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继发性肠套叠临床特点分析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magar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大于3岁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原因,提高儿童肠套叠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1~2011年收治的大于3岁儿童继发性肠套叠,分析其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及诊疗情况.结果 82例患儿腹痛80例,呕吐56例,血便34例,腹部扪及包块31例.82例中过敏性紫癜48例(58.8%),肠息肉9例(11.0%)、梅克尔憩室7例(8.5%)、肿瘤5例(6.1%),其他13例.63例行空气灌肠复位治疗,28例成功,平均压力7.7 kPa.54例手术治疗,术中见回结型18例,回回型11例,回盲型8例,空空型4例,回回结型4例,结结型4例,自动复位5例;肠坏死14例.结论 大于3岁儿童继发性肠套叠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过敏性紫癜是主要继发因素.病程大于3d或者反复发生肠套叠者需警惕继发性肠套叠;病程超过14d需警惕肠道肿瘤.儿童肠套叠继发于过敏性紫殿时,空气灌肠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肠套叠由器质性病变引起时,手术去除病变是主要治疗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9年来对17例患儿实施的手术方式,分析术后患儿的复发、再次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 5例失访,随访成功的12例中10例恢复良好,2例复发,再行治疗后恢复情况满意.结论 对于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大部切除原则可能不适用,应该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儿童甲状腺癌低恶性等特点,严格掌握手术范围.对单侧甲状腺癌患儿的原发灶处理,应尽量保留健侧
目的 探讨儿童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并确诊的3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患儿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经过(26.7±17.3)个月的随访,32例患儿无一例死亡,恢复良好28例(87.5%),轻残2例(6.25%),重残2例(6.25%),无植物生存.结论 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行头颅MRI