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刊曾于2004年第2期刊文《中国小口径步枪诞生内幕》,重点介绍了713会议上小口径步枪的研制立项以及口径的方案论证、研制历程等。本文则特邀轻武器行业资深专家马式曾,撰文披露研制历程中所做的种种艰辛而可贵的探索,首次曝光各种研制方案细节,至此,我国小口径枪族的研制历程一览无余。
“81改”开路,敲定小口径弹
通过多方论证,1978年最终决定我国的小口径步枪采用5.8mm口径。
为了稳妥起见,上级决定,我国5.8mm小口径弹发展分成两步走,首先在使用7.62mm弹的81式枪族上改用5.8mm弹,经过试验、试用后,先将小口径弹定型;第二步再研制新的小口径枪械。1982年下半年,工厂开始了81式枪族的变换口径设计、制造。1984年底制造出了以81式枪族结构为基础的新5.8mm枪族的样枪(简称为“81改”)。此后,“81改”继续前行,一方面按管理要求进入定型程序,一方面用改口径样枪与国外小口径枪进行性能摸底,为开展全新的5.8mm班用枪族研制做好论证准备。
军方对弹的确立也在加紧进行。1982年12月-1983年1月,在重庆枪弹厂的大力支持下,军方论证单位在黑龙江呼玛县进行了寒区5.45mm、5.56mm、5.8mm三种小口径弹外弹道试验,测试800m内主要距离上的弹头飞行时间、终点速度、侵彻效果、射弹密集度以及杀伤威力对比。
1983年9月,论证单位又在河北怀来县对5.56mm弹、5.45mm弹、5.8mm弹进行了持续三周的常温外弹道试验,具体项目是在400m、600m、800m、1000m各距离上测定末速、飞行时间、钢板加木板的侵彻、肥皂穿深等。由试验得知:5.45mm弹在600m内的杀伤性能较好;5.56mm弹近距离杀伤性能有所不足,但在远距离对头盔的穿透能力较好;5.8mm弹远距离侵彻最佳。分析认为,三种小口径步枪弹的性能差异不是口径引起的,而是由于结构、材料和加工差异造成的。
1984年4月,论证单位将样枪系统与引进的奥地利AUG枪族、德国HK33、法国FAMAS、比利时FNC及MINIMI轻机枪等当时的国外著名小口径枪械在宁夏中宁县进行了风沙对比试验。1985年1月,论证部门在黑龙江爱辉县进行了寒区技术性能对比试验;6月在河北怀来县测试了小口径枪弹在远距离对美国新式PASGT等凯夫拉头盔的穿透能力;8月,在云南蒙自县进行了“81改”步枪与国外小口径枪的热区技术性能对比试验;10-11月在广西桂林市进行了“81改”步枪与国外小口径枪(增加了苏联AK74 5.45mm步枪)的全面战技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8mm弹与国外小口径弹性能不相上下,但“81改”步枪尚存在一些问题。
81式枪族的生产厂家在“81改”上全力投入,进一步解决了老机构新口径之间的种种难题。但“81改”于1985年3月和12月两进国家靶场不过关,继续攻关后于次年10月再进靶场,才通过设计定型试验考核。1987年4月,举行了5.8mm枪族、枪弹、发射药定型鉴定会议,“81改”枪族被定型为1987年式5.8mm班用枪族,简称87式5.8mm班用枪族——这就是我国第一代小口径枪族。
1987年9月研制方得悉,1989年10月1日我国将举行建国40周年天安门国庆阅兵式。阅兵方队拿什么步枪呢?56式7.62mm半自动步枪或者81式7.62mm步枪都让人觉得不够提气,拿新的87式5.8mm步枪吧,与81式外形一样,显不出小口径枪弹的特点。经上级研究决定,立即将87式5.8mm步枪突击改形,以崭新面貌参加国庆阅兵。具体要求是:在保持87式步枪性能和内部构造不变的前提下,外形要与81式步枪相比有较大变化,显示中国独有风格,壮我军威国威。于是应急从军内外三个研究所、两个工厂抽调了16名技术专家集中在一起,组成了“改形攻关小组”,经过80个昼夜的齐心合力、连续奋战,从6个外形方案中选出了既不同于苏联步枪式样,也有别于欧美等国步枪式样,独具一格的5.8mm新式步枪,并制造出了样枪。1989年春,在西南一个兵工厂和一个非金属材料研究所突击下,经过国家靶场试验考核,履行完武器定型管理程序,批量出厂了87A式5.8mm突击步枪。由于种种原因,建国40周年阅兵仪式并未举行,但87A步枪的研制进一步锻炼了我们的设计人员。
