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的概念入手,论述了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将长期共存。
关键词:手工检索 计算机检索 文献信息
一、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的概念
手工检索(Manual Retrieval)简称手检,是人们在长期的文献信息检索实践中沿用的传统方法,是人们直接凭头脑进行判断,借助简单的机械工具对记录在普通载体上的资料进行检索的各种方法的通称,是由检索者通过书本式目录、卡片式目录以及后来出现的穿孔卡片目录等检索工具查找文献线索的过程。手工检索是由人的手工操作完成的,其匹配是人脑的思考、比较和选择,其最常见、最基本的方法是追溯法、工具法、混合交替法。计算机检索(Computer-based Retrieval)简称机检,是指利用计算机通过各种数据库查找所需文献信息的方法,检索过程是由人操纵计算机完成的,其匹配是由计算机进行的。在检索过程中,人是整个检索方案的设计者和操纵者。计算机检索是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信息服务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于80年代中期,90年代后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二、手工检索的优势和缺憾
手工检索能了解标引规则,按规则进行各项的著录,便于检索者根据文献标引规则查阅相关文献;手工检索能了解各类检索刊的收录范围、专业覆盖面、特点和编制要点,检索回溯期长,可以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手工检索灵活性高、费用低;手工检索也便于检索策略的制定和修改,所得到的文献信息一般能符合检索者的信息要求,并且手工检索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地修改和提出。手工检索过程中,直接查找任务的是人,在查找过程中,人的思维一直起着主导作用,在载体内容的直观性方面,手工检索也优越于计算机检索。
三、手工检索的缺憾
但检索速度慢,要检索某一课题,科研人员一般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花费读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利用计算机进行检索只需几小时或几分钟,检索受时空的限制,一般图书馆每天的开馆时间都是固定的,每天8小时,而且周六、周日还休息,且受空间即地域的限制,要检索某一课题,不可能走遍全国或全世界的图书馆;检索受馆藏资源的限制,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以把人类历史上所有学科的所有资料收藏全;更新周期长,图书、期刊文献从印刷到图书馆的采购、加工、上架、流通一般需两个月,甚至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时间;检索途径少,手工检索只提供目录、文摘、引文、主题、作者等一般信息,而计算机检索除提供以上信息外,还提供关键词、基金、机构、全文等多种信息。
四、计算机检索的优势
检索速度快,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其存贮介质的存贮信息量大,故检索时速度快,特别适合检索大规模课题的情报资料;检索途径多,计算机检索除具有手工检索中采用的途径外,还能满足多途径交叉检索的需要,对于综合性课题的检索其优势尤为突出。更新周期短,手工检索的文献信息更新周期长,一般需要数月甚至半年,利用计算机检索的文献信息更新周期短,光盘多为每月更新一次,网络则每天更新一次;检索范围大,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高密度存贮技术三位一体的发展与应用,使得计算机检索具备了实效性、完整性、广泛性和准确性的特点,能在短时间内检索世界范围内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料,真正达到了人类知识的共享。特性检索功能强,尽管计算机不能代替人脑,但它能够查找题名、文摘、标引词等中所包含的某一特定检索词的资料,还可以根据检索者需要,随心所欲地打印信息用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服务方式多,计算机文献信息检索能够提供回溯性检索报务(简称RS)、定题服务(简称SDI)和联机订购服务方式,使得计算机检索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更加方便灵活。可以用逻辑配符将多个检索词组配起来进行检索,也可以用通配等进行模糊检索或组合检索。检索结果可以直接输出。可以选择性打印、存盘或E-mail发送检索结果,有的还可以在线直接订购原文。
五、计算机检索的缺憾
投资大、检索费用高,仅上机费,一般科研课题需几百元,省级科研课题需上千元,国家级科研课题则需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回溯文献少。无论是光盘数据库还是网络数据库,其文献的回溯期都不少,仅几十年,读者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和图书馆学方面的知识。计算机检索文献信息不一定能符合检索者的信息需求,在计算机文献信息检索过程中,计算机不具备人脑的思维能力,因此,检索提问标识一经输入检索系统,便无法结合系统检索的具体情况不断明确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修改用户的检索提问标识。
准上,我们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的优势,克服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的缺憾,使手工检索與计算机检索互补共存。
