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ha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的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必然结果。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完善。
  关鍵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政党制度;比较优势
  今年的7月1日,新一届党中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新一届党中央这一讲话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制度的确立
  (一)中国近代以来的突出问题与制度选择
  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之后,中国被迫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也陷入了水深火热的深重灾难。为了救亡图存,许多仁人志士采取了各种各样的主义,选择了各种各样的方案。其中包括: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各种各样的主义都没能够解决当时中国的现实问题,都以失败而告终。1917年俄国十月胜利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了中国。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在比较了各种各样的主义后,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东方大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历史事实向我们证明:选择用社会主义制度来发展中国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开始正式建立起来。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学习和借鉴苏联模式基础上建立的,因而其带有鲜明的苏联模式痕迹。但,我国的经济制度全面更新、社会结构有了新变化,政治制度有了新基础,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三)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及偏差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正式建立之初,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的认识还是比较清醒的。但是,在后来的实践中,“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制度的弊端开始逐步凸显。在后来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甚至进入了畸形发展期。正是这种“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制度的弊端凸显和畸形发展,导致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没有能够完成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课题,没有能够成功地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中确立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直到现在,是摆脱苏联模式,探索并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起点,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起点。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领域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在经济领域,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同时,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治理、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的各项具体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在法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根本保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
  (一)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协调社会整体利益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协调社会整体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特征。这一特征的优势就是有利于凝聚社会意志,平衡利益关系,避免社会冲突。在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完善都凸显着这样的理念要求。在经济建设方面,制度的完善着眼于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基础上走向共同富裕。就拿扶贫领域来说,经过改革开放37年来的努力,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个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
  (二)有利于执政党和参政党团结一致,形成社会发展合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执政党和参政党团结一致,形成社会发展合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可以集中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就中国共产党自身来讲,已经发展成为拥有430多万个基层组织、88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集中了全国数量众多的先进分子和各方面优秀人才,各民主党派也联系和团结了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群体的优秀成员。有这样众多的先进分子和社会优秀成员集中在中国共产党内,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这使我们中国共产党在搞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不竭的智力源泉和强大的战斗力。
  (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优势之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根本制度保障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实现了民主与集中的有机结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贯穿着民主性,也贯穿着集中性。贯穿着民主性,可以广泛的吸纳民意,从而可以有效的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服务国家建设。贯穿着集中性,可以强化共识,保持政令畅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应对各种挑战和危机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充分展现了民主集中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核心机制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四)有利于维护政局稳定和社会稳定,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实现国家领导层的有序更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创新,这为中国的政局稳定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我国建立和完善了集体领导制度,并对党的新一届领导人采取集体选择、集体考察、集体交接班的做法。这种领导层的有序更替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有灵活性,又有利于维护政局稳定和社会稳定,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一)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的过程是伴随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之中的。它的确立过程,首先是进行体制改革,然后逐步完善制度,最后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因此说,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首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使我们制度的完善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改革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个路线图。十八届三中全会讲,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制度,而制度的完善也必须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二)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制度的完善与改革的深入都是依靠公权力机关的推动。离开公权力的推动,制度的完善与改革的深入都很难进行,因此对权力运行的本身也应该进行制约和监督,而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本身是制度建设的一部分。如何确保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在正确的轨道上平稳地运行这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又一重要思路。制度的确立是一个过程,制度理念的形成也是一个过程,用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更是一个过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靠制度管人管事,也应该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题中应有之义。树立制度立国,制度建国、制度兴国的理念,树立用制度创新促进社会发展的理念,使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内更好地生活和发展。(作者单位:中共辽阳市委党校)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那么,作为国有企业,我们
钢琴学习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的进步,人们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完善,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一对一”钢琴教学模式,由此诞生了钢琴集体课这种新式教
【摘要】从医院财务管理角度对当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进行管理提出一些建议,设立预算制度,规范加强经费核算,以保证医院科研项目有序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医院 财务管理 科研经费 核算  随着我国对科技事业的重视与深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越来越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医院作为一个对技术性有极强要求的领域,其对科技的依赖性尤为突出。各个医院为了增强自己在市场的竞争力,需要不断提高自
人体颈椎及腰椎为前凸弧形,胸椎和骶椎成后凸弧度,正面观为一直线,侧面观为自然的S型曲线.选择合适的床和睡姿对腰突症患者的日常康复来说至关重要. rn脊柱是一套组装精密的
从大学升入研究生学习之后,尤其是从管理学大类跨专业到金融学学习,对于每个学生来说,课程学习方法的适当转变至关重要。如何学好一个专业所对应的研究方法论,尽快掌握所学专业所要求的研究方法,是每个研究生所必须重视的。适应各种专业课的学习,最为困难的要数掌握该专业的研究方法论,这一点早在刚进入大学时就深有体会。步入研究生阶段进行学习之后,更是要面临大量的课题研究,我们应该比之前本科的时候更加注重对方法论的
【摘要】择校作为西方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是我国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本文从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两方面论证了择校现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即:择校是近几年来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颇具争议性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择校的相关研究,既取得许多成就,也存在一些不足;最后指出择校现象是当前我国社会的热点话题,而且将长期存在。  【关键词】择校;教育市场化;教育机会均等    择校是国外基础
于2000年4月4日刊登了熊峰先生的文章,2000年5月30日又刊登了乔新生先生的文章.熊先生的基本观点是:“在现代经济中,仍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公司目标这一假说,似乎难以解释新的客
目的:研究分析中成药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及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就诊且发生中成药不良反应的50位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观察患者中成药药物不
【摘要】遗产税是国家根据个人去世后所留下来的遗产所征的一种税。其开征的目的在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调节社会财富存量,平衡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即达到所谓的“劫富济贫”,同时也能起到鼓励社会创造财富的功能。但目前我国在开征遗产税上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征收的成本如何控制、税负应达到什么层次、如何制定与之配套的完善措施等等。本文将围绕上述几个问题进行阐述,使我国的遗产税税制设计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