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来源干细胞在泌尿外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医学综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slc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肪组织在人体中含量丰富,其中含有的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用于自体疾病的治疗具有取材方便、对机体影响小、培养简单、无免疫排斥反应等优点,且可以自我更新增殖,拥有分化为不同类型组织的潜能,目前正逐渐成为组织工程学研究的重点.ADSC在治疗膀胱重建、勃起功能障碍、压力性尿失禁、膀胱肿瘤,前列腺癌及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正逐步应用于泌尿外科领域.未来深入研究其与上下游分子的相互作用,相关信号通路及与新型材料的复合应用,有望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全新视角.
其他文献
我国重症医学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从独立抢救病房的建立、第一本危重病医学杂志《危重病急救杂志》创刊、中华医学会危重病分会成立、临床二级学科的确立、各类指南、技术规范的发布,到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5C培训)的开展,我国重症事业从无到有,历尽艰辛.在这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重症医学专业经历了多次公共卫生事件的考验,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与重症医学从业者们的辛勤努力与祖国的繁荣强大密不可分.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基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建设及卫勤保障现代化的需要,积极研制和优化卫勤保障装备是提升军队卫勤保障能力的重要技术支撑.新装备、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提高军队现代化卫勤保障能力、做好新时期军事卫勤准备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了解北京协和医院非麻醉专业医生轮转麻醉科的需求,为制定非麻醉专业医生麻醉科轮转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1月 ~2021年4月对轮转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的非麻醉专业医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知识背景、轮转需求以及对教学工作的期待.结果 非麻醉专业医生对麻醉科轮转的满意度高,但麻醉相关基础知识普遍薄弱.本调查显示,非麻醉专业医生学习内容的需求除了气道管理,还包括围术期患者优化、术后镇痛、术前评估、超声基础、动静脉穿刺和椎管内麻醉等.而教学形式方面,模拟教学是最期待的教学模式.此外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需求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是最早鉴定出的与人类疾病相关的lncRNA之一,lncRNA TUG1广泛参与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病理性新生血管是多种疾病(卵巢癌、肺癌、心肺血管重构、动脉粥样硬化、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共有的病理改变,而lncRNA TUG1可通过作用于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以及炎症等控制疾病的病理性血管改变.因此,深入研究lncRNA TUG1在不同类型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有助于血管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其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首位.心血管疾病泛指心脏和大血管的疾病,与心肌细胞的功能及线粒体质量控制密切相关.细胞自身生命活动产生的活性氧类物质和外部的损伤因素可对线粒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心肌细胞的功能和寿命.因此,及时有效地清除心肌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线粒体对心肌细胞的存活具有重要作用.线粒体自噬可以调控心肌细胞的线粒体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对心肌细胞的存活具有重要作用.深入研究线粒体自噬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可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肝纤维化由多种慢性肝损伤发展而来,晚期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所产生的大量细胞外基质累积及各种促纤维化因子是肝纤维化进展的关键.微RNA(miRNA)作为一种非编码小RNA,可通过与特定的靶信使RNA结合,在转录后水平影响下游各种信号通路及蛋白的表达,并调控HSC的状态及其他肝纤维化过程.肝纤维化时,miRNA表达失调,肝脏及循环中的差异性表达miRNA及其相关成分可能成为诊断肝纤维化的潜在分子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一种常见的影响育龄期妇女身心健康的妇科疾病.焦虑、抑郁情绪在EM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免疫抑制、炎症反应、细胞黏附、新生血管生成、痛觉过敏等机制引起或加重EM.但目前焦虑、抑郁在EM发病中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研究集中于经典的“经血逆流”理论领域.因此,未来应从“子宫内膜干细胞理论”“上皮化生理论”“祖细胞转化”等理论出发,从基因表达、分子转录等层面深入探讨相关的发病机制.
面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外周神经损伤之一.尽量少用或不用自体组织修复缺损组织的组织工程技术已应用于面神经修复,其中多种来源的干细胞通过分化为具有施万细胞表型的细胞替代施万细胞发挥作用.生物活性因子通过模拟神经修复再生过程中的生化刺激促进面神经的再生.除支撑作用外,面神经组织工程支架可通过运载干细胞和生物活性因子,或直接发挥自身材料特性招募细胞或诱导细胞分化等,并可通过干细胞、生物活性因子、生物支架实现神经组织工程的血管化.
前置胎盘是产科的急重症之一,易合并胎盘植入,且胎盘植入深度和范围不同,国外指南普遍将其称为胎盘植入性疾病(PAS).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因素可能为剖宫产术后瘢痕形成导致的子宫蜕膜异常血管生成以及局部低氧状态,引发病理性的蜕膜形成及滋养细胞异常侵袭,最终导致PAS发生.其可能的相关分子机制包括胎盘滋养细胞促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和抗凋亡信号途径激活、免疫逃逸激活、异常的上皮-间充质转化、细胞衰老机制下调和能量代谢重编程,上述过程的相关分子可能是PAS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的母体血清标志物.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关于AD的神经免疫机制和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神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以及炎症细胞因子通过神经免疫机制以及炎症反应参与AD的发病,而免疫调控对AD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针对神经免疫调控机制和炎症反应开发了治疗AD的新型药物,虽然部分药物未能通过Ⅲ期临床试验,但也为后续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未来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以寻找符合临床的新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