关键词:手工检索 计算机检索 文献信息
一、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的概念
手工检索(Manual Retrieval)简称手检,是人们在长期的文献信息检索实践中沿用的传统方法,是人们直接凭头脑进行判断,借助简单的机械工具对记录在普通载体上的资料进行检索的各种方法的通称,是由检索者通过书本式目录、卡片式目录以及后来出现的穿孔卡片目录等检索工具查找文献线索的过程。手工检索是由人的手工操作完成的,其匹配是人脑的思考、比较和选择,其最常见、最基本的方法是追溯法、工具法、混合交替法。计算机检索(Computer-based Retrieval)简称机检,是指利用计算机通过各种数据库查找所需文献信息的方法,检索过程是由人操纵计算机完成的,其匹配是由计算机进行的。在检索过程中,人是整个检索方案的设计者和操纵者。计算机检索是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信息服务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于80年代中期,90年代后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二、手工检索的优势和缺憾
手工检索能了解标引规则,按规则进行各项的著录,便于检索者根据文献标引规则查阅相关文献;手工检索能了解各类检索刊的收录范围、专业覆盖面、特点和编制要点,检索回溯期长,可以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手工检索灵活性高、费用低;手工检索也便于检索策略的制定和修改,所得到的文献信息一般能符合检索者的信息要求,并且手工检索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地修改和提出。手工检索过程中,直接查找任务的是人,在查找过程中,人的思维一直起着主导作用,在载体内容的直观性方面,手工检索也优越于计算机检索。
三、手工检索的缺憾
但检索速度慢,要检索某一课题,科研人员一般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花费读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利用计算机进行检索只需几小时或几分钟,检索受时空的限制,一般图书馆每天的开馆时间都是固定的,每天8小时,而且周六、周日还休息,且受空间即地域的限制,要检索某一课题,不可能走遍全国或全世界的图书馆;检索受馆藏资源的限制,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以把人类历史上所有学科的所有资料收藏全;更新周期长,图书、期刊文献从印刷到图书馆的采购、加工、上架、流通一般需两个月,甚至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时间;检索途径少,手工检索只提供目录、文摘、引文、主题、作者等一般信息,而计算机检索除提供以上信息外,还提供关键词、基金、机构、全文等多种信息。
四、计算机检索的优势
检索速度快,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其存贮介质的存贮信息量大,故检索时速度快,特别适合检索大规模课题的情报资料;检索途径多,计算机检索除具有手工检索中采用的途径外,还能满足多途径交叉检索的需要,对于综合性课题的检索其优势尤为突出。更新周期短,手工检索的文献信息更新周期长,一般需要数月甚至半年,利用计算机检索的文献信息更新周期短,光盘多为每月更新一次,网络则每天更新一次;检索范围大,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高密度存贮技术三位一体的发展与应用,使得计算机检索具备了实效性、完整性、广泛性和准确性的特点,能在短时间内检索世界范围内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料,真正达到了人类知识的共享。特性检索功能强,尽管计算机不能代替人脑,但它能够查找题名、文摘、标引词等中所包含的某一特定检索词的资料,还可以根据检索者需要,随心所欲地打印信息用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服务方式多,计算机文献信息检索能够提供回溯性检索报务(简称RS)、定题服务(简称SDI)和联机订购服务方式,使得计算机检索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更加方便灵活。可以用逻辑配符将多个检索词组配起来进行检索,也可以用通配等进行模糊检索或组合检索。检索结果可以直接输出。可以选择性打印、存盘或E-mail发送检索结果,有的还可以在线直接订购原文。
五、计算机检索的缺憾
投资大、检索费用高,仅上机费,一般科研课题需几百元,省级科研课题需上千元,国家级科研课题则需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回溯文献少。无论是光盘数据库还是网络数据库,其文献的回溯期都不少,仅几十年,读者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和图书馆学方面的知识。计算机检索文献信息不一定能符合检索者的信息需求,在计算机文献信息检索过程中,计算机不具备人脑的思维能力,因此,检索提问标识一经输入检索系统,便无法结合系统检索的具体情况不断明确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修改用户的检索提问标识。
准上,我们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的优势,克服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的缺憾,使手工检索與计算机检索互补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