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无法描述本书内容?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1367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里克·卡普兰(Eric Kaplan)是美国剧作家、制片人和电视编剧,也是美国收视率排名第一的爆红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的编剧兼执行制片人,他也曾担任《莱特曼深夜脱口秀》节目、美国动画片《飞出个未来》等的编剧。卡普兰毕业于哈佛大学哲学系,不久前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完成哲学博士学位的论文。他不仅是个喜剧大师,也是个思想家,以他的智慧博学给人们解惑。
  卡普兰的新书《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本书内容》2014年10月一经发布,即引起很大反响,并获得学术界和社会上的一致好评,荣获艾美奖。《纽约邮报》评价此书“是一篇严肃的哲学论文,也完全可以当成一出精彩绝伦的滑稽剧来欣赏”。这部作品也同时赢得了“诙谐、挑衅、深刻地探讨了现实、意义和道德”“博学、好读,而且非常有趣”“有史以来最好笑的哲学书”等非常高的专业及媒体评价。
  一
  《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是卡普兰作品的汉语翻译。但其英文标题实为《圣诞老人存在吗?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探究》(Does Santa Exist?A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该书名为哲学探讨,可内容却以问题“圣诞老人存在与否”为引子和主题贯穿全文,正如音乐变奏曲的旋律主题一般,推进该书的内容铺陈下去。该书从圣诞老人存在与否的疑问出发,用逻辑、宗教神秘主义、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知识,将形而上的哲学存在研究演绎成一场通俗易懂、幽默欢脱的思维探险。从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到佛教、道教、犹太教卡巴拉学者的神秘主义,卡普兰总结出,唯有幽默才是解决生活中基本矛盾的最佳良药。
  毫无疑问,对于所有希望了解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儿去,应当如何与世界相处,怎样跳出生活中矛盾的读者来说,这部作品无疑是最佳的哲学入门读物。对形而上学的探索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在喜剧大师卡普兰的手里,对圣诞老人的存在与否问题却在富有远见的前提之上,变成对存在问题的讨论。
  即使我们感觉现在不再需要这些圣诞小伙伴,正如圣诞老人和他的小驯鹿,可是根本的矛盾还是存在着的:我们相信在生活中存在的东西并不是全都绝对被认可的。以圣诞老人为例,卡普兰借助哲学大师伯特兰·罗素以及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去解决生活中真实与虚无的问题,可最后还是失败了。然后他将眼光投射到神秘主义上,尝试用神秘主义来解决此类悖论。在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导师的指导下,卡普兰对佛教、道教、基督教、见神论、犹太教等展开全面而细致的调查和体验。然而,神秘主义有就是无、无就是有的矛盾律还是把问题带回到了最初的起点上。最后,作者带来一个惊喜,就是把焦点对准喜剧,把它看成是生活中种种悖论的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生活大爆炸》、蒙提派森(英国超现实戏剧表演团体)的奶酪店故事以及其他大众文化资料来辅以说明,对观点进行支撑。
  在结尾,卡普兰对这些问题和解决工具进一步向更深处演绎,直到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思考:活着的意义何在?最完美的瞬间应如何度过?
  二
  在该书的第一部分,卡普兰从逻辑的层面出发,提出了逻辑对于事情的解决是作为一种工具而存在,是为了使自己从自相矛盾中解脱出来,自圆其说。作者通过一边讲述罗素的逻辑理论,一边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中,但当读者看到逻辑的明显优势时,作者又很公正地引出了它的弱点。比如为什么一遇到悖论,逻辑就开始自相矛盾了。之后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出场,尝试用逻辑实证主义去解决问题,却还是碰了壁。
  看到逻辑对圣诞老人的问题解决毫无进展,作者进一步投身理性实践中来检验。作者用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来举例说明,逻辑虽然把问题高亮出来,但是用理智处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行不通的。那样就意味着你要放弃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比如说:创造力、情欲、信仰、热情、宽恕的机会,自然而然、全心全意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会失去了真正活过一回的感受。那么如何才可以兼得呢?作者引用乔恩·艾尔斯特的逻辑概念“内在附带利益”,以“公地悲剧”为例,展现“内在附带利益”的优劣处。然而“内在附带利益”还是会失败,因为工业革命已经带来了过度理性。为了防止错误失败地对“内在附带利益”的再次使用,保护非理性,逻辑也是行不通的,因为现实是一种超逻辑的存在。
  那么用神秘主义解释得通吗?因为受困于理性主义思维,所以作者就提出应该试图超越它。以《奥义书》为例,作者说明人们认知的现实是自相矛盾的,与逻辑哲学的一刀切是不同的。接着作者用基督教中的思想、佛教的精神、音乐等为例,说明神秘主义中的虚无存在。然而,这种虚无虽然是“空”,有时候却也是“并非”空的。正如守财奴对世界的印象全都以钱为尺度的观念,人不能理解虚无主义的原因也许在于没有得到“点化”,进而失去进入不同维度的机会,没能跳到更广阔的意识中去。可即使神秘主义者承认了矛盾规律,对圣诞老人存在与否的问题解决还是没有半点进展,他们虽然结束了意识形态的斗争,“存在”又不存在,恶意的人也许会在两者之间偷偷画上等号,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那么既然逻辑和神秘主义都无法将问题进一步推进,作者就提出,幽默是一剂良药,可以将逻辑学和神秘主义的优点结合起来,而且可以在不反对任何一方的情况下调和它们之间的矛盾,因为它从时间的角度去触及矛盾,可以使人掌控矛盾的东西。幽默是无限的,它给我们的不单单是一种可能性,那些看似冒犯人的幽默其实并不是在冒犯人,只是以一种更微妙的方式接近矛盾本身。在不否认任何一方的情况下,幽默将二者融合成一个更大的,更易于接受的整体,谅解并接受自己的局限性。
  为了使之更易于理解,作家引用心理学的依恋障碍,用精神学的角度去剖析它,将问题简化成为左右脑功能的差异,正是这差异带给我们不同的体验感受和思考。总而言之,智力层面上的矛盾就是情感层面上的创伤。我们之所以感到挣扎,是因为期待与痛苦的现实之间存在落差。如果进一步将问题拓展,人类文明的群体记忆也就是由逻辑和神秘主义者对矛盾体组成的。而这时候,幽默是我们自我谅解的手段,将我们的心重新拼凑起来,使我们更强大更坚强。   既然我们有不同的视角和矛盾,还有对矛盾有效的整合办法,接下来则是对之前得出的结论的利用。作者试图把他们放到人生和现实存在中去。然而即使幽默可以对矛盾有效地整合谅解,可现实中荒诞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一切存在都可以用幽默来解决。即使幽默有时候无力处理矛盾,也不能有效地证明存在,存在的问题却依然还是存在的。这又是对之前的解构!
  作者提出,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二元论可以更好地来解释上述问题,即人生的矛盾性都是由思维和肉体的主导失衡造成的,可思维和肉体却又是如此奇妙地粘连在一起。那么最初圣诞老人存在与否的问题又回到了自己的意愿上。所以归根结底,幽默的运转还是在于对两个脑半球的不同功能的评估,左右脑对于相同的问题不仅给出的答案不同,而且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而最成功的做法在于找到两个功能各异的脑半球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在人的一生中,左右半脑一起经历挑战,分享喜悦,共同承担,相互合作之后,才可以相对科学地解决问题。放眼全世界,甚至宇宙,要想和谐聪明地解决问题,也就需要不同的训练有素的左右半脑结合体一起思考解决问题。终结也许并不重要,而走向终结的过程才是重要的。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不同的运动,文明演变,对事物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也许变化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我们可以否定之前对圣诞老人的认识,认为之前的认识是不成熟的,但之前的存在也是有价值的。