四家争先,各显神通
从1978年6月第一次提出小口径班用枪族战技指标,历经多次反复论证修改后,终于在1989年2月获得总参谋部和前国防科工委的联合批准,从而正式确定了5.8mm枪族的战技指标。
87式枪族为我国小口径枪族的研制打响了头一炮。但由于该枪族的某些战技指标尚未达到要求,因此紧随其后上级要求要在新弹基础上研制出全新的小口径班用枪族。全新5.8mm枪族的研制全面展开,具体工作分两步走:第一步为方案论证,竞争投标,在军方机关指挥下由论证单位承办;第二步为研究制造,由工业部门承办,国家靶场和试用部队验收。
1989年5月8-12日,《新5.8mm自动步枪设计方案图纸评审会》召开。有4个团队交出了图纸方案,自动原理采用的都是导气式原理,因为这种原理是公认的最成熟方式。总体布局都采用无托结构形式。
来自部队的枪械设计师唐文烈与浙江厂合作的A方案采用短机头摆动、回转式闭锁机构,平移式击锤,刚性抛壳挺,采用封闭在机框内的惯性子缓冲撞击,总体安排上特别注意上下质量的分配均衡,质心居中。整枪能像法国FAMAS步枪一样倒立,而且枪托长度可调。
华东工程学院与河南厂合作的B方案采用机头回转闭锁机构,机头上有8个闭锁齿,开闭锁的定型槽在机头上(主要目的是消除“楔紧”),开闭锁导柱在枪机框上,有两根复进簧,平移式击锤,弹性抛壳挺,采用斜面摩擦缓冲对后方的撞击。
专业研究所与自贡厂合作的C方案采用机头回转闭锁机构,机匣分上下两半,上机匣为钢制,下机匣注塑成型,击锤回转击发,刚性抛壳挺,有3发点射机构,两脚架折叠后作下护木,全枪质心力求接近枪膛轴线。
重庆兵工厂的D方案采用短机头回转闭锁机构,击锤簧与复进簧合二为一,采用杠杆式转向机构缓冲对后方的撞击,枪机框平移击发方式,枪机框导轨特别加长,刚性抛壳挺,快慢机位于护圈内,护木与前握把为一整体件。
经过20多名专家打分评选,结果是A方案得分79.6,B方案得分83.6,C方案得分66.9,D方案得分84.4。最终评审组建议,4个图纸方案同时转入样枪试制加工阶段,一年后进行样枪方案选型。
“81改”开路,敲定小口径弹
通过多方论证,1978年最终决定我国的小口径步枪采用5.8mm口径。
为了稳妥起见,上级决定,我国5.8mm小口径弹发展分成两步走,首先在使用7.62mm弹的81式枪族上改用5.8mm弹,经过试验、试用后,先将小口径弹定型;第二步再研制新的小口径枪械。1982年下半年,工厂开始了81式枪族的变换口径设计、制造。1984年底制造出了以81式枪族结构为基础的新5.8mm枪族的样枪(简称为“81改”)。此后,“81改”继续前行,一方面按管理要求进入定型程序,一方面用改口径样枪与国外小口径枪进行性能摸底,为开展全新的5.8mm班用枪族研制做好论证准备。
军方对弹的确立也在加紧进行。1982年12月-1983年1月,在重庆枪弹厂的大力支持下,军方论证单位在黑龙江呼玛县进行了寒区5.45mm、5.56mm、5.8mm三种小口径弹外弹道试验,测试800m内主要距离上的弹头飞行时间、终点速度、侵彻效果、射弹密集度以及杀伤威力对比。
1983年9月,论证单位又在河北怀来县对5.56mm弹、5.45mm弹、5.8mm弹进行了持续三周的常温外弹道试验,具体项目是在400m、600m、800m、1000m各距离上测定末速、飞行时间、钢板加木板的侵彻、肥皂穿深等。由试验得知:5.45mm弹在600m内的杀伤性能较好;5.56mm弹近距离杀伤性能有所不足,但在远距离对头盔的穿透能力较好;5.8mm弹远距离侵彻最佳。分析认为,三种小口径步枪弹的性能差异不是口径引起的,而是由于结构、材料和加工差异造成的。

