最大的度假村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度假村,5.6平方公里的僻静环礁湖环绕着24座水上别墅及一座海岛别墅。宾客可由马累国际机场搭乘40分钟的水上飞机直达度假村,或是选择从Soneva Fushi度假村乘坐1小时的快艇抵达。  Soneva Jani的每座别墅均有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