  再回到矛盾上。我们本身就是矛盾,生活在矛盾中。“矛盾并不代表问题,它代表着成功。”人活在现实当中过着喜忧参半的生活,而生活的“无限”展现在我们面前也相应地有两张脸:“友善的面孔”和“挑战的面孔”,即是对事物两种不同的情感表达。当我们论及人生的意义时,就是一个“无限”的概念,这种无限性要求事物的存在需要有意义。可这个“无限”并不是完美的,当我们移除界限,就可以在“无限”中获得更多的个人感知。“无限”依旧保存它自己的完整性,我们的一切存在也都有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圣诞老人也就以“无限”的那张“友善的面孔”出现,它是存在的。
  三
  虽然该书的中文书名翻译遭到了质疑,甚至被称为噱头,可在笔者看来,也是译者的无奈之举。因为书中充满了无穷的“悖论”,可谓是一本“悖论之作”,要想找到一个合适的题目去描述无穷无尽的“悖论”也相当不易,只能老实地交代:该书的书名无法描述该书的内容。而读者也正是在这些悖论迷宫中探险一路走来的过程中,一步步消化作品的内容。
  总体而言,我们可以看出该书具有四大特点:
  第一,简单和深奥的甜蜜交汇。虽然该书探讨的是形而上学的人生意义,可是作者却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与实例为读者耐心地解释,同时也加进去思维跳跃性极强的幽默奇幻佐料,感觉作者就如呼风唤雨一般,把读者玩弄于掌心之中。可正是这样,读者才可以在消化那些深奥道理的时候,用脑去思考,不陷入思维的僵局或者是混沌之中去。作者智慧地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非常不粗浅的道理。
  在作品中,作者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人类的文明发展历史,以及人类的生存方式。对于这些非常深刻甚至抽象的问题,作者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取材于生活中的例子,以及形象生动的比喻想象,在我们的大脑里虚拟出了一套真实探险体验程序。当我们阅读作品时,就像在电脑里插入程序的光驱,这些生动的画面便开始演绎。一切晦涩都离我们远去。在作者解释“无限”概念的时候,把抽象的“无限”比喻成具体的“生命之树”。“无限”的有限性既在于其外部,也在于其内部。正如生命之树一般,每棵生命之树都是互相分开的,而在其内部,大系统又和很多小树枝的小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很显然,在这个奇妙有趣的例子中,晦涩的“无限”瞬间还原成了通俗的大树,深奥通过简单的方式完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第二,哲学与宗教的巧妙融合。作者在书中为了用不同途径、从不同角度探寻人生的意义,经过了哲学的巍峨高山,宗教的澎湃大海,幽默的巧妙处理,最后小心翼翼,自信怡然,平静沉着地得出结论。演绎过程严密,推理方式可信,让读者跟随作者出其不意又自然而然地选择真实可信的解决方法。看似哲学与宗教互相对立,可作者却巧妙地从身心灵的方面将其看成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将其作为工具为人生意义的探寻服务。
  哲学重理性与逻辑,可千百年来,还是会有走不出的逻辑怪圈,有时候用理性和逻辑解决问题就意味着不得不放下情感、信仰等,因为“现实是超越逻辑的一种存在,仅逻辑是解释不通的”。那么信仰呢?作者用神秘主义来解释宗教,然而最后还是会像小狗追着自己的尾巴那样,会发现为什么上帝会创造自己搬不动的石头,佛陀为什么会认为一切都是“并非”。最后只能怯怯地得出结论,圣诞老人并非存在,圣诞老人并非不存在,圣诞老人并非既不存在也不不存在,圣诞老人并非既存在又不存在。作者通过这样由表及里、解剖透视地分析,将表面上看起来毫无关系的事物结合起来,将身心灵完美结合,填补沟壑,化解矛盾。
  第三,现实与想象的强力渗透。作者从现实生活中出发:他的儿子阿里和他幼儿园里的朋友斯凯勒对圣诞老人存在与否持有不同的观点,进而尝试解决这个生活中的问题:圣诞老人究竟存在吗?之后作者在生活中举出了大量的例子来分析佐证圣诞老人存在与否,真实存在的哲学教授,TED演讲、佛经引用等,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问题的存在和解决都是很现实的。
  然而有趣的是,作者在探索的过程中,天马行空地举出一些非常形象却想象性极强的例子来,比如说纽拉特的船,艾迪领导的星球大战,大脑中左右脑的面试等。这些例子就像科幻小说中的情节一样,丰富离奇。虽然它们看似与生活毫无关联,可正是这些形象的想象填补了我们大脑中对抽象事物理解的空缺。与其说是对现实的想象,倒不如说是一场场对现实的观照,像镜子一般,反观我们的生活。
  第四,百科全书式的写作探索。合上书,读者也许会惊奇地发现,此书涵盖学科范围之广着实令人惊叹。作者为了表达其观点,分别引证了文学、音乐、医学、生物、神经分析、物理、科技、历史、政治、神话、娱乐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来对观点进行分析和支持,从多个维度对事物进行解剖,细密严谨,逻辑性强,“脑洞”之大让人感叹无比。平时在我们眼里不同学科之间的森严防备也被温柔地消解,让我们站在一个更高、更全能的角度去审查世界,透视自我。
  到最后,经过这一系列的深度探险,读者也就能轻松地和作者达成共识,很多在我们看来是“悖论”的东西其实并不是水火不容,互相对立,正如作者所说,是同一事物“友善的面孔”和“挑战的面孔”。
  四
  那么,圣诞老人究竟存在与否呢?
  其实,在作品《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里,作者压根儿不是要探讨圣诞老人存在与否,而是很自然地将这个问题抛砖引玉地映照出与其本质相同的问题。从我们的大脑如何运转,到人固有一死 ,人生的意义何在,怎么看待圣诞老人和上帝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人人都知,也许人人都不知。即使人人都知,回答也总是不尽相同的。
  那么是否存在一个终极意义呢?
  这才是该书在迂回曲折、柳暗花明中探求的目标。也许重要的不是最后的答案,而是思考冒险的过程。当你有了思考,有了体验,到达终点所携带的重量就有所不同。可若是作者赤裸裸地告诉读者该书就是为了探讨人生的意义,像这种陈词滥调般的野花又有多少人会采撷?结果可能又会有更多的人昏昏沉沉地走向人生终点,迷茫自大地相互残杀。
  因此,作者便用这个幽默有趣的口号“圣诞老人存在吗”来带领大家启动一次奇幻深刻的人生探险。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2014年10月10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郑宁教授策划,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东京艺术大学联合主办“茶境—第二届国际茶文化交流展”在重庆市巴南区东温泉镇隆重开幕。重庆市对外交
根据试验情况,设计并制造了两种雾化喷嘴,以期克服雾化试验过程中遇到的某些不足之处。本文简扼地介绍了这两种喷嘴的结构,气体流动力学性能以及它的实际应用结果。 Accordi
戴·赫·劳伦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中的生态观是当今文学界研究其小说的一个新方向。这部小说通过查太莱夫人和守林人梅乐士在工业化时代背景下的爱情故事
在现代文学馆的某次活动中,有个让我颇为印象深刻的细节。那次是个多民族的春节联欢,晚宴时照顾到有穆斯林朋友,所以用的是清真餐。与我同桌的小石是个人高马大的哈尔滨小伙,
Shakespeare’s Julius Caesar is remarkable for its rational mode as manifested in the use of language, style, action as well as its characterization. In this es
欧美丈夫    我在荷兰有个同胞好友。她住在阿姆斯特丹,上海人,作家。十几年前有一次,我打电话给她,请她和几位中国留学生来我家玩。她欣然接受邀请,不过她问,能带她丈夫路达雅一起来吗?我一愣,因为她丈夫是美国人,在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人类学。几位华人从荷兰东南西北百里迢迢来到我在海牙的家,就是为了找个机会一块儿说说中国话、喝喝中国茶、吃吃中国饭、背后议论议论红毛番多么一根筋不转弯死心眼。要是来一个美国
摘 要:佐拉·尼尔·赫斯顿的《约拿的葫芦蔓》将迁徙作为主题和建构模式描述约翰·巴迪·皮尔森在南部亚拉巴马州和佛罗里达州的旅行。赫斯顿以20世纪早期的非裔美国迁徙为背景,集中阐释了约翰的残忍兽性。他生性愤怒、暴力和玩弄女性,严重阻碍他的自我建构。赫斯顿深刻分析探究约翰不断失败的缘由和迁徙叙事的意识形态城市适应模式,借助于社会文化因素解释黑人移民的困境。  关键词:佐拉·尼尔·赫斯顿 《约拿的葫芦蔓》
“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的那种名为感情的珍贵财富,一旦出现裂痕,不会立刻变得一文不值,它会一点一点不断腐败,直到最后,它会化作剧毒,侵蚀我们,折磨我们,摧毁我们。”不过,最终
2014年11月5—11日,为期一周的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引发全球关注,京城一时大佬云集。而在今年的APEC会议期间举办的“品味北京”展览中,众多与会代表、特别是外国政要们,对牛
我们南京市鼓楼工商分局将农贸市场监管从突击或整改向长效式监管转变,结合实际,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市场监管办法。主要做法是:1.建立农贸市场考核评比机制。制定实施《鼓楼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