1984年4月,论证单位将样枪系统与引进的奥地利AUG枪族、德国HK33、法国FAMAS、比利时FNC及MINIMI轻机枪等当时的国外著名小口径枪械在宁夏中宁县进行了风沙对比试验。1985年1月,论证部门在黑龙江爱辉县进行了寒区技术性能对比试验;6月在河北怀来县测试了小口径枪弹在远距离对美国新式PASGT等凯夫拉头盔的穿透能力;8月,在云南蒙自县进行了“81改”步枪与国外小口径枪的热区技术性能对比试验;10-11月在广西桂林市进行了“81改”步枪与国外小口径枪(增加了苏联AK74 5.45mm步枪)的全面战技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8mm弹与国外小口径弹性能不相上下,但“81改”步枪尚存在一些问题。
81式枪族的生产厂家在“81改”上全力投入,进一步解决了老机构新口径之间的种种难题。但“81改”于1985年3月和12月两进国家靶场不过关,继续攻关后于次年10月再进靶场,才通过设计定型试验考核。1987年4月,举行了5.8mm枪族、枪弹、发射药定型鉴定会议,“81改”枪族被定型为1987年式5.8mm班用枪族,简称87式5.8mm班用枪族——这就是我国第一代小口径枪族。
1987年9月研制方得悉,1989年10月1日我国将举行建国40周年天安门国庆阅兵式。阅兵方队拿什么步枪呢?56式7.62mm半自动步枪或者81式7.62mm步枪都让人觉得不够提气,拿新的87式5.8mm步枪吧,与81式外形一样,显不出小口径枪弹的特点。经上级研究决定,立即将87式5.8mm步枪突击改形,以崭新面貌参加国庆阅兵。具体要求是:在保持87式步枪性能和内部构造不变的前提下,外形要与81式步枪相比有较大变化,显示中国独有风格,壮我军威国威。于是应急从军内外三个研究所、两个工厂抽调了16名技术专家集中在一起,组成了“改形攻关小组”,经过80个昼夜的齐心合力、连续奋战,从6个外形方案中选出了既不同于苏联步枪式样,也有别于欧美等国步枪式样,独具一格的5.8mm新式步枪,并制造出了样枪。1989年春,在西南一个兵工厂和一个非金属材料研究所突击下,经过国家靶场试验考核,履行完武器定型管理程序,批量出厂了87A式5.8mm突击步枪。由于种种原因,建国40周年阅兵仪式并未举行,但87A步枪的研制进一步锻炼了我们的设计人员。

四家争先,各显神通
从1978年6月第一次提出小口径班用枪族战技指标,历经多次反复论证修改后,终于在1989年2月获得总参谋部和前国防科工委的联合批准,从而正式确定了5.8mm枪族的战技指标。
87式枪族为我国小口径枪族的研制打响了头一炮。但由于该枪族的某些战技指标尚未达到要求,因此紧随其后上级要求要在新弹基础上研制出全新的小口径班用枪族。全新5.8mm枪族的研制全面展开,具体工作分两步走:第一步为方案论证,竞争投标,在军方机关指挥下由论证单位承办;第二步为研究制造,由工业部门承办,国家靶场和试用部队验收。
1989年5月8-12日,《新5.8mm自动步枪设计方案图纸评审会》召开。有4个团队交出了图纸方案,自动原理采用的都是导气式原理,因为这种原理是公认的最成熟方式。总体布局都采用无托结构形式。
来自部队的枪械设计师唐文烈与浙江厂合作的A方案采用短机头摆动、回转式闭锁机构,平移式击锤,刚性抛壳挺,采用封闭在机框内的惯性子缓冲撞击,总体安排上特别注意上下质量的分配均衡,质心居中。整枪能像法国FAMAS步枪一样倒立,而且枪托长度可调。

华东工程学院与河南厂合作的B方案采用机头回转闭锁机构,机头上有8个闭锁齿,开闭锁的定型槽在机头上(主要目的是消除“楔紧”),开闭锁导柱在枪机框上,有两根复进簧,平移式击锤,弹性抛壳挺,采用斜面摩擦缓冲对后方的撞击。
专业研究所与自贡厂合作的C方案采用机头回转闭锁机构,机匣分上下两半,上机匣为钢制,下机匣注塑成型,击锤回转击发,刚性抛壳挺,有3发点射机构,两脚架折叠后作下护木,全枪质心力求接近枪膛轴线。
重庆兵工厂的D方案采用短机头回转闭锁机构,击锤簧与复进簧合二为一,采用杠杆式转向机构缓冲对后方的撞击,枪机框平移击发方式,枪机框导轨特别加长,刚性抛壳挺,快慢机位于护圈内,护木与前握把为一整体件。
经过20多名专家打分评选,结果是A方案得分79.6,B方案得分83.6,C方案得分66.9,D方案得分84.4。最终评审组建议,4个图纸方案同时转入样枪试制加工阶段,一年后进行样枪